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记》记述的文殊故事比较(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记》记述的文殊故事比较

生活在1200年前的日本僧人圆仁这个名字对现代人来说相当陌生,但他在当今史学研究中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

公元838年,圆仁45岁正值壮年,作为遣唐使的一员,渡海入唐求法近十年,足迹遍及江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七省。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记》记述的文殊故事比较

圆仁是公元840年农历二月十九离开山东威海赤山院,向心中的圣地——五台山进发。平均每日步行32公里,有时多达47公里,除去虚日,在路上行走34天,行程二千三百余里,于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得到五台山。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记》记述的文殊故事比较

圆仁根据旅途见闻写下的旅行札记《入唐求法巡礼记》——与唐玄奘的印度取经之行的《大唐西域记》和马可·波罗的《寰宇记》即《东方见闻录》,并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三部旅行日记。这部珍贵的日记编为四卷,共7万字,记录了838年~847年大唐帝国的真实、生动的社会生活面貌。

圆仁在五台山五十天不仅认真抄经求法,也与同道好友沟通有无。他在农历七月二日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两则故事: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记》记述的文殊故事比较

文殊化僧人乞一座具地

五台山五六七月还很寒冷,五百里之内奇花异草,漫山遍谷,竟相开放,香气薰馥,每座台顶上多有葱韭生长,却不闻臭气。这是什么缘故呢?

话说北魏孝文皇帝(公元467年~499年)住此台山避暑游玩,文殊菩萨化为一位僧人,向孝文皇帝乞求一座具大小的地方。孝文皇帝没有多想也就爽快答应了。这位僧人见皇帝答应了,就施展神通敷一座具竟然遍满五百里的地方。

孝文皇帝责怪道:“联只许你一座具大的地方,你却要遍满五百里,朕不要与你这种人共住此处。”遂以僧人忌讳的味道辛辣葱韭种子散落在五台山上,便出山而去。

而文殊菩萨也有对治方法,在有葱韭种子的地方撒满了野花的种子。满山遍野的野花散发的馥郁香气,盖住了葱韭菜的难闻味道。今天五台山金莲花也叫“文殊花”,因文殊菩萨而得名。这就是相传:“台山五百里,敷一座具地”的神奇故事。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记》记述的文殊故事比较

文殊化贫女乞食的故事

五台山每年设斋,不论僧俗男女老小,都要平等供养。不看其尊卑大小,都要生起他是文殊化身的想法。

话说有位大施主在大华严寺(今显通寺)设斋培福,凡俗男女乞丐穷寒者都来接受供养。这位施主嫌弃道:“我从远处爬山涉水来到此设供,只为供养山中僧人,然而这些尘俗乞儿都来接受供养,并非我的本意。如果只是为了供养此类穷寒乞儿,只要在我处设斋,何必远来五台山呢?”主事僧人还是规劝他一视同仁,皆与饭食。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记》记述的文殊故事比较

此时乞丐中有一位怀孕的妇女,除了领受自己的一份饭食后,更要与胎中孩儿索取一份。施主大怒,不由自主骂了起来,不给她饭食。这位怀孕妇女再三说:“我胎中孩儿虽未生产,也是人数,为何不与一份饭食?”施主说:“你好愚痴啊!肚里孩儿虽是一位人数,但他不出来,你要上饭食是给谁吃呢?”女人回答说:“我肚里孩儿要是吃不上饭,我怎么能吃得下去呢?”说着便转身走出食堂。才出堂门,变作文殊菩萨,放光照耀,满堂赫奕,色相端严,骑金毛狮子,一万菩萨围绕腾空而去。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记》记述的文殊故事比较

此次供斋大会有数千之人,一时走出,忙然不觉倒地而拜,悲泣忏悔,举声称颂“大圣文殊师利”。声嘶力竭,终不见菩萨返回。大会之后,大众个个食不知味。各自发愿,以后供斋,不论僧俗、男女、大小、尊卑、贫富,都应平等供养,成为山中规矩。即使有人多要,也不会怪罪他了!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记》记述的文殊故事比较

北宋嘉祐五年(1060)延一撰写的《广清凉传》记载:“憨山者,在北台东北。世传,后魏孝文皇帝台山避暑,大圣化作梵僧,从帝乞一坐具之地,修行住止。帝许之。梵僧乃张坐具,弥覆五百余里。帝知其神,乃驰骑而去,回顾斯山,笈然随后。帝叱曰:‘尔好憨山,何随朕耶?’,故以名焉”。宋人延一记录的传说前半部分与二百年前圆仁记录的相同,都是以此说明五台山“环基所至五百余里”的由来。后面文殊乞具与憨山得名相联系则是后世文人的演绎结果。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记》记述的文殊故事比较

明代憨山德清认为繁峙憨山的得名应来源于《名山志》记载:“五台龙门有山,秦始皇鞭石成桥,渡海求仙时,鞭此山不动,因呼曰憨山”(《憨山大师年谱疏》)。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派徐福东渡入海求仙,显然要比北魏孝文帝要早700年,说明繁峙憨山在秦代已得名。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记》记述的文殊故事比较

第二则“文殊应化贫女乞食故事”,后来演绎成“有一贫女,左手抱着一个小孩儿,右手领着一个小孩儿,身后还跟着一条狗,也随着人们前来应斋”。后面大众自然是有眼无珠,不识真身,贫女全身放光,化作文殊菩萨,飞升至半空中,两孩子化作左右两个童子,而那条狗正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均是意在说明众生虽然知道学佛要修平等心,但却难以降伏自心,而随着境界起人我分别,造作过恶。告诉人们佛菩萨无处不在,说不定哪个不起眼儿的小人物,就是菩萨化现,众生都是未来佛,所以不能瞧不起任何人,平等善待一切众生,就是礼敬诸佛的佛教真义!

辛丑年中秋于清凉山书院观我堂

作者清凉山人系山西繁峙清凉山书院山长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记》记述的文殊故事比较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记》记述的文殊故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