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怎样陪伴焦虑抑郁的孩子 家长该辞职吗 厌学症管心营:单亲妈妈害怕孩子上初中叛逆

单亲妈妈,有车有房有工作,孩子马上读初中,进入了叛逆期,是否辞职专心带孩子,是近期时常会问自己的问题?
厌学症管心营回复:
01最好不要,甚至你回家带孩子,反而会导致问题更加严重。
我们厌学症管心营专

单亲妈妈,有车有房有工作,孩子马上读初中,进入了叛逆期,是否辞职专心带孩子,是近期时常会问自己的问题?


厌学症管心营回复:

文章目录

01

最好不要,甚至你回家带孩子,反而会导致问题更加严重。

我们厌学症管心营专注在孩子厌学问题、亲子矛盾问题上,接到很多有严重冲突的来访者,其中不乏休学、厌学、网瘾、抑郁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叛逆。

如果孩子是3岁,你说要回家带孩子,我一定举双手双脚赞同。

但是孩子是13岁,已经上初中了,那么如果你是原本在家带娃的话,我还会劝你出去找份工作。

我可以这样说,如果你感觉自己回家带娃,几乎一定会吵起来,就算本来子女不叛逆,最后也会变得叛逆起来。

你回家带孩子,大概率是希望能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获得一个好成绩。

实际上,如果孩子能自己好好学习,是不需要你管的。

而孩子,自己不能好好学习,你管了也起不到太大作用。

当紧张的时候,孩子潜意识中的获得的信息是,危险就在身边,要时刻注意,如此一来,孩子本来专注在学习上的精力就会被分散。

我们厌学症管心营的老师在咨询中经常发现,家长只要看着孩子,就一定忍不住挑孩子的毛病。

所以如果你感觉自己在孩子身边,孩子必然会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中,害怕你来挑他的毛病。

而你一指责,本来就不怎么样的注意力,会越来越差;

同时也会被指责,肯定孩子的情绪会觉得很不爽,情绪不好更不想学习了。

我实在是没看见过几个家长在陪孩子写作业时能忍住不说话的。

因为孩子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什么坐姿不对、写得太慢、搞小动作、分心、边玩手机边写作业等等。

实际上,大人都没有那么强大的注意力,上班途中会忍不住摸一摸手机,更别说孩子了,要求太高了。

02

我们厌学症管心营遇到过很多在高压下获得好成绩的孩子,但是往往可能才走到高中、大学就开始无法集中注意力、完全不想学习了,哪怕是已经考上了重点中学、名牌大学,也丝毫感觉不到一丝快乐。

在现实中,很讽刺的反差出现了,家长在为孩子的成绩欢呼雀跃,但是旁边的孩子已经要死不活。

希望孩子考上好大学,是孩子为了未来在社会中能减少竞争,但是你会发现为了应对未来的事情,把孩子的现在丢掉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那么在中学阶段,该干什么来把握住现在呢?

答案是,安抚孩子情绪的能力。

一个孩子发展到叛逆、厌学,并不是一瞬间的事情,而是一个过程。

我们厌学症管心营在实际咨询中发现,厌学叛逆问题有四个阶段。

思维:一开始只是在思维层面的厌学,这是很正常的,成年人也会有不想上班、上班很辛苦、职业倦怠等等问题,但是通常自己能够调节过来。

对于个别人有钻牛角尖的情况,就需要家长、老师的引导、指点。

情绪:接着是厌学的情绪,这往往是厌学的思维无法化解的时候,情绪就出现了。当孩子的厌学情绪出现问题时,往往这样的情绪是很痛苦的,哪怕在家长看来,孩子的情绪问题很幼稚,但那是孩子真实的感受,是需要父母来理解、疏导的。

不过现实中,往往家长是很缺少这样的理解,甚至指责孩子不够努力才有情绪问题,这是很错误的做法。

一旦家长没有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就会进入到第三阶段,严重的厌学行为,比如旷课、沉迷网络游戏、甚至休学。而孩子休学在家后,往往就会很快演变成第四阶段,严重的厌学症状出现,亲子间摩擦加剧,进一步演变成叛逆问题,家长和子女间的关系变得对立。甚至进一步发展成各种心理问题、神经症,比如以焦虑情绪、恐惧心理、强迫症、躁狂行为、抑郁症等等。

这种情况,就得及时地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了。

03

学习是一件很长久的事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长跑。

剩下来的人中,一定是能跑最久的,显然一个和父母冲突严重,心理不健康的人是跑不久的。

而且比起孩子的问题,你自己的问题,才是我们厌学症管心营更加值得关注的。

这里有两个疑问。

第一, 为什么你要回家带孩子呢?

第二, 为什么你觉得你带孩子就一定行呢?

你仔细思考这个问题,你会发现问题很大。你想回去,是因为你想,而不是孩子需要,是你焦虑,不是孩子焦虑; 你在对自己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回去带孩子,你觉得把握大吗?不大啊。

其实你继续保持工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孩子需要的是榜样、偶像,而不是一个管理者,管理者的角色在学校中老师已经当了。

两个管理者,孩子会受不了的。

你自己能做好,孩子自然是能有样学样做得好。

另外一点,你要学会当“60分”的妈妈,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在搭积木,怎么弄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失败了很多次。终于在一次失败后,看向了母亲求助,这时候母亲才开始引导,最终结果是孩子顺利按图纸搭好积木。

这里的重点就是,不要急不可耐地去“帮忙”,而是给孩子时间去探索,在需要帮忙的时候,再及时出现给予保护和引导。

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建议你回去管孩子,你应该能了解了。

孩子都没上中学呢,属于积木都没还开始搭,你就开始担心搭不好,打算出手帮忙了。

这就是属于“庸人自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