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从《两神相殴》看袁枚的因果报应观

前言

很多人相信因果循环,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有些人不信。倘若如此,这世界已是大同的世界美好的人间。他们仍然看到有行善者命运多舛穷困潦倒,有行恶者锦衣玉食儿孙满堂。

有人解释: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马上就报;现世不报,来世补报。

是这个理吗。如果不是这个理,又是哪个理呢。这真是一个沉重而深刻的问题。

谁能回答呢。袁枚用一篇看似轻松、热闹、愉快的《两神相殴》故事帮我们解答了这个很难回答的大问题。

且看下文分解。

从《两神相殴》看袁枚的因果报应观

江苏常州举人钟悟,一辈子行善积德,却没有好报。到了晚年生活困顿(物质上得不到满足),没有儿女侍奉左右(极有可能白发人送黑发人,人间最痛苦一事也。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不由郁郁寡欢、恨恨不平(故事的源头,对因果报应的怀疑)。

钟悟病危时特意交待妻子,“我死了后,一定记得不要把我放进棺材里。我一定要找阎罗王告状,为什么世间有这么多不公平的事。说不定阎罗王有灵,会公正对待我们。谁知道呢。”(物不平则鸣,人不平则言。)说完后,钟悟就死了,胸口的热气没有完全冷却。(只有先死,才有后话。)妻子听从钟悟的话,把尸体放在房间里,并在一旁等待。

三天之后,钟悟果然活了过来。(钟悟的冥间三日奇幻游比我们想得还要玄之又玄。

从《两神相殴》看袁枚的因果报应观

这三天,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我们听钟悟一一道来。

钟悟告诉妻子,“我死后到了阴间,看到来来往往的人和我们阳间没有什么不同。听人说,有个叫李王的官员专管赏善罚恶事务。(看到希望。人间没公道,阴间或许还有公道。)我就请求人家带我到李王的衙门。”

钟悟接着说道:“李王的衙门就像宫殿一样高大雄伟、华丽。门口没人拦我见李王,我进去后发现中间坐着一位气势不凡的高级官员,他就是李王。(隐笔。李大王的衙门人人可进,李王人人可见。)我通报姓名后,就把我一辈子行善积德却没有得到善报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他。我责问他为什么神灵没有灵验。”

从《两神相殴》看袁枚的因果报应观

李王笑着回答(李王被责问却不生气,反而笑着回答,说明其性情平易近人。),“你做的好事和坏事,我都知道。你后来生活困苦,膝下无子侍奉,这我就不知道了。这不属我管,我也管不了。”(此话怎讲?只知善恶而不奖善罚恶,此是何故此是何理?重要伏笔。不是李王管又是谁管?如此方能引出另外一位神仙。)

钟悟问他:“不是你管到底又是谁管?”

李大王回答:“素王。”

钟悟当时心里一琢磨,“李”不就是“道理”的“理”吗,“素”不就是“天数”的“数”吗。(文章核心关键词,文眼也。

钟悟就请求李王送他到素王的衙门。李王说,“素王一向庄重严肃很难见到,不像我这里没人拦你。我刚好有事要和素王商量,你可以跟我一起过去。”(未见素王其人,已知其不可亲。若非跟随李大王前往,难见素王一面。天数,不可亲。天数难见。

从《两神相殴》看袁枚的因果报应观

一会儿,钟悟听到车马出行的声音。没多久,随从的官员、差役已经整好行装,人人面目严肃准备出发。(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见商量之事有些棘手。)

走到半路,发现有一大群人跟着队伍。有人身上的血还在滴滴答答地流着,这人说道,“受了冤枉还没有洗清。”有人咬牙切齿说道,“奸党恶人还没有得到铲除。”有一位漂亮的女子强拉着一位丑陋男子,说道“夫妻俩极不相配。”总之各有各的冤屈。(各种冤屈者聚集而来,所为何事?

从《两神相殴》看袁枚的因果报应观

队伍最后面的那个人特别引人注目,他相貌堂堂,戴着皇冠穿着龙袍,腰上围着一条玉带。他看起来像是一位帝王,但是全身上下却湿淋淋的。他说道,“我是周昭王。我家祖宗从后稷、公刘算起,代代积累德行与仁义。我家祖辈文王、武王、成王、康王,个个都是圣人和贤人。为何传到我就出事了?我当年只不过按照惯例到南方巡察,怎么就无缘无故被楚国人抓去淹死。”(冤屈之至!天下冤枉人,都不及昭王。昭王乃冤王也。借昭王一事,来说道理。

周昭王接着说道,“幸好有勇士辛游靡胳膊长力气大,把我的尸体捞了起来,带回周国安葬。否则,我就白白地被鱼儿吞入肚中。后来,齐恒公虽然曾经借机过问,不过依照惯例应付,敷衍了事,后来就草草了结。这样巨大的冤屈,两千年来居然没有任何报应!请李大王帮我查一查。”(核心问题。不解答合理,如何让人相信善恶有报。

李王连声答应。边上的人听到周昭王的冤屈,个个面带怒色为他抱屈。钟悟这才明白天底下原来有这么多不公平的事情,竟有如此巨大的冤屈。生活贫困实在是小事,原来的怨气就渐渐消解下去。(比较让人客观,可以缓解情绪。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答问题。

又走了一会儿,听到在前边吆喝开路的差人喊道“素王来了!”李王上前迎接。两个人各自坐在车上交谈了起来,开始是轻声细语,接着争吵了起来。一边的人都听不清楚他们在争吵什么。(神仙吵架为何事?显然,这是一件特别重要的议题。没有办法获得共识。

从《两神相殴》看袁枚的因果报应观

后来,李王素王干脆从车里走了下来,却看到两人相互拳打脚踢打起架来。打了一会,旁边众人看到李王打不过素王,就冲上前来帮李王,钟悟也奋不顾身上前帮忙。结果,大家还是打不过素王。(大家兴不兴奋?神仙也打架。俩神仙从吵架到干架,不顾体面当众互殴。兹事体大!)

从《两神相殴》看袁枚的因果报应观

李王生气地说道,“我要到玉皇大帝那里告状,看玉帝怎么处置你。”(看来此事非玉帝出面解决不可。)说完后俩人腾云驾雾往天际飞去。过了片刻俩人又从天上归来。紧随而来的有两位身穿宫廷服装、披着彩衣的仙女。(解决问题的人来了,玉帝会怎么处理呢。

从《两神相殴》看袁枚的因果报应观

一位仙女手里拿着金樽和玉杯,另一位仙女宣读玉皇大帝的诏书:玉皇大帝管理着三十六重天的大事,没有空听你们争辩这些是非。现在赐你们一樽仙酒,可以倒十杯酒。谁喝得多,谁说的算。(解决的办法来了,简单粗暴得让人大跌眼镜。难道两位神仙打破头的事情,在玉帝眼里却不值一提?显然不是如此,玉帝为何用这样的办法?)

李王听了后十分高兴。他说道,“我酒量一向很好。”他急急走上前去,拿起酒杯倒酒就喝,才喝到第三杯就要吐了。反而素王不急不缓,连饮七杯,脸上没有一点酒意。(此时,各位看官所想是否“凉凉”二字。呜呼,李大王也是尽力了。可恨打也打不过,可恨喝也喝不过。)

仙女说道,“各位稍等片刻,等我向玉帝汇报情况后再走。”接着腾云而去。(说明此事非小事,玉帝十分关注此事。

从《两神相殴》看袁枚的因果报应观

没多久,仙女又回来了。仙女当众宣读玉帝诏书:

道理敌不过命数,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到这里就明白了,李王素王所争斗的就是“理”“数”之争。简单说,李王觉得应该奖善惩恶,素王觉得无须奖善惩恶。)看看刚才李素两位的酒量,你们就该明白。(明白什么?李王尽心尽力,就是赢不了素王。什么原因,没有道理可言。

从《两神相殴》看袁枚的因果报应观

要知道这世上一切人等一切事物,不管是鬼神、圣贤、英雄、才子、美女,还是鲜花、珠玉、锦绣、法帖、名画,有的机遇好受极宠幸,有的运道差遭受迫害。此间际遇,素王掌管七分,李王掌管三分。

素王因为酒量大,反而经常喝醉,醉了后就颠倒是非、胡乱行事(不按道理行事。)。连三十六重天的日食、星陨等大事,现在都由素王独揽大权,我自己(玉帝掌管万物,身为三界至高者。)都作不了主。更何况李王呢。(什么是玉帝管不了的呢,天地法则。“数”也。)

但是,毕竟李王还能喝三杯,因此人心天理、美恶是非还有三分公道可言。千秋万代,这种情况还要延续下去。(非人力神力所能左右)

尽管钟悟的寿命已经到头,但刚才说的这些事情这些道理,还要让他活着带回人间,让他告知民众开导百姓。否则,以后来告状的人会越来越多。所以特地开恩,增加他十二年的寿命。此后,永远不准再开此例。(“数”不可违!)

钟悟听完玉帝的诏书后,就还魂活了过来。这就是钟悟在冥间三日的所见所闻。钟悟后来又活了十二年才死。

从《两神相殴》看袁枚的因果报应观

钟悟生前常常对人说道,“李王眉清目秀,端庄高雅,就像我们平常在庙里看到的文昌神。素王面貌丑陋,胖乎乎,迷迷糊糊,五官看起来都不分明。素王的随从们也和他相似。千百人当中只有那么一两个人长得清秀可爱,这些人在他们当中反而不受尊重。”(或许钟悟一直想不明白,为何天下大事素王掌管七分。)

钟悟并非原名,原名钟护。经历此事,名字才改为钟悟。

从《两神相殴》看袁枚的因果报应观

这则故事到底有没有清楚明白地回答前面的问题“有行善者命运多舛穷困潦倒,有行恶者锦衣玉食儿孙满堂”?

故事里藏着问题,也有些解答。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袁枚也很难打保票。也许袁枚想说:“理”是人理,“数”是天数。“数”“理”之争,“理”难胜“数”,人难胜天。《道德经》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概也是此意。

我以为,人虽难于胜天,人在天数面前并非一无可为困厄之中我们可以乐观,悲伤之后我们可以快乐,挫败之后我们可以努力。

我以为,我们要成为李王一样的人,据“理”力争。敢于放下脸面放下身段坚定地为自己心中正义而战。只有如此,人心天理、美恶是非还有三分公道可言。

我以为,故事里藏着些许“真情”、“真意”、“真义”。如果看官们看完稍有心动,那就是我注解这篇《两神相殴》最大的收获。

———————————————————————————

以上文字为懒人磨刀对《两神相殴》一文的意译,加以注释。全部手工操作,纯属个人劳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原文。

分享是写作者的最大幸福,关注写作者的文字是写作者最大的动力。请关注懒人磨刀头条号,关注懒人磨刀读袁枚以往文章。

1.人心之恶莫过于有心算无心 ――读《李通判》有感

2.从《关神断狱》看天意、世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