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漳州金福报恩念佛堂送来助学款 提醒学子珍惜机会

漳州金福报恩念佛堂王阿姨给19号学子张佳兴送来助学款

3000元零钱提醒学子珍惜上学机会

漳州金福报恩念佛堂送来助学款 提醒学子珍惜机会

昨日上午,王阿姨代表金福报恩念佛堂,给张佳兴送上助学款

漳州金福报恩念佛堂送来助学款 提醒学子珍惜机会

记者一来,梁增添随手跑到田地里摘了两个西瓜

手拉手·一起来助学 第四届

手拉手·一起来助学 第四届

主办

漳州市教育局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

闽南网8月8日讯 海都阳光助学即将收尾,好消息频频传来。昨天,又有两名学子的第一年学费有着落了。

漳州金福报恩念佛堂为19号学子张佳兴,募捐了3000元。加上,漳州好心人阿泳认捐的3000元,张佳兴第一年的学费够了。昨天下午,泉州的陈先生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要认捐23号学子曾慢秀的大学1年学费。

此外,昨天下午,21号学子黄美玲的妈妈再次打来电话,但这次她不是求助,而是为了感谢。她高兴地告诉我们,“好心人林先生给美玲汇来学费了,感谢海都报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名额。热心人士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真不知道该怎么谢谢他!”

在学子身上看到自己 他决定捐助

昨天,云霄的19号学子张佳兴收到了一叠零钱,五块、十块、一百……整整有3000元。这是漳州金福报恩念佛堂为他募捐的。

佛堂的王五秀阿姨说,这些钱都是众同修一点一滴捐款汇集起来的,“每人多的一两百,少的就十块五块”。为了呈现捐款的原貌,王阿姨没有将这些钱换成整百的。她说,这样做是想鼓励佳兴,“学费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上学的机会”。

另外,受好心市民阿泳的委托,海都记者也给张佳兴送去了3000元爱心助学金。阿泳说,自己是工薪阶层,生活得也不容易。出来工作四五年了,每个月工资到手都有寄一部分回家。但读了张佳兴的故事后,他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在张佳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阿泳说,自己的家境跟佳兴类似,为了供自己上大学,弟弟放弃了继续上学的机会。“这么多年了,我心里一直觉得很亏欠他”。所以,他决定怎样也要支持下这个孩子。

黄美玲妈妈再致电 感谢热心人帮大忙

另一边,23号学子曾慢秀的大学1年学费也有着落了。昨天下午,泉州的陈先生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表示愿意认捐曾慢秀。

“读完高中了,才有机会第一次走出家乡,也没好好看看外面世界,就要从事极其机械化的劳动,农村的孩子真是不容易啊。”陈先生说,他很欣赏曾慢秀身上勤劳、质朴的品质,相信她以后会人如其名,慢慢优秀起来。

此外,昨天下午,21号学子黄美玲的妈妈也特意打来电话,高兴地告诉我们,“好心人林先生给美玲汇来学费了,感谢海都报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名额。热心人士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真不知道该怎么谢谢他!”

爱心接力

如果您也想捐助这些贫困学子,请直接拨打热线968111;或到海峡都市报漳州新闻中心捐赠,地址:漳州市胜利西路劳动大厦10楼,联系人:牛肖培。另外,您也可以直接转账到爱心账户。同时,恳请留下您宝贵的联系方式,以便感谢。

您的爱心,必将在这个夏天化成一股涓涓细流,滋润某一位寒门学子的成长。

爱心账户

户名:牛肖培

卡号:6217 0018 5000 1238 980

开户行:建行漳州石龟头支行

菜农家的高材生 贫寒却想着帮助别人

向厦大毕业的姐姐学习,做义工帮助山区孩子

漳州金福报恩念佛堂送来助学款 提醒学子珍惜机会

梁增添

学子档案 28

姓名:梁增添

人物标签:朴实、憨厚、上进

家庭住址:漳浦县杜浔镇院边村

毕业学校:漳浦一中

高考成绩:645分(理科)

录取院校: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信息专业)

敦厚、爱笑,梁增添给人的第一印象,一如他那壮硕的身板,可靠而踏实。

到梁增添家的时候,他刚从厦门打工回来没几天。一周前,他收到录取通知书,以645分的高分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这么棒的好消息,却没让父亲老梁高兴。因为在严厉的父亲眼里,这次高考梁增添考得“并不理想”。“儿子省质检考了671分,查到成绩后,所有人都不相信,我要罚他呢,没有奖励!”

对此,梁增添则憨厚地笑了笑:“自己认真读书,没想过奖励什么的。”不过,他也承认高考确实发挥有点失常。“高考前自己太紧张,导致失眠、精神状态不好,才考差的。但到了大学后,我会更努力用功,做好专业研究。”梁增添的话语里,透着本分踏实。

虽然是理科生,但梁增添还很爱文学,高二时就读了《约翰克里斯朵夫》、《百年孤独》等长篇小说。他话不多,还时常用手挠挠后脑勺,低着头害羞地微笑。知道记者来,他还特地从田里摘了两个西瓜,要送给我们。

增添的父亲帮人照看着三四十亩菜园,母亲则患过一场重病,无法干活,夫妻俩一年收入不过几千元,却供养着一双儿女读大学。父亲老梁指着这片地:“这种的都是大葱、胡萝卜,6年前就搬过来了,老家的破房子我哥在住。”每天,他都要负责开、关喷水系统,除草、施肥、松土,“每天5点就起来干活,都晒成非洲人了!”老梁打趣道,现在儿子在家经常帮忙干活。

为了照顾菜园,梁增添一家四口住在杜浔镇一个农田边上。一间简易搭盖的小屋,约40多平方米。今年,姐姐刚从厦大毕业,在厦门一慈善机构工作,而梁增添的房间是用木板隔起来的,跟父母共住。这儿既是“单位”也是“家”,屋外杂物堆积,蚊虫乱飞,狭小的屋内空气闷热。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光电信息一直是我很感兴趣的,以后毕业后想搞科研,做些科技的、潮流的事。”

刚工作的姐姐很疼他,经常打来电话聊天,还会发一些做义工的图片给增添看。最近,姐姐在外地,帮助山区的孩子建图书角。他说:“一开始姐姐做这份工作,一个月收入才1800元,父母根本不同意,但后来还是拗不过。”

受姐姐影响,增添也很想去当“义工”,帮助别人,“虽然自己没什么钱,但想做点有意义的事”。他憨厚地笑笑说:“现在,我挺理解她的,毕业后如果有稳定工作,我也想像姐姐一样,帮助山区的孩子们。”(海都记者 胡婧 朱加良 白志强 戴江海 实习生 杨永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