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张爱玲小说暴露傅雷私生活,女友人害怕舆论,仓促嫁人却婚姻不幸

张爱玲小说暴露傅雷私生活,女友人害怕舆论,仓促嫁人却婚姻不幸

傅雷和张爱玲

傅雷和张爱玲,前者在清末出生于乡绅之家,后者则是民国时出生于没落的官宦门庭,两个人年龄正好相差12岁,都属猴。

傅雷靠寡母的支持和家中祖产,在19岁时去法国留学,主攻文艺理论和美术史,回国后在上海从事艺术教育、翻译和写作。

与生于普通乡绅之家的傅雷相比,张爱玲的家世显赫得多。

张爱玲父母双方的家族都是晚清显赫家族,祖父张佩纶官居三品,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长女,母亲黄逸梵的祖父是长江七省水师提督。

张爱玲小说暴露傅雷私生活,女友人害怕舆论,仓促嫁人却婚姻不幸

张爱玲

张爱玲的家庭重视女性教育,她本人也考上伦敦大学,但因为日寇侵华,留学计划被迫中止,前往香港上大学并开始文学写作。

从年龄、家世看起来,傅雷和张爱玲仿佛是两个生活圈层的人,他们两人也几乎没有在真实世界里直接交往的记录。

可这两个靠文字为生因文字而成名的文化精英,在文学世界里却是一对不折不扣的冤家。

张爱玲小说暴露傅雷私生活,女友人害怕舆论,仓促嫁人却婚姻不幸

张爱玲母亲黄逸梵

不但因文字隔空结怨,而且都是在完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用极具个人色彩的方式,向对方发出了不可撤销的攻击。

这样的孽缘,倒是各有各的特色,把二人的文风和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傅雷是著名的翻译家,不过他的文艺评论同样出名,他习惯于站在批评者的角度去点评他人的作品。

张爱玲小说暴露傅雷私生活,女友人害怕舆论,仓促嫁人却婚姻不幸

傅雷和妻子朱梅馥

当时的张爱玲作为刚出道的小说作家,正处于创作力巅峰,声望也是她生前的顶点。

傅雷特意阅读了她当时出版的作品,并对其中最出名的几部进行点评,既有高度肯定,也有辛辣批评。

对创作者和读者来说,傅雷这种形式的批评者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如果姿态过于高高在上,那么引发创作者本人的不满,也是情有可原。

张爱玲小说暴露傅雷私生活,女友人害怕舆论,仓促嫁人却婚姻不幸

张爱玲

于是张爱玲也专门撰文写了《自己的文章》一文,来阐述自己的文学观点,既反驳了傅雷的批评,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批评的不屑。

这两篇文章不但是两位杰出文化精英的正面交锋,也体现了他们各自对人生的态度。

傅雷批评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时说,“尽是些玩世不恭的享乐主义者的精神游戏”。

傅雷通过批评张爱玲,以此宣扬他所推崇的“严肃”“崇高”的悲剧,坚持创作必须足够典型、深刻,人物要具有传统美学的悲剧色彩。

傅雷的文章有借批评畅销书之由,讽刺针砭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推广自己文学理念的感觉,以此来说张爱玲很像是他观点输出的工具人。

对此,张爱玲也毫不留情地予以回击,她反驳“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我以为用《旧约》那样单纯的写法是做不通的。”

从两人现实中的性格和行事来说,傅雷在文学世界里推崇的极致严肃,这种严肃放到生活中就成了对他人的过分严苛。

张爱玲则始终贯彻了她作品的特色,也就是毫不避讳人性中的欲望、刻薄、软弱,她的人和她的文一样,对人性中的正面负面都贯彻始终。

这种特质也是张爱玲和傅雷第二次文学交集的最主要原因。

张爱玲小说暴露傅雷私生活,女友人害怕舆论,仓促嫁人却婚姻不幸

傅雷

张爱玲笔下的故事虽然篇篇都标明虚构,但她却是那种只能从现实人物事件中汲取灵感的作家。

这些原型,有的是社会事件中的名人轶事,例如《色戒》原型就是汪伪特务头子丁默邨和刺杀他的郑苹如。

有的则是张爱玲的亲人朋友,比如《金锁记》,就是取材于张爱玲所了解李鸿章后人的家族故事。

有的则是两者结合,既涉及张爱玲的亲友,原型人物亦是公众人物,典型作品就是《殷宝滟送花楼会》。

张爱玲小说暴露傅雷私生活,女友人害怕舆论,仓促嫁人却婚姻不幸

前排右一傅雷,后排中间朱梅馥,后排右一成家榴

这篇张爱玲作品中的冷门,女主人公原型是刘海粟的小姨子、他第三任妻子成家和的妹妹成家榴,唯一男性角色的原型便是傅雷。

张爱玲的小说虽然大部头不多,但像《殷宝滟送花楼会》这么短小的作品也算少见。

这几乎算不上一篇真正的小说,更像是八卦小报上记者和绯闻当事人的对谈,或者干脆就是两个闺蜜一次下午茶的文字实录。

其实就小说内容和对现实的影射,这么比喻也确实相差不远。

虽然男女主人公全都取了风马牛不相及的化名,但只要对现实里的人物略有了解,几乎立刻就能猜出相关人事。

张爱玲小说暴露傅雷私生活,女友人害怕舆论,仓促嫁人却婚姻不幸

傅雷

张爱玲更是亲身粉墨登场,以第一视角第一人称扮演记录者的角色,甚至连人物名字都懒得另取,直接就叫“爱玲”。

小说没做任何铺垫,开篇就让读者跟着“爱玲”的脚步,接待了女主角殷宝滟。

两人当年在学校里短暂同校,虽无交情但彼此相识,殷宝滟来访的理由是知道“爱玲”成了知名作家,于是登门叙旧。

张爱玲小说暴露傅雷私生活,女友人害怕舆论,仓促嫁人却婚姻不幸

张爱玲

客气的闲聊几句后,殷宝滟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和一个有妇之夫多年的婚外情向“爱玲”和盘托出。

男主角的名字叫罗潜之,是个功成名就的海归文人,殷宝滟与他相识时还是女学生,之后以钻研音乐史为由长期交往,逐渐产生恋情。

殷宝滟来探望“爱玲”时,已决定要结束这段畸形的关系,和“爱玲”这番倾诉,算是对多年感情的一次道别。

张爱玲生怕读者不知道“爱玲”就是她本人似的,文章开头,就讲明“爱玲”的职业是文字工作者,虽然这一笔于故事来说毫无意义。

让读者不禁猜测,张爱玲就是通过文字游戏,向普罗大众暗示这书中一切都是“真实实录”。

张爱玲小说暴露傅雷私生活,女友人害怕舆论,仓促嫁人却婚姻不幸

张爱玲

作品一推出,书中人物原型自然也就让人一一对号。

毕竟张爱玲就差在罗潜之的胸前挂上一块牌子,上书血红大字“此乃傅雷是也!”

文中的罗潜之,阴郁、病态,对妻子进行精神肉体的虐待,对女主则从装模作样的暧昧进展到无法抑制的肉欲。

除此之外,罗潜之还有满满的虚伪,在和女主幽会时信誓旦旦要离婚,但与此同时依然和妻子过着如常的夫妻生活。

张爱玲小说暴露傅雷私生活,女友人害怕舆论,仓促嫁人却婚姻不幸

傅雷和儿子傅聪

小说的高潮是殷宝滟在罗潜之对妻子进行暴力伤害时到场劝架,拉扯中女仆叫破了妻子怀孕三个月的事情。

原本一直以高高在上心态面对罗妻的殷宝滟瞬间崩溃了,故事的结尾罗潜之身患绝症,殷宝滟则主动结束了长达六年的畸形关系。

借着女主之口,张爱玲对罗潜之的评价定格为:“他那样有神经病的人,怎么能同他结婚呢?”

这篇小说因为暗示太过明显,笔触也太过辛辣,出版之后,上海文化界人士几乎立刻意识到人物原型的归属。

张爱玲小说暴露傅雷私生活,女友人害怕舆论,仓促嫁人却婚姻不幸

《金锁记》封面

对此傅雷极为尴尬,曾说:“《金锁记》的作者(即张爱玲)人品竟是这样低劣,真是错看她了。”

《殷宝滟送花楼会》发表于1944年,恰好是傅张二人因批评进行隔空论战之后,所以很多人以为这是张爱玲对傅雷的直接报复。

其实事情的因果并没有这么简单。

张爱玲小说暴露傅雷私生活,女友人害怕舆论,仓促嫁人却婚姻不幸

朱梅馥

傅雷写那篇评论时化名迅雨,按照傅雷和张爱玲两人的好友宋淇透露,张爱玲直到1952年才知道迅雨就是傅雷。

所以张爱玲创作的《殷宝滟送花楼会》,应该和傅雷对她的批评无关。

张爱玲就是听到成家榴和傅雷地下情史以及傅雷日常行为之后,认为这些人物符合她最擅长描写的“小奸小坏的市民”。

因此灵感迸发,按照自己的习惯完成了小说。

傅雷因张爱玲的作品不符合他所推崇的严肃悲剧美学,而提出严厉的批评。

张爱玲小说暴露傅雷私生活,女友人害怕舆论,仓促嫁人却婚姻不幸

傅雷

张爱玲则是因傅雷和她笔下那些由于生活失败、性格缺陷、处事自私陷入悲剧的人物具有共性,因此激发灵感创作小说。

无论两人因作品产生何种交锋,但两人创作各自文章之初,都丝毫没有考虑对方是活生生的人,从这点来说,他俩又具有颇多的共同点。

但无论如何,两人就此交恶,虽然张爱玲不知道傅雷就是批评自己的人,但她确实知道自己小说的原型是傅雷,且给傅雷带来了很多麻烦。

傅雷虽然不确定张爱玲是不是因为论战而写小说报复,但他私生活的阴暗面确实因这小说曝光。

张爱玲小说暴露傅雷私生活,女友人害怕舆论,仓促嫁人却婚姻不幸

傅雷朱梅馥

因此两人虽然朋友里交集众多,且都是日本侵华时身处上海这个“孤岛”的文化名人,但二人最终还是刻意避免碰面。

张爱玲晚年对《殷宝滟送花楼会》感到后悔,毕竟提供素材的成家榴因为舆论十分恐慌,匆匆离开上海嫁人。

但这段婚姻大概因为过于仓促而难以和谐,成家榴后来也离了婚,张爱玲听到后,觉得自己对友人的不幸负有责任,所以感到内疚。

张爱玲小说暴露傅雷私生活,女友人害怕舆论,仓促嫁人却婚姻不幸

张爱玲

毕竟成家榴在整件事中非常的无辜,她偶遇傅雷时,还只是个学生,接触傅雷,也是因为傅雷对她说想学好声乐就要学习音乐史。

天真的成家榴当时抱着成为女高音歌唱家的梦想,被傅雷在艺术理论方面的才华折服,也想为傅雷要完成的《音乐史》出一把力。

在两人的接触中,傅雷被成家榴的美丽、天真吸引,成家榴也因傅雷的才华和钟情而陶醉,两人渐生情愫,甚至爱得死去活来。

成家榴和傅雷分手并没有张爱玲所写的那么戏剧性,她是因傅雷妻子朱梅馥过于善良宽厚而自惭形秽而去。

张爱玲小说暴露傅雷私生活,女友人害怕舆论,仓促嫁人却婚姻不幸

傅雷朱梅馥

朱梅馥也绝非张笔下那个善妒多疑、言行小家子气的市井妇人。

朱梅馥是傅雷的表妹,民国初年出生在上海,父亲是晚清秀才,家境中等,家风开明。

朱梅馥从小接受中西两种教育,一面在家中接受传统女性的三从四德,一方面在教会学校接受西式教育了解世界。

朱梅馥端庄秀丽又好学,中式教育让她有不错的中文基础和娟秀书法,西式教育中的英文、钢琴也都颇为拿手。

傅雷赴法留学之前,和朱梅馥订婚,虽然两人算是从小相识,但因为年纪相差近五岁,其实交集并不算多,订婚时没有爱情只是包办婚姻。

在欧洲留学时,傅雷曾经因为爱上别人想解除婚约,被甩之后又不敢违抗母命最终回国成婚。

张爱玲小说暴露傅雷私生活,女友人害怕舆论,仓促嫁人却婚姻不幸

朱梅馥

婚后虽然朱梅馥各方面的表现堪称是贤妻典范,但被宠爱纵容的傅雷显然因此更加肆无忌惮地放纵性格中的黑暗因子。

罗潜之对妻儿的打骂并非艺术加工,而是傅雷家庭生活的真实缩影。

傅雷和朱梅馥的儿子是音乐家傅聪,他小时候即使没有犯错,倘若运气不好赶上父亲生气,就会无缘无故挨上一顿打。

如果是傅聪淘气或者没有按照傅雷的意愿行事,傅雷就用绳子将傅聪绑在门口,让邻居们围观,引以为戒。

傅雷出轨成家榴时朱梅馥倒是没有怀孕,但张爱玲文中那丈夫出轨时妻子怀孕三个月的桥段也并非纯粹杜撰,而是傅雷夫妇真实经历。

1936年底,傅雷在考察龙门石窟时与风尘女子出轨,还为这段婚外情留下诗句:

“啊,汴梁姑娘,但愿你灵光永在,青春长驻!但愿你光焰恒新,欢欣不散!”

这时朱梅馥已经怀孕三个月,小说相似的情节,不知是无心的巧合,还是傅雷这段经历早就在文人圈里传得人尽皆知。

张爱玲小说暴露傅雷私生活,女友人害怕舆论,仓促嫁人却婚姻不幸

傅雷一家

无论张爱玲写小说时知不知道傅雷就是让她火冒三丈地批评家迅雨,但显然傅雷本人的事迹,足够让她忍不住进行辛辣的嘲讽。

一个把道德、高尚、严肃、崇高挂在嘴边的知名文人,私下里竟然如此性格暴躁、行事乖张,让妻儿和情人都吃尽苦头。

不过张爱玲显然对纵容傅雷的人也没什么宽容,她笔下的罗妻和殷宝滟,一个是隐忍到病态的旧式妇人,一个是虚荣又浅薄的受骗少女。

这些描写虽然也是脱胎于现实,但那时候作为天之骄子的张爱玲,对这些女性的笔锋未免显得过于刻薄。

晚年时,张爱玲回顾自己早期作品时,也产生了反思甚至深刻的批评。

毕竟她写这些文章时,不过20岁出头,几乎刚一出道就获得了巨大成功,爱情方面也是她人生最甜蜜的阶段。

所以她最成功的作品,无论人物刻画时有怎样的尖锐刻薄,但始终带着一种豪门千金和恋爱中女人的天真幼稚。

张爱玲小说暴露傅雷私生活,女友人害怕舆论,仓促嫁人却婚姻不幸

傅雷朱梅馥

这种天真幼稚是傅雷当年猛烈批评的,也是几十年后尝遍人世间酸甜苦辣的张爱玲自己同样觉得刺目的。

1982年张爱玲写信给宋淇,提到了对《殷宝滟送花楼会》的懊悔,甚至不想把它收录在自己的作品集中。

毕竟这篇短短小故事,给每个原型都带来了不少的伤害。

成家榴因此结成一段不成功的婚姻,傅雷因此遭受抨击精神抑郁,朱梅馥被丑化还被揭开家庭和自身的隐私……

彼时的张爱玲,以不可匹敌的才气,肆无忌惮地划开了旁人生活的遮羞布,露出下面千疮百孔的伤口。

甚至还以此为画布,泼满她所特有的色彩浓重的笔墨,让这些当事人恨不得遗忘的片段成为永恒……

张爱玲到了晚年,同样经历了旁人对她的过度关注、剖析、误读之后,也明白了用完全的个人角度去描绘他人并因此带来悲剧十分不妥。

张爱玲小说暴露傅雷私生活,女友人害怕舆论,仓促嫁人却婚姻不幸

不过后悔也晚了,虽然张爱玲一再要求从新的文集中排除《殷宝滟送花楼会》,但作为20世纪的重要作家,她的小说早已流传甚远。

即使她个人对自己的创作不满意,也无法阻止这些作品不受控制的一版再版甚至遍地盗版。

最终《殷宝滟送花楼会》还是正式收录在她的作品集里,傅雷当年对她的批评也因为切中要害,成为研究她作品和写作生涯的重要资料。

无论各自初衷为何,无论事后如何懊悔错看,傅雷和张爱玲都以自己的笔,成为对方生命里无法抹掉的一部分。

而这一切,就如张爱玲在年过花甲时的反思:“是我错。”

大错已成,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