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如果要发扬佛教传统中的放生文化,要怎么做才更加如理如法?

如果要发扬佛教传统中的放生文化,要怎么做才更加如理如法?

上周禅风君为大家分享了

林清玄关于“护生”的思考

( )

不少小伙伴都深有感触

不过也有小伙伴表示

还是希望能够做一些放生工作

放生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

只不过在现代的环境下

简单购买动物并放归自然

会引发很多弊端

这就要求放生者在放生前

做更全面更科学的考量

关于理性放生与科学放生

其实不少法师与专家学者

都从不同的方面探讨过这个问题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关于如理如法放生

他们是怎么思考的

现代放生应注意什么?

by五台山佛母洞住持悲月法师

如果要发扬佛教传统中的放生文化,要怎么做才更加如理如法?

放生是中国佛教优良传统,许多寺院建有放生池供人放生鱼类众生,放生令人身心愉悦,心情大好,种种福德利益不可限量。

相比过去人放生,现代放生活动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突破本地区域特征、二是规模化特征。

如果要发扬佛教传统中的放生文化,要怎么做才更加如理如法?

过去人放生,因为交通条件限制,多于本区域内放生,不会破坏本地原有的生态平衡,放生对象适应本地生活环境,成活率高。

现代社会交通迅捷方便,可供放生的生物种类繁多,在一些都市,几千公里外的生命无论热带的、欧洲的都可以在当地某些地点买到。现代放生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过去本区域内放生的特性。

如果要发扬佛教传统中的放生文化,要怎么做才更加如理如法?

如果不了解放生对象的生活习性,将热带鱼类放生于温带,将海洋鱼类放生淡水河流,放生鱼类很难适应新环境,多数死亡。

有些攻击性强的动物,如食人鱼,如果不选择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随意放生,就可能破坏放生地原有的生物链,造成某种生态失衡,失去放生护生的本怀。

如果要发扬佛教传统中的放生文化,要怎么做才更加如理如法?

过去人放生多数基于个体的随缘随时救急放生,即使有组织放生,因条件限制规模也不大。

现代社会借助于交通及社交网络的迅捷性,很方便组织大规模的放生活动,容易引起一些新问题,比如预订放生等。(有些规模大的放生活动,向商家预订放生种类数量,而产生本末倒置现象,因为预订,商家才组织抓捕动物供您“放生”,这不是“放生”,是“害生”了。)

如果要发扬佛教传统中的放生文化,要怎么做才更加如理如法?

放生贵在护生,需要如法放生、智慧放生。

一是放生地点的选择:放生尽量选择远离人群,能保障动物安全存活的地点,了解放生动物的生活习性,选择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不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不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二要随缘随时如法放生,绝不预订:放生是为救命、解困、培养慈悲大爱,随缘平等的如法放生,才能获大受益。预订动物“放生”是鼓励和支持商家抓捕动物,来满足自己表面的“放生形式”而使动物遭受实际的抓捕囚禁之苦难,不仅无功,反而有过。

如果要发扬佛教传统中的放生文化,要怎么做才更加如理如法?

三是不过分注重形式:给放生动物听闻佛法,授三皈依,虽是放生不可缺少的程序,但仪轨不易太长,增加放生动物被拘禁的苦难时间和死亡几率。

放生是培养慈悲心的最好形式,慈爱一切众生,在放生小动物的同时,也要关怀人。许多困难的人也需要我们的慈悲,帮助需要关怀的人,给他们力所能及的慈悲帮助,平等行慈。

不要让放生偏离佛法

by中国人民大学温金玉教授

如果要发扬佛教传统中的放生文化,要怎么做才更加如理如法?

阿尔贝特·史怀泽的名作《敬畏生命》一书写道:“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

人对这个世界要有一份温情。中国传统的戒杀放生,就是一种慈悲精神的体现。在大乘佛教的慈悲理论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布施与不杀生。这一思想传入中国后,不杀生演绎为放生。

如果要发扬佛教传统中的放生文化,要怎么做才更加如理如法?

古典诗文中多有宣扬慈悲不杀的理念,来劝诫世人惜福护生。

白居易《劝打鸟者》:“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陆游《戒杀》:“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丰子恺曾说:“护生就是护心,是贵在人心,救护禽兽、鱼、虫是一手段,但倡导仁爱和平才是目的。”

如果要发扬佛教传统中的放生文化,要怎么做才更加如理如法?

放生重在养成慈悲心,拓展大爱襟怀。行事者须体会其“理”,不可执著其“事”。

放生本是中国民间传承和提倡的优良传统,但近年来,随着放生人数的增多,放生规模的扩大,引发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如果要发扬佛教传统中的放生文化,要怎么做才更加如理如法?

许多人不是随缘放生,而是执著于佛菩萨的节日去放,认为这样功德会更大,并规定时间、地点、数量,直接催生了专门从事猎捕贩运的新型放生产业链,违背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宗旨。同时不分物种,不分地域,盲目放生,常常是既破坏了生态平衡,又造成大量放生物的死亡。

如此放生活动被环保人士提议不宜提倡而应杜绝。其实,放生本没有错,只是人们不如法的贪功德,不科学地乱放生,使原本的慈悲变了味。

如果要发扬佛教传统中的放生文化,要怎么做才更加如理如法?

放生重在护生,目前需要重视的是放生的慈悲初心和操作的具体方法,须以慈悲心为宗旨,以方便救护为行动,以科学的放生方式,提升更积极的护生精神。

爱心就是最大的功德,不应以简单的数量来计算;随缘就是最好的慈悲,不应以对日子与地点的执著来考量。大乘佛教讲空有不二,“不空”是为了救世,要慈悲护生;而“空”,则是为了忘我,不可总是求功德。

放生,还是杀生?慈悲,还是可悲?做功德,还是造恶业?应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警觉。 

如果要发扬佛教传统中的放生文化,要怎么做才更加如理如法?

时下越来越多的佛弟子意识到

放生不是一腔热血所能圆满完成

因此在科学放生呼声日益增大的同时

响应者也越来越多

禅风君相信

放生这个古老而朴素的传统

随着人们智慧的日益提升

将会越来越科学合理

越来越如理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