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萨心肠,但也需金刚怒目!(大衣哥朱之文现在在哪里)

“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人性最大的恶,就是消耗别人的善良。”时至今日,主楼村和村民,仿佛已经变成一个巨大且吸满血的水蛭,而大衣哥朱之文再想要剔除,不仅会溅得一身血渍,可能还会掉很多层皮。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萨心肠,但也需金刚怒目!

(一)蹭人家的名,踹人家的门,还要挖人祖坟?

大衣哥朱之文的成名以《滚滚长江东逝水》而开启,何其波澜壮阔且一往无前。而如今身处的这趟浑水却似乎越来越稠,令他再也难以自如地行走在村里。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萨心肠,但也需金刚怒目!

你以为出门万人空巷、长枪短炮,是所有村民对于大衣哥的绝对拥爱?在我看来,一个个高举的手机、一幅幅直播的画面,无疑是对一个人尊严毫无底线的践踏。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萨心肠,但也需金刚怒目!

24小时全天候的直播、360度无死角的拍摄,已经不能用所谓磨牙吮血来形容了。人的名树的影,即便是对待作为“全村人的希望”而存在的大衣哥,也不应该如此过度营销、甚至于竭泽而渔。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萨心肠,但也需金刚怒目!

古有“看杀卫玠”的典故,一个人始终处于精神状态高度紧张的状态下,难免令人担心。我们能看到的是大衣哥始终笑口常开的良好心态,但那一抹眉宇间的忧色犹然未去。

《晋书·卫玠传》:“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酒壮怂人胆,平地起波澜,鲁迅先生曾说过:“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显然,这名借着酒意踹人大门的醉汉,连怯者都算不上,不过是在众人哄抬之下、扮演的小丑而已。毕竟,群众所能支配的恐怖力量,在《让子弹飞》里已经由一碗凉粉引发的血案,展现的淋漓尽致。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萨心肠,但也需金刚怒目!

看戏、吃瓜群众、病毒式传播,三个齿轮紧密咬合,推动着朱楼村以及少数人再次霸屏,“这是一个充满转变而又混乱的时代”,古斯塔夫·勒庞在《大众心理学研究》中提到:“群体只能以图像的方式进行思考,而且只有图像才能为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萨心肠,但也需金刚怒目!

这也能理解为什么手上的面包和有趣的戏剧表演,能够成为古罗马平民的幸福理想生活。当流量等同于面包、当闹剧就在眼前时,群体立刻就处于睡眠者的位置上,他们的理性就会被暂停运转,徘徊在无意识的边陲地带、迅速屈服于所有的暗示,并拥有所有无法上溯至理性影响的生命体所特有的暴力感受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萨心肠,但也需金刚怒目!

换个时空,假如只有醉汉一人、且是大白天,即便是他喝了酒他还会这么做吗?显然不会。

(二)金刚怒目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菩萨与金刚的分别,并不在于位阶,而在于心性和手段。《宣律师感天侍传》有云:

答曰:迦叶佛时,有利宾菩萨,见此山人不信业报,以杀害为事。于时住处有数万家,无重佛法者。菩萨救之,为立伽蓝,大梵天王手造像身。初成以后,菩萨神力能令此像如真佛不异,游步说法教化诸人,虽蒙此导犹不信受。

“游步说法教化众人,虽蒙此导尤不信受”,可见在行霹雳手段之前,利宾菩萨已然无可奈何。

于时菩萨示行怖畏,手擎大石可落,欲下压之。菩萨伴怖,劝化诸人,便欻回心信敬于佛,所有杀具变成莲花,随有街巷花如种植,瑞自此方摄化神力。

“于时菩萨行怖畏,手擎大石可落,欲下压之”,在教化无效之后,唯有雷霆一击,方能令恶人归服。

可以看出,这个故事中重要的是,不论是菩萨还是金刚,其宽恕别人的前提是:有神力(“自此方摄化神力”)。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萨心肠,但也需金刚怒目!

举个例子,在生活中如果有人欺负了你,但你又打不过这个傻大个,你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原谅对方、要么心想算了,因为即便你不原谅强者,你又对强者能做什么?因为没有愿意承认自己是个弱鸡,而更愿意去做阿Q。

再举个例子,还是这个傻大个欺负了你,但他不知道你偷偷上了嵩山少林学武功,面对这种情况,你依然有两种选择:A.原谅对方B.狠揍一顿。如果此时你的选择依旧是前者,我觉得这样,可能才算是菩萨心肠。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萨心肠,但也需金刚怒目!

“宽容和妥协是强者特权,弱者如我辈,一无所有,不是可以学来的。”——高尔泰

那么,毫无疑问大衣哥朱之文属于前者,掌握舆论影响力的他不能算是一个弱者。但他的做法,我甚至怀疑,那个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夫子都会从坟墓里跳出来,给他一记“当头棒喝”: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论语·宪问 》

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笨啊,你以德抱怨,那拿什么好东西来报德呢?”

答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没错,一个人越是善良,那么你待人的底线应该越高一些。这样才能避免纵容他人,也能保护自己。这里的直,并不是说别人踹了你家门,你就直接拍之以搬砖,相反,“直”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冷静下来的反思过程。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萨心肠,但也需金刚怒目!

可以参照孔子另一个思想:“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通俗点说就是:别人打我了,首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占理吗?不占理,即使他地位卑下,我也不能欺负他;而如果我占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此时的“直”取“是非曲直”之意。

所以说,这个事件的后续发展,公安机关的介入,其实就本该是朱之文的“以直报怨”!

(三)无形的道德锁链与人际关系策略

鲁迅先生还说过:“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面对朱之文的宽容大度以及踹门事件本身,很多人觉得有可能是借机炒作。但我们仍然愿意相信,朱之文还是那个朱之文,大衣哥也还是那个大衣哥,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还没有飘。”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萨心肠,但也需金刚怒目!

当然,也有人揣测过大衣哥始终不曾搬离朱楼村的原因,可能是担心此举会招致村民的报复,毕竟已经有人放言:“敢搬家就刨他家祖坟!”,而朱之文的答案相当朴素,:“故土难离,树高千尺不忘根”。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萨心肠,但也需金刚怒目!

其实我们换个角度看,成名后的朱之文已经和整个朱楼村绑在了一起,而这捆绳子则是无形的道德律。人们从远古狩猎时期就开始协作共存、到了农业社会协作能力更是发达到无以复加。而维护合作最重要的一点,即在群体内部建立起一套大家都遵守道德标准:即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萨心肠,但也需金刚怒目!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连接起社会中其他人孤岛的桥梁,正在于此。但实际上,在我们的本性之中,我们却是受到“内心真实感受”驱动的动物,做了好事会感到心情舒畅,做了坏事会惴惴不安。但长时间的社会道德律强化和生活条件反射的累积,有时候让我们一直处于外界与内心“十分纠结”的状态:做了大家认为都对、但自己难受的事。一个词形容:如鲠在喉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萨心肠,但也需金刚怒目!

也就是说,道德的存在只能反复提醒我们一件事:每个人,都是自私导向的,都是自我感受驱动导向的。只有突破这些传统道德规则在我们身上的束缚,勇敢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时,对方才能够接受到你的讯息,才能在你不舒适的时候,退开的远一些,而在你感觉舒服的时候,靠你近一些。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萨心肠,但也需金刚怒目!

采用这样的社交策略,你所收获的,不仅是真实表达之后带来的情绪疏解,而别人在知道你的不适边界后,也能再次重新审视你们之间的社交关系,而不是一步步侵入你内心不能触及的底线之内。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萨心肠,但也需金刚怒目!

大家熟知的“囚徒理论”,关于它的最优解,其实是一个极为简答的策略,即以“以牙还牙”。这个策略仅仅包含四个程序指令,总共两条简单的规则:

1、第一轮主动地选择合作。

2、以后每轮都选择互惠式合作。

即第一轮永远选择和对方合作,如果对方也选择合作,就一直合作下去;一旦对方选择背叛,则下一轮也选择背叛,以牙还牙;当对方重新选择合作之后,下一轮则恢复和对方合作的策略。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萨心肠,但也需金刚怒目!

所以,如果用这个观点去看待这场朱之文与踹门者的博弈,就会得出这样一个有意思的认识:

1.踹门者没踹门之前,朱之文默认合作,此时,朱之文获得了认可,踹门者获得了流量。

2.踹门者踹了门之后,公安介入,朱之文名誉受损,踹门者遭受拘留。

3.此结果被众人围观之后,调整积极的社交策略,从而维持之前的合作模式。

关键之处就在于,一旦打破边界或者遭遇侵犯,你需要迅速释放信号,让别人去调整相处策略。实际上,还是老祖宗那句话:“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毕竟,“以德报德”风险太高,和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和有道德的人谈道德,才是有意义的。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萨心肠,但也需金刚怒目!

你指望以自己的价值观去替换他人的价值观,本来就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寄希望于“日后改正”,且不说且不说你能不能等到那一天,他有困难了找别人解决不找你咋办?找了你你解决不了咋办?最糟糕的,你帮助了他,他还不觉得羞愧,咋办?

大衣哥朱之文:你有菩萨心肠,但也需金刚怒目!

所以,如果长怀慈悲之心,便要用雷霆手段将其惊醒,毕竟你可能永远叫不醒那些装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