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喝牛奶会致癌?金针菇含甲醛?这些科普谣言可别信(喝牛奶会致癌是谣言)

听说了吗!喝牛奶可能会致癌!太可怕了,以后再也不敢喝牛奶了。

你听说的这个消息其实是谣言。

唉我也是关心则乱,一不小心就着了谣言的道!

网上与健康相关的消息总是层出不穷,鱼龙混杂,真假“科普”让人难以分辨。

喝牛奶致癌?

金针菇含甲醛?

咀嚼能力强不易患老年痴呆?

......

这些流传在朋友圈的“温馨提示”,

到底是真的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揭秘!

谣言

喝牛奶致癌?

真相:

无可靠科学依据,牛奶仍是健康食品

近日,一篇名为《中国成年人乳制品摄入量与癌症风险相关》的论文,似乎让“喝牛奶致癌”的说法有了“科学”佐证。

这项研究对50万中国人进行了长达11年的跟踪调查。研究数据显示,乳制品摄入与癌症发病风险呈显著性正相关——经常食用乳制品的人癌症总体发病风险较高。

但与此同时,研究数据也显示喝牛奶对健康有益,如促进生长发育等,但似乎很多网友只注意到“中国人喝牛奶致癌”这一点。

天津人民医院肿瘤诊治中心主任王华庆教授表示,国内外学术界一直有相关研究,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喝牛奶给人体带来的益处是主要的。截至目前,关于牛奶致癌的说法,没有可靠科学依据,而饮用它的益处却很明确。

因此在世界多数国家的营养膳食指南中,牛奶及奶制品依旧作为优质食品被推荐给公众。

健康饮食的关键在于均衡膳食。不要妖魔化某一类食物,或者神化某一类食物。在我国的膳食结构中,居民的钙摄入量普遍不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天摄入300毫升至500毫升牛奶或相应的奶制品。

喝牛奶会致癌?金针菇含甲醛?这些科普谣言可别信

刺鼻气味由金针菇自身产生

近日有“科普”文章表示金针菇“有异味、含甲醛,不仅伤肝肾还会致癌,菜贩子自己从不吃”之类的观点。

但实际上有市民在拆开金针菇包装袋时闻到的刺鼻气味,并非是其中添加了甲醛,而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温度出现变化,导致金针菇由有氧呼吸转而进行无氧呼吸,进而产生了一些挥发性的醛类气体。

此外,还有网友认为给金针菇加甲醛是为了漂白。但事实并非如此。如今,市场上多数的金针菇都是源自日本的新品种。研究人员在黄色金针菇中发现了基因突变的白色金针菇,而后将其保留下来进行培育。白色金针菇不仅色泽好,而且生长速度快、整齐度高。

我国《食品安全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甲醛不得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供生产经营使用。也就是说,以任何方式在食品中添加甲醛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过度解读,二者无因果关系

阿尔茨海默病即俗称的“老年痴呆”,是由于脑细胞受损害而导致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脑部障碍性疾病,主要影响大脑的功能,表现为记忆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障碍。据目前临床掌握的数据,此病尚无有效根治方法。

然而,一条微博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改微博称,一项研究指出,凭咀嚼能力可以预测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咀嚼能力越强的人大脑越年轻,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就越低。

但其实,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玉颖表示,上述研究只是一个流行病学的研究,只能表明咀嚼能力和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具有相关性,尚不能说明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其机制还需科学研究进一步验证。

目前医学界尚未明确阿尔茨海默病的确切病因。不过,有一些危险因素已经确认。年龄增长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大的致病因素,患病风险会随年龄增加逐年升高。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饮食,可以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会有一定功效。

有研究表明运动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有很大帮助,例如走路、跑步等。手部运动,如弹琴、敲键盘、捡豆子等,也可以有效刺激区域脑血流量,对预防和减缓阿尔茨海默病都很有帮助。

缺乏兴趣爱好、生活乏味单调的人更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因此环境刺激对预防此疾病非常有效。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社交圈子可以有效刺激大脑皮层。

谣言

负压病房会让患者呼吸困难?

真相:

病房内外压差极小,不会引发任何不适

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过程中,负压病房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谓抗疫“功臣”。不过,由于欠缺对此类病房的了解,有些人仅从字面对其进行理解,便在网上进行“科普”,称“负压会造成患者呼吸困难”。

但其实,负压病房是指病房内气压低于病房外气压的病房,其主要是为患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病人设置的。常规大气压为1.013×105帕斯卡(压强单位),而负压病房的气压和常规大气压之间只有25帕斯卡的气压差。这点气压差普通人难以察觉,患者在负压病房里也不会感到任何不适。

喝牛奶会致癌?金针菇含甲醛?这些科普谣言可别信

由于负压病房里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使得空气只能进行单向流动,这样在医护人员进出病房的时候,能确保外界新鲜的空气可流入病房内,而病房内被污染的空气则不会向外扩散。被污染的空气也不会被随意排出,而是通过专门的管道进行收集并排放到固定的地方,再经过层层过滤消毒后向外界排放。

转自:科技日报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