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投资1.5亿元,广安白塔历史文化保护区正式启动建设!(投资15亿元的光伏发电站有多少人就业)

投资1.5亿元,广安白塔历史文化保护区正式启动建设!

4月25日,渠江广安城区白塔河段护岸工程动工,这标志着投资1.5亿元的白塔历史文化保护区正式启动建设。

投资1.5亿元,广安白塔历史文化保护区正式启动建设!

白塔历史文化保护区

由广安绿源低碳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围绕南宋遗迹—广安白塔建设文化公园,同时配套建设白塔书院、白塔茶坊等彰显地域人文新风貌的南宋风格商业街区,打造具有独特人文价值的旅游休闲景区,今后将成为广大市民感受本土特色文化、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护岸工程

渠江广安城区白塔河段护岸工程作为白塔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位于广安城区西溪河河口下游至白塔大桥段,将新建护岸约1000米,计划工期一年。新建的护岸平均高度约为20米,以斜坡式生态护坡结构为主,将河岸打造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护岸工程建成后,渠江广安城区白塔河段的防洪能力将从十年一遇提升至百年一遇,并将与广安区滨江路防洪综合改造项目共同发挥作用,有效增强渠江广安城区段的防洪减灾能力。

虽然大家都知道渠江边上的这座白塔

但是否真的了解过呢

投资1.5亿元,广安白塔历史文化保护区正式启动建设!

那咱们再来聊五毛钱的吧

木木给大家扒一扒白塔的前生今世

诗人眼中的白塔

《白塔凌云》

吴中龙

浮图高耸接天幽,素影层层映碧流。

竹径斜穿通古寺,柳丝轻曳拂渔舟。

遥瞻雉堞重云合,俯瞰渠江一线收。

雅倩人工扶地脉,巍巍文笔壮千秋。

这首《白塔凌云》诗作,是明代人吴中龙(生平不详)游广安白塔而题,“浮图”是佛教建筑的统称,后专指高塔。广安白塔坐落在广安老城南三公里的渠江聋子滩上,倚江而立,与河东文笔星塔隔河相望。

投资1.5亿元,广安白塔历史文化保护区正式启动建设!

塔系概说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广安白塔,临江面有“如来须相,舍利宝塔”八字,因此又有“舍利塔”之称,为四方形,楼阁式。楼阁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广安白塔有斗拱作为支撑结构,各层分布平坐和檐,有门窗等精细结构,有外挑的游廊,高大雄伟亦不失轻巧灵动之感。塔身四周壁面雕凿有佛像、金刚、力士、菩萨等佛教造像88尊(已毁),造像精美,而且塔檐、仿木斗拱均做工细致精巧,惟妙惟肖。塔高36.7米,底层边长6.8米。塔身九级,五级下为石结构,上四级为砖结构。白塔有塔顶而无塔刹。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广安白塔就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又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4月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列。

塔,是一种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传统建筑,起源于佛教。这种建筑形式缘起于古代印度,称作窣堵坡,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筑。

随着佛教在东方的传播,窣堵坡这种建筑形式也在东方广泛扩散,与中土的重楼结合后,发展出了“塔”这种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展,并与临近区域的建筑体系相互交流融合,“塔”逐步形成了楼阁式、密檐式、亭阁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宝箧印式、五轮、多宝、无缝式等多种形态结构的塔系,建筑平面从早期的正方形逐渐演变成了六边形、八边形乃至圆形。其间,塔的建筑技术也不断进步,结构日趋合理,所使用的材质也从传统的夯土、木材扩展到了砖石、陶瓷、琉璃、金属等材料。在建筑学层面,塔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东方建筑,其体量高大用料多样,在不同的地区地质条件不同,建塔技术也不同,对塔的建筑学研究涉及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壤学、地质学等诸多方面。在中国文化中,塔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学层面,还承载了东方的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是探索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载体。

建造年代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广安州志·疆域志》载:“白塔,宋安丙建。”《广安州志·古迹志》载:“白塔,州南五里渠江口。<通志>宋资政大学士安丙建此,以镇水口。塔盘九层,高二十丈余,仰视远观秀出云表。其三层塔内,有宋军官王景实绍定元年正纪游题刻,今存明御史杨瞻、吴伯通、国朝陆良瑜有诗。旧志十六景曰‘白塔凌云’。”安丙,字子文,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卒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享年73岁。宋淳熙五年(1178)四月,中进士,同年调昌州大竹县任主簿,从此踏上致仕之途,官至四川宣抚使,进少保,卒后赠少师。

既然州志载广安白塔为安丙所修,其年代当从他步入仕途之后到去世之前这段时间内。安丙戎马一生,屡立战功,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宋史·安丙传》载:“侂胄既诛,赐丙金器百二十两,细币二十匹。”换句话说,规模如此宏伟浩大的工程和豪华的外装饰,没有充盈的资金作保障是不可能的。从安丙生平分析,修建白塔的时间应该在他平叛吴曦、诛韩侂胄,得到朝廷重奖之后,即广安白塔的修建时间大致在南宋嘉定二年(1210)至嘉定十一年(1218)夏四月归清溪里之前,这8年期间修建白塔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安丙在这八年间,曾遭遇过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而致士归里。南宋嘉定二年前,安丙尚未奠定修建白塔的经济实力,而嘉定十二年以后,安丙又再次受命出征,至嘉定十四年去世,再也没有回过广安。

建筑属性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14世纪以后,塔逐渐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按照经律系统,塔可以分为佛塔和文峰塔两大种类。佛塔起源于印度,梵文与巴利文传入我国时,音译为“浮图”,故《广安州志》亦将广安白塔归于《广安州志·古迹·浮图》中。广安白塔有“如来须相,舍利宝塔”八字,塔表面壁又雕凿有佛像、金刚、力士、菩萨等佛教造像88尊,足以说明其类归于佛塔无误。

舍利是印度语,人死后身体的总称。依于尊敬遗体的道理,高僧大德生前剃下的发、剪下的爪、牙齿、骨灰等,都是舍利,而受到尊敬。舍利塔,是存放佛祖释迦牟尼或后世高僧舍利子的塔。广安白塔临江面虽有“如来须相,舍利宝塔”八字,但是臆造的如来舍利塔,礼拜如来舍利宝塔是表达对诸佛皈依和感恩的方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中释迦牟尼佛说,如果众生能于此塔,以一香、一花礼拜供养,即使是八十亿世劫中积累的生死重罪,都能一时消灭,而且生时能避免灾殃,死时可投生到佛家。难怪《广安州志》说安丙“建此塔以镇水口”,“镇水口”就是能避免渠江洪水患难所带来的灾殃。

古塔“三奇”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塔因其不受实用功能的限制,形式比较自由,结构方式也多样性,所以样式十分丰富,是匠师们广思才能的地方,成为中国建筑艺术重要类型之一。广安白塔的设计建造,除总体风格传承了塔类建筑基本的外观形制外,在用材、内部结构、形制等方面独具特色,打破了中国古塔传统建筑常规,凸现出新而奇的建筑风格。

砖石结合,一改传统用材习俗。中国现存塔2000多座,塔的种类也很多,如果以建筑材料区分,则以砖、木、石料最为常见,且以单一的材质为主原料。而广安白塔的取材则与这些同类建筑不同,是采用砖、石两种建材作为原料,塔身一至五层为石结构,六至九层是砖结构。尽管上下用材完全不同,颜色各异,但两种建材的有机结合仍使整座塔和谐自然。取材砖石结合,改变了传统单材建塔的习俗,成为国内唯一一座一塔两材用料的实物标本。

异形梯道,悖逆常规结构布局。梯道,即梯形通道,是上下楼阁式塔的唯一通道。楼阁式塔在塔内用砖石造出楼梯可以登上各层,木塔则用木楼梯上下。楼阁式砖、石塔多置有中心柱,塔梯是在中心柱和塔墙间绕行至每层平台后,再呈螺旋状旋转登级至顶。而广安白塔无塔心柱,底层南门为出入口,梯道从中间直达二层北面出口,经塔外檐平廊绕行至二层后,再从东门进入梯道至三层西门为出口,绕行至南门再上至四层;四层布局与二层同,五层布局与三层一致,通道上下重叠呈四个交叉“十字架”。六层至顶为砖砌梯道,呈旋转状绕内壁至顶。在中国的古塔建筑中,这种异形梯道的布局,也只仅见于广安白塔。

从风水学看,在两层楼或者多层建筑中,把楼梯设在正中央是很不吉利的。但广安白塔却采取了这种“不吉利”的布局,可能与古代“正南曰午阶,东曰卯阶,西曰酉阶,北曰子阶”卦说有关吧。

广安白塔还有一“奇”,就是有顶无刹。中国古代的任何一种建筑,都有组成要素,如房屋建筑,是由台基、梁架、屋面三要素组成。作为塔类建筑也不例外,古印度的窣堵坡,是由台基、覆钵、宝匣、相轮四部分组成的;中国的塔,是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和塔刹五大部分组成。地宫位于塔基正中地下;塔基包括基台和基座,位于塔身下;塔顶在塔身之上、塔刹之下;塔刹,通常由须弥座、仰莲、覆钵、相轮和宝珠组成,也有在相轮之上加宝盖、圆光、仰月和宝珠的塔刹。这些形制是由窣堵坡演化而来的。广安白塔有地宫,有塔基,有塔身,也有塔顶,单就没有塔刹。为何有顶无刹,尚待探究。究其审美角度去考虑,还不得不承认,这种有悖于中国塔类建筑组合规律的“另类”,亦不失其古建筑美的韵律,至少体现了自己特有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