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小说影视作品中关于僵尸的分类、描写都源自这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港片的黄金时代。僵尸片作为港片的一个重要题材引发了一股的热潮。在接下来短短的五年里,港台两地就拍摄超过了100部电影,后来才渐渐降温。到了近几年,《盗墓笔记》、《鬼吹灯》等一系列盗墓题材网络小说的成功再次把僵尸引入大众的视角。关于僵尸种种形态、习性的描写究竟有何根据,僵尸这一形象又究竟来源于哪里呢?小说影视作品中关于僵尸的分类、描写都源自这里!

香港电影里的僵尸,经典的形象是身穿着官服、身体僵硬、没有思想和感情、有着长长的指甲和一对尖牙,害怕日光,夜晚出动,喜吸人血。在僵尸的形象设定上,香港电影人融合了中西文化。惊悚的尸变、传说中的赶尸、西方的吸血鬼等元素,混搭在一起,变成了一个令人心惊胆战的存在。

僵尸喜欢吸人血的,这是中西方都存在的设定(西方的吸血鬼)。在清代文人袁枚的《子不语》中,便记载了僵尸食人血的故事。它不是电影里所讲的僵尸,像西方吸血鬼那样直接用獠牙要人的脖子吸血,而是折断人的头颅,将其抱在换怀中,用手来吸。袁枚笔下所写的僵尸,品类较多,有毛僵、绿僵、紫僵,也有动物僵尸。这些僵尸一样是夜晚活动,但他们却不是蹦跳着行走的,而是常人无异。当然,吸人血之后,便要回到棺材里去。显然,袁枚笔下的僵尸是乡村怪谈的产物。

有关僵尸的说法盛行于明朝中期以后及清朝。清代笔记载僵尸者很多,首推袁枚的《子不语》及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此二书可以说是有关僵尸大全。

小说影视作品中关于僵尸的分类、描写都源自这里!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有关于尸变的记载,《阅微草堂笔记》把尸体成为僵尸的原因分成两项:新尸突变及葬久不腐。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

养尸地,这较为科学。土壤土质酸碱度极不平衡,不适合有机物生长,因此不会滋生蚁虫细菌,尸体埋入即使过百年,肌肉毛发也不会腐坏,有些资料显示尸体的毛发,指甲会继续生长。风水学中亦有此一说。

坊间流传道家有太阴炼形之法,尸体葬数百年,期满便会复生,新死的尸体被邪物/邪气附身,尸体吸收了阳气,借人生气而尸变,人死之际,魂一散而魄滞。

袁枚《子不语》:人之魂善而魄恶,人之魂灵而魄愚,魄主宰人身,当魄离开人体,便会沦为恶鬼僵尸。

三魂七魄乃道家之说

魂乃阳性神灵,附于人的气,主宰精神思维活动

魄乃阴性神灵,附于人之形,主宰人的形体活动

小说影视作品中关于僵尸的分类、描写都源自这里!

袁枚的《子不语》

袁枚在其书中将僵尸分为八个等级:

紫僵,身体呈现紫色。死后身体呈紫色确实是存在的,不过不是恐怖片里那样的僵尸,只是一具尸体罢了。

白僵与黑僵,尸体的颜色呈白色或黑色,毛色也是同样颜色。白僵尸的行动迟缓,非常容易对付,它极怕阳光,也怕火,怕水、怕鸡、怕狗、甚至怕人。

绿僵,尸体散发出的尸气和僵尸的身体为绿。和白僵、黑僵相比,跳跃极快,不怕人,不怕家畜,唯独只怕阳光。

毛僵,尸体身上长出毛发,是出了名的铜皮铁骨,修为越高,身体越结实。行动敏捷,跃屋上树,纵跳如飞,开始不畏惧凡火,甚至还不畏惧阳光。

飞僵,是修炼有成的千年僵尸,直隶安州出现过。飞僵可以擅长法术,身体不坏,因为这种僵尸能飞,所以称之为飞僵。

小说影视作品中关于僵尸的分类、描写都源自这里!不化骨,人死后身体某些部位因为精神灌注而使其部位尸骨不化,所谓精神灌注就比如扛米工人因为一直用肩膀出力,他死了之后可能其肩膀附近就都不会腐化,而肩膀不化的部位就叫做不化骨,而不化骨若是之后得了日月精气就会作祟。

伏尸,千年不朽的尸体,无法移动,可以说是完整全尸的不化骨,久了之后得日月精华就会逐渐化为游尸。

游尸,会随着月气因时节移动,居无定所,久了之后更会化为飞行夜叉。

人有人的敬畏,僵尸也有僵尸的担忧。僵尸的生长与道家文化密切相关,所以电影中僵尸的对手往往是茅山道长。公鸡血、桃木剑(金钱剑)、糯米、八卦镜、符箓,这些都是民俗之中的常见辟邪物品。僵尸不能见光,见光便化为虚无,这是吸血鬼的禁忌。但在香港电影里,僵尸害怕大蒜,却耐人寻味。不坏好意地揣测一下,大蒜的设定,或许是对常吃大蒜而导致口气奇臭的人,一种温和的嘲讽。

收复僵尸器物有以下几类:

镜子 《本草纲目》有提:「镜乃金水之精,内明外暗。」

桃枝、桃木剑 《荆楚岁时记》:「桃者,五行之精,能厌服邪气,制御百鬼。」

鸡鸣 《子不语》:「鬼闻鸡鸣即缩。」

枣核七枚 《子不语》:「枣核七枚,钉入尸脊背穴。」

火烧 为终极灭尸方法。《子不语》:「放火烧之,啧啧之声,血涌骨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