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法华经》释梵诸王是小药草

(第九十一段)

【诸天人众,一心善听,皆应到此,觐无上尊。我为世尊,无能及者,安隐众生,故现于世,为大众说,甘露净法。其法一味,解脱涅槃,以一妙音,演畅斯义,常为大乘,而作因缘。我观一切,普皆平等,无有彼此,爱憎之心。我无贪著,亦无限碍,恒为一切,平等说法,如为一人,众多亦然。

常演说法,曾无他事,去来坐立,终不疲厌,充足世间,如雨普润。贵贱上下,持戒毁戒,威仪具足,正见邪见,利根钝根,等雨法雨,而无懈倦。一切众生,闻我法者,随力所爱,住于诸地。或处人天,转轮圣王,释梵诸王,是小药草。】

《法华经》释梵诸王是小药草

佛说:一切天界众生、人道众生,你们一心善自听好,都应到佛的道场来,敬拜无上法王“世尊”,我身为世尊,无人能及。世尊是什么意思呢?隋慧远《无量寿经义疏》中解释说:“佛备众德,为世钦仰,故号世尊。”世尊是对佛陀的尊称,如来果德十号之一。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只有一尊佛住世,是最尊贵的,所以用世尊来称呼佛。

世尊又含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尊贵、吉祥等六义。又称有德、有名声等,为世间最尊贵的人。广义而言、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及一切诸佛都可称为“世尊”;狭义而言、我们在佛经上常见的“世尊”是指释迦牟尼佛。佛具足如来一切智慧德能,这些智慧德能,没有一个人能超越其上。

世尊善于使众生安住于禅定中,故出现于世,常为众人说“甘露清净法”,利乐众生。“甘露”譬喻如来的教法,清静无为,长养众生慧命,是佛所施甘露之德。《十地经论》卷二说:“如病思良药,如众依蜂依蜜,我等亦如是,愿闻甘露法。”甘露可滋润干涸的田野,使农作物生长;甘露是长生不老药,为天人所食,非常难得。

如来教法如甘露,可使人断惑见道,此名“法一味”。“法一味”指如来的教法:诠释一实相之理,是一法雨。一乘之法即是“解脱、涅槃”。“解脱”指八种解脱法,即:一、有色观诸色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解脱;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解脱;四、空无边处解脱;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想受灭身作证具足住解脱。“涅槃”有二种说法,即:

1、小乘涅槃:分为一、有余;二、无余。有余涅槃为小乘人证阿罗汉果,对于招感生死业因的见思惑,虽已断尽而不再生起,但尚有前业所招的生死“果报身”未灭,也就是“生命体犹存”,叫做有余涅槃。而无余涅槃则是指以前烦恼业所受之身也灭了,更不随业受生死,叫做无余涅槃。换言之:不但招感生死之本的心理上的烦恼业惑已经解脱,即众苦所聚的生理上的现实生命体也同时解脱,此为无余涅槃。以上为小乘的有余、无余涅盘。此有余、无余同为一体,因同断见思、同证真理。其不同处,唯在有漏依身上灭,未灭上分。

2、大乘涅槃:大乘人永断界内外烦恼为变易生死的“因”尽、为有余涅槃;永断三惑二障为变易生死的“果”尽、为无余涅槃。此为大乘的有余、无余涅槃。

就大、小乘相对而言:小乘所证涅槃为“有余”,因为它仅断见思烦恼,灭分段生死而已,尚有其余的尘沙、无明烦恼未断,变易生死未了,故称有余。至于大乘所证之涅槃,则为“无余”,因为它是三惑全断,二种生死永灭,再无其余的烦恼可断,生死可了,不余一法,故称无余。此为大、小乘相对的有余、无余涅槃之义。佛以解脱涅槃之说法妙音,演讲畅明其义,其义即是以上所说的一乘法理,这些法理就是通向涅槃的因缘。

佛说:我观察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在其无有一物的自性中,没有彼此之分、也没有爱恨之心,因其性是一法不染的。我更没有贪欲、没有执著、没有限制、没有障碍,用恒常不变的真理,为一切众生平等说法,如果有一个人听、我就为一个人说法;如果有众多的人听、我就为众多的人说法。我要做的就是常常演说平等究竟法,除了说法是我的正事外,别无他事。我或去、或来、或坐、或立,在在处处,宣讲妙法之音,充满世间,讲经说法,终不感到疲厌,如一云之雨,遍满十方,普润一切。

《法华经》释梵诸王是小药草

佛说:众生中有上贵下贱之人、有持戒之人、有毁戒之人、有威仪具足之人、有威仪不具足之人、有得正见之人、有迷生邪见之人、有大乘利根之人、有二乘以下钝根之人,这所有的人,都能平等的,各取所需的,得到佛法雨露的滋润。我平等的施法雨于众生,从无懈倦,使一切众生,听了我说的法,都能随自己慧力的大小而得到适合自己的法。

虽然如此,但众生所得利益的大小多少都是由自己的根性来决定的,这些根性用草木来比喻大概有五种、即:一、小药草;二、中药草;三、上药草;四、小树;五、大树。属于小药草的是各地的天界众生、人道众生、“转轮圣王、帝释天、梵天王”等众。即:

1、转轮圣王:此王身具三十二相,即位时,由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而降伏四方,故称转轮王。能飞行空中,又名飞行皇帝。在增劫中人寿至二万岁以上,则出世;在灭劫,人寿自无量岁至八万岁时乃出世。其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依次第统领四三二一之大洲,即金轮王为东南西北四洲、银轮王为东西南之三洲、铜轮王为东南之二洲、铁轮王为南阎浮提之一洲。

2、帝释天:帝释天全名叫释提桓因陀罗、简称因陀罗;意译能天帝。本为印度教神明、司职雷电与战斗;后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据诸经论所载:帝释天原为摩伽陀国之婆罗门,由于修布施等福德,而生忉利天,且成为三十三天之天主。此类记载系印度自吠陀以来,至佛教时代,将其因陀罗之神格具象化而成者。

佛经上说:释尊下生时,他化现七宝金阶,让释尊从忉利天一级一级地下来。下来时,帝释天在释尊的左前方,手执宝盖,和右前方的大梵天,一起侍候着释尊,为释尊引路。释尊成道后佛教产生,因陀罗成为释尊之守护神,称为帝释天。佛陀升于忉利天为母说法时,帝释天手持宝盖,任佛陀之侍从。

3、大梵天王:是印度教创造之神、称梵天。通常以“终极实在”或“宇宙精神”为“梵”的化身。梵天的前身是吠陀神话的创世主。传说梵天是从漂浮在混沌汪洋中的宇宙金卵里孵化出来的,或者是从毗湿奴肚脐里长出的一朵莲花中诞生的,然后他开始创造世界万物。在印度教造像中,梵天通常是婆罗门祭司装束,四面四臂,手持吠陀,坐在莲花上或乘骑天鹅。

梵天居住在迷卢山,他创造的辩才天女萨拉斯瓦蒂是他的神妃。梵天原来是婆罗门教至尊的主神,但根据佛教经典记载,他与吠陀主神帝释天等同为佛教的护法神。

这些人类众生、天界众生、转轮圣王、帝释天、大梵天,及诸天的各天王,由于智慧不足,以有所求之心,修诸善法,所得到的就是人天果报,受的是小法,此比喻为“小药草”。

《法华经》释梵诸王是小药草

药草是医药上有价值的草本植物、是可以入药治病的草本植物。药草的种类有百千万种,千姿百态,就作用而言,有大中小之分。小药草因其小,受到的只能是很少的雨露滋润,比喻得到的实际利益很小,也就是人天果报,但仍在火宅中,未出生死。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