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第十六章 严爱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第十六章 严爱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十六章 严爱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就止恶惩恶是选择“法禁”还是“廉止”进行了论述,实质是选择依法治国,还是选择仁爱治国,结果自然是“法禁”。只有国家律法才能起到止恶惩恶的作用。

法禁与廉止针对的是社会奸人恶行,面对的是整个社会,而人是社会的主体,所以讨论法禁和廉止就必须以人为主体,通过探讨人性民情来判断那个更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治理。我们常说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千万别刻意去考验人性!结果会让人无法接受,因为人性是人的本质,这与外在的装饰没有关系,比如修养、社会地位等。

韩非子用一个很形象很残酷的“实验”来说明法禁是治国的唯一选择。在一个没有监管的冷僻之处放置廉价的物品,让曾参、史猷这样修养高尚的贤士走过,他们也会生占用之心,行偷窃之为,这就是人性。但,如果把百金放置于监管周密的闹市里,就是要厉害的大盗也不敢明取。这个考验人性的可怕实验,说明人性之外的装饰是靠不住的,所谓的道德修养也只是人前的表演。当然,我们不能否定那些真正具有高尚修养与道德的圣贤,但我们也要明白社会中绝大多数都是平凡的普通人。

正是基于人性的特质,贤明的君主才会利用人性的特质“众其守而重其罪”健全社会监管体系,实行轻罪重罚刑法,就能实现“法禁”的目的。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将社会置于国家律法的监管之下,不管大小凡事凡物都要接受国家律法的监管,绝不能徇私枉法,更不能有法外之地。当然,人类社会终究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所以最好的国家治理办法是法禁廉止,法禁为主,廉止为辅。

韩非子讲完法禁廉止后,再讲人世亲情,看看治理基层百姓是亲情管用,还是法规管用。韩非子说“母之爱子也倍父,父令之行于子者十母;吏之于民无爱,令之行于民也万父。”意思是:母亲爱护子女要倍于父亲,然而父亲严令子女的效果更十倍于母亲;官吏对于民众没有爱心,然而对于民众发号施令,其效果更要万倍于父亲。

多么生动鲜活的例子呀!这就和笔者家里的情况一样,妈妈叫儿子做作业喊十遍都不动,爸爸喊一遍就答应。因为妈妈疼爱孩子,所说的话温柔无力,爸爸严厉有加,所说的话效力如法,效果就能立竿见影。韩非子就此而论,对于社会基层民众的治理官吏用法令远比爱心所起的效果要好的得多。韩非子这样的类比再好不过了,我们常说“父母官”,对待百姓不仅要有母亲的爱心,更重要的是要有父亲的严厉与威严。

对于母爱与吏严,韩非子认为“母积爱而令穷,吏威严而民听从,严爱之策亦可决矣。”意思是:母亲过分宠爱子女,命令就行不通;官吏运用刑罚的威严,命令就能让人服从。采用威严的策略好,还是仁爱的策略好,由此也就可以决断了。从治理的效果看,当然是官吏运用刑罚的威严效果最好,因为民众服从命令。由此我们就能明白治民还是法规管用。

我们说官吏运用刑罚的威严来管理基层民众,并不单纯是说官吏采取机械式的管理,也不是否定官吏的爱心,只是从治理的效果来说,法规式的管理要比母爱式的管理效果会更好,管理起来也更直接高效。

【母之爱子也倍父,父令之行于子者十母;吏之于民无爱,令之行于民也万父。母积爱而令穷,吏威严而民听从,严爱之策亦可决矣。】

不管是国家治理,还是企业管理,最终要的是效果,国家治理要的是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效果,企业管理要的是利润增长的效果。这就是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思想,正好韩非子所说:“人主挟大利以听治,人臣挟大利以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