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襄阳鹿门山之“原生态”古迹——暴雨池(襄阳鹿门山风景区坐几路)

鹿门山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东津新区境内,距襄阳古城东南十五公里。

公元28年(建武四年),汉光武帝刘秀带领侍中习郁等人,犒赏攻打秦丰(自称楚黎王)的大将岑彭等将士,巡游苏岭。

《后汉书》记载:东汉建武“四年春正月甲申,大赦天下……十一月丙申,幸宛。遣建义大将军朱祐率二将军围秦丰于黎丘。十二月丙寅,进幸黎丘”。(“宛”即南阳,“黎丘”即今鹿门山一带)。

这天,刘秀所带人马,晚上到了苏岭,安营扎寨。第二天起来,侍中习郁向刘秀禀报:昨晚臣梦见两只梅花鹿前来护驾。刘秀说:“朕昨晚也梦见了梅花鹿前来朝拜。”刘秀很高兴,命习郁为襄阳侯。习郁到任后,就在苏岭建“山神祠”供百姓礼拜,刻两石鹿,放置祠门前道路两边。当地百姓因祠门前有两鹿,称山神祠为鹿门祠。时间长了,便把苏岭也称作鹿门山了。

晋代习凿齿在《襄阳耆旧记》卷三《山川》中对此事作过记载:“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习郁为侍中,时从光武幸黎丘,与帝通梦,见苏岭山神,光武嘉之,拜大鸿胪。录其前后功,封襄阳侯,使立苏岭祠。刻二石鹿,夹神道口,百姓谓之鹿门庙,或呼苏岭山为鹿门山。”

襄阳鹿门山之“原生态”古迹——暴雨池

鹿门寺门

暴雨池位于鹿门山半山腰

暴雨池,又名灵溢泉,位于鹿门山半山腰。

暴雨池上一块巨大的岩石突兀悬起,绿色的苔藓布满岩石上,泉水从岩石边缘似颗颗珍珠滴滴答答落入池中,一年四季昼夜不息;池水清洌可鉴,纤尘不染。

人们说,暴雨池的水吸取了大自然的精华,是苏岭山神恩赐的神水。凡到此游览的客人,大多会手接滴泉,或手捧池水畅饮,池水甘美清洌、沁心爽口。不少客人将自带的纯净水倒掉,装入暴雨池泉水。

据说,饮用暴雨池水心明眼亮,会使人变得聪明,故又称暴雨池泉水为聪明泉。

襄阳鹿门山之“原生态”古迹——暴雨池

暴雨池

暴雨池泉水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北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三月,法灯禅师奉诏来到襄阳鹿门政和禅寺(鹿门寺),历时十年,广纳僧众,兴建殿宇,鹿门寺为之一新,宗风大振。法灯禅师住持鹿门寺十年,是鹿门寺在中国佛教历史上最鼎盛的十年。

法灯禅师初到鹿门山时,寺院缺水,他坐在岩石上,念道:“吾欲丛林此地,为皇朝植福,而泉不能赡众,山灵其亦知之乎?”(意思是:我要在这里建庙扩寺,为大宋王朝造福大众,但这里的水不能满足需用,山神啊,你知道吗?)法灯禅师说完后,用禅杖拨开草根,顷刻间,泉水喷涌而出。因此称其泉为“灯公泉”。这就是后来的“暴雨池”“灵溢泉”“聪明泉”。

释惠洪撰《鹿门灯禅师塔铭》记载:

鹿门濒汉水,断岸千尺,寺尝艰于水,师坐岩石下,念曰:“吾欲丛林此地,为皇朝植福,而泉不能赡众,山灵,其亦知之乎?”师以杖摘草根,俄众泉涌发,一众大惊,山中之人目之曰:“灯公泉”。

民间传说,从前鹿门山没有水,鹿门寺的和尚吃水要到山下汉江里挑。山高崖陡,挑水不容易,寺里把水看得比油还贵。可这儿的柴多得很,小岗大坡上到处长满了树木、荆棘,要烧柴时,上山一砍就是一担。

跟鹿门寺隔汉江的习家池后有座谷隐寺,寺前、寺后泉水常年不断,堰塘早晚溢满,水用不完。可山上寸草不生,寺里烧柴要下山去买。他们把柴看得比粮食还稀奇。

鹿门寺挑水的和尚,在江边遇到谷隐寺买柴的和尚,两个和尚一合计,想到一个点子上:打个串换(置换),柴换水,水换柴。

两下说定,半夜子时交手。鹿门寺的方丈到望江亭山顶上,面朝谷隐寺,双手合十,眯缝着眼,叽叽咕咕念起经来,念罢,右手朝鹿门山顶绕一圈,然后朝谷隐寺方向一推,鹿门山上的树啊,草啊,眨眼到了谷隐寺。他把左手伸出,往怀里一搂,拿起禅杖往山腰点了一下,一股清水从石缝里流了出来。

这股清泉是从谷隐寺用柴换来的,它一路上七绕八拐,通了河的脉气,搭了山的秀气,受了百草的鲜气,吸了五谷的香气,流进暴雨池,尽是泉水的精华。

襄阳鹿门山之“原生态”古迹——暴雨池

鹿门山竹林

暴雨池泉水的来龙去脉

暴雨池的泉水来源于八角井。八角井又名“八卦井”,位于鹿门寺大雄宝殿后40米处的岩壁旁。井口呈八角形,石栏杆合围,栏柱上雕刻有盘踞的群龙。井直径1.5米,因沙石堵塞,深度不详。灵溢泉水汇聚于此,经年累月,四季不竭。

八角井水流入天井。天井位于鹿门寺大雄宝殿后27米处,为灵溢泉地下泉水分流处。为天然竖坑道,洞口略呈长方形,口小底大,长1.2米,宽1.1米,深3.5米。

天井的水流入暴雨池。

暴雨池又流入鹿门寺院内,大雄宝殿和天王殿之间的龙泉池和聪明泉井,后暗流出寺院山下,滋润庄稼树木。

襄阳鹿门山之“原生态”古迹——暴雨池

鹿门山八角井

鹿门十二景之一—— 灵溢泉

暴雨池,又名灵溢泉,它是鹿门山十二景之一。

清代鹿门诗僧梓舟船禅师他有写的《鹿门十二景·灵溢泉》诗:

灵泉盛溢众僧得,

每夜声声月自来。

隐显不知谁变幻,

水光闪逗影连台。

襄阳鹿门山之“原生态”古迹——暴雨池

鹿门山牌坊

(文/杨立武 朱家红 陈春梅 程红星 摄影/樊华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