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如何看待“报应”思想?(如何消除报应)

当今中国人这种传统的“报应”思想,多是受老一辈代代相传的谚语所影响,如“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等。

如何看待“报应”思想?

报应思想最早可以追述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甚至与道家思想息息相关,毕竟两者都称得上中华传统文化的源泉。这种思想将“天”看做是宇宙间的唯一主宰,树立其权威,“天”如同神明一般作为无上存在,时时刻刻注视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如果有人做了违背天理的行为,就会受到天的惩罚。

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使这种思想到达了顶峰,“存天理,灭人欲”,不仅违背道德的行为不允许,过分的欲望追求也被禁止。与此同时,官方统治集团也将理学树立为正统学说,这就在现实层面上进一步加强对人行为上的约束。

到了近代,多数人逐渐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开始独立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尽管有许多“天理报应,自食其果”的例证,但也有许多坏人逍遥法外的情况,以至于一句与报应思想相矛盾的谚语也广泛流传在民间:“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

在这里还要插一句,西方文化中也存在报应思想,由于西方文化浓厚的宗教色彩,人的报应多在死后,好人和坏人在报应上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上了天堂,而后者下了地狱。

对于这种“来世报”,我们当今中国人当然难以认同,因为信奉宗教的人毕竟在少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求今世,不求来生,所以“来世报”也就没有多大意义。

如何看待“报应”思想?

至于坏人会不会有现世报应,本身是无法论证的,因为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这两者间有必然的联系。有些执着的人相信报应的到来是或早或晚的事,但实际上依旧有许多恶贯满盈之人,直到安详离世,也没有等来所谓的报应。

如果进一步探究这种思想的深层原因,就不难发现:在现代社会,人们之所以会对某人或某些行为产生“报应”的想法,多是因为其违背道德规范却不受约束而产生的无力感。

因为道德不同于法律,法律可以明文规定,违背其中的任何一条都会受到制裁,而道德多是约定俗成,即便有些重要的道德原则被写进法律之中,其余绝大多数并没有强制约束力,甚至多是模凌两可、难以捉摸。这就使得在现实中深感无力的人,将希望寄托在所谓的报应上,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心理安慰的味道。

如何看待“报应”思想?

以上这些话多少会让人感受到一种悲观的论调,但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

在当今社会,随着法律制度的逐渐健全与规范,越来越多的道德准则写进法律法规之中,对人的行为约束越来越严格;而媒体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一些焦点事件的曝光以及带动全民对其关注、讨论所形成的热潮,无形中强化了民众的道德意识及其责任感,使一些违背道德的人承受更大的心理、舆论压力,进而产生一定的积极效果。

如何看待“报应”思想?

即便如此,现实中仍存在许多“坏人横行”的情景,有些人依然会感到迷茫、困惑。面对这种情况个人的建议是:信则有,不信则无。

若自身足够强,无需借助于天地,自身就可将报应惩戒于坏人。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并没有这样的能力、责任、义务,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严律己身,多行善施,“不求无愧于天地,但求无悔于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