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天下第一陵(淮阳天下第一陵)

太昊陵位于河南省淮阳县,传说是“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长眠的地方。 淮阳太昊陵 淮阳太昊陵陵墓位于淮阳县城以北的蔡河边。太昊陵包括太昊伏羲氏陵和为祭祀地而修建的陵庙,是我国著名的三陵——太昊陵,黄帝陵、大禹陵之一。原占地面积875亩,是一座气势磅薄、规模雄伟、殿图豪华的古代宫殿式建筑群。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皇朝祖圣地。也是著名的“天下第一陵”。

位置

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因为,沮河水由西向东呈U形绕此山而过 ,站在山上朝下看 ,东边有河 ,西边亦有河,就像水从山底穿过,故此山名曰桥山。陵因山而得名,曰桥陵。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云:\"桥山,《山海经》云:蒲谷水源其山下,水流通,故谓桥山。\"清人顾祖禹在其所撰《读史方舆纪要》中说:\"沮水至县北,穿山而过,因以桥名。\"清代毕沅更于陵前题碑\"古轩辕黄帝桥陵\"。自此以后,桥陵之称更为闻名 。1942年,陕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考虑到黄帝声名远播、威名远扬的无比崇高地位,加之为了与陕西蒲城丰山唐睿宗之桥陵相区别,遂改桥陵为黄帝陵。此年冬天,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题写\"黄帝陵\"三个大字,匠人勒石成碑,置于黄帝陵墓之前。自此以后,黄帝陵一名沿用至今。黄帝陵所在地的县名也随之由中部县改称为黄陵县。

景区景观

整个陵区处于群山环围之中,洣水在山下缓缓流淌,林荫浓郁,氛围静谧,景色幽中透雅。炎帝陵景区包括炎帝陵、炎陵庙、奉圣寺、崇德坊、胡真官寺、鹿原亭、圣火台等人文景观,还有鹿原洞、龙垴石、洗花池等自然景观,均是引人入胜的去处。

黄帝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五千年前出生在中华大地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水河畔的沮源关降龙峡,时间是农历的二月初二。从此,就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吉祥之说。黄土高原,坦荡浑朴,博大雄沉,山丰土厚,土色呈黄。黄乃地之正色,象征着吉祥喜庆,为古人所崇尚之色,土乃五行之尊,万物之本,轩辕以土德称王。故轩辕号曰黄帝。古文献记载有三皇五帝,黄帝是三皇之一,又是五帝之首。在炎帝后期,黄帝于乱世起兵,以德号召天下,战败炎帝于阪泉,代炎帝为天子,后又战胜蚩尤于涿鹿之野,结束了远古战争,统一了中华民族,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中华文明时代从此开始了。历史上的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帝王均为黄帝后裔,所以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建筑历史

天下第一陵

天下第一陵

黄帝共有四个妃嫔;正妃为西陵氏女,名嫘祖,《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螺祖发明了种桑养蚕和抽丝,织丝为绸,缝绸做衣,后人称她为\"先蚕娘娘\",黄陵县城有螺祖养蚕遗址。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传说:彤鱼氏发明了烹调和筷子;方雷氏发明了梳子;嫫母发明了织机和盘线的木拐子,从此才有了布和衣服,后人称她为\"先织娘娘\"。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据历史文献记载,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有12个儿子被他赐姓,有2个儿子从了他的姓,有9个儿子被各封一国,黄帝的孙子颛顼,继承了帝位,号高阳氏;曾孙帝喾也得了天下,号高辛氏;尧帝是黄帝的玄孙,舜帝是黄帝的九代孙,夏禹为黄帝的11代孙,殷汤为黄帝的17代孙,而周文王姬发为黄帝的19代孙,黄帝后裔子孙相承有1520年。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1]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有绿水环绕,群山环抱,古柏参天,有大路可通山顶直至陵前。山顶立一石碑,名为下马石,上有\"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字样。古代凡祭陵者,均须在此下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题\"黄帝陵\"三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双\"四字。再后面便是黄帝陵。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轩辕庙

在桥山脚下,有轩辕庙一座,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轩辕庙院面积约10亩,院内有古柏14棵,右侧有一株古柏特别粗树枝像虬龙在空中盘绕,一部分树根露在地面上,叶子四季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巨大的绿伞,相传为轩辕氏所手植,距今5000多年。树旁有一碑楼,内嵌石碑一块,上写:\"此柏高五十八市尺,下围三十一市尺,中围十九市尺,上围六市尺,为群柏之冠。相传是轩辕黄帝手植,距今约有五千余年。谚云:\'七楼八擤半,圪里圪瘩不上算,\'即指此柏。\"据说,不久前对此树重测了一次,下围已达到三十市尺,有人说,此柏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株,称为\"柏树之王\"。庙院里有历代重修轩辕庙的碑记和祭文石,共46通。庙院最后边是大殿,上悬\"人文初祖\"金字匾额,殿内正中置牌位,上书\"轩辕黄帝之位\"6字。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挂甲柏\"。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据说全国共有黄帝陵七处,甘肃、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都有黄帝陵,但只有桥山的黄陵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国后,人民政府对保护黄帝陵十分重视,多次进行整修,并扩展道路,增建文物陈列室及服务设施。每年来此参观游览,上山拜谒黄帝陵的人越来越多。

由来

距今五千年以前,神农氏当政的时候,有个部落叫有熊,部落首领名少典。他娶西陵氏女为妻,有蟜氏为

天下第一陵

黄帝陵

妃。 有蟜氏女名任姒,一日伴君游历华阳,绿池碧波,杨柳依依,春色宜人,让人陶醉。忽然一条巨龙仰首出水,双目圆睁,虬须峥峥,惊倒了任姒。任姒回宫后便有了身孕,生下一子,体长肢丰,尤为奇异的是竟长着牛首人身。这孩子长大后在姜水一带做了部落首领,就是后来的炎帝。

西陵氏女叫附宝,见任姒现已有子,便天天祈求上苍,祷告神灵,希望也生一个儿子。一天附宝听说郊外有个娘娘庙,香火极盛,附近的百姓都去那里求子,无不灵验,便斋戒沐浴,又把自己打扮成普通百姓的模样一个人悄悄去了庙宇。三拜九叩,虔敬祷告完毕,附宝独自往回走,心中还暗暗地祈念神灵呢,忽然朗朗晴空里,雷声大作,只见一道电光如虹绕着北斗星迅速旋转起来,这附宝大惊之余,觉得身体里动了一下,再仰头看天,已是晴朗无云仿佛什么也没发生一样。这附宝从此肚子便一天天大了起来,24个月后,在沮水河畔沮源关降龙峡生下一子。那天是农历的二月二日,天空飘浮着七彩祥云,各种好看的鸟儿聚在一起翩翩起舞,轻啭丽喉,仿佛是欢庆玉帝出游一样。

附宝生的孩子不到70天就会说话,不到10岁就能明辨是非,对神农氏的一些做法提出异议。长大后果然非常聪明,22岁就被推选做了部落首领。他带领部落的人民伐木作屋,打渔狩猎,蒸谷为饭,烹谷为粥,后来他又发明了车辆,减轻了人民运输的负担,史官仓颉给车取名\"轩辕\",大家感念他的功德也叫他\"轩辕\"。轩辕本姓公孙,因为从小在姬水边长大,就改姓为\"姬\"。

由于轩辕的努力与创造,民众过上了不受鸟兽侵袭不披风露雨的安宁生活,附近部落的人都来投奔他,他的部族就越来越大,人们觉得他的伟大是用\"轩辕\"(车)一词无法尽述的,就用万物赖以生存的黄土地来表达对他丰功伟绩的纪念,尊称他为\"黄地\"。后来,轩辕又征炎帝、罚蚩尤,平定了天下,人们认为他德配天地,是帝星下凡,便改称他为\"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