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谋圣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游,看透了功名,读懂了人生(中国十二圣人谋圣张良)

引子

在汉初三杰中,只有张良善终。

常言道:善始者多,善终者寡。

汉高祖刘邦评价张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

谋圣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游,看透了功名,读懂了人生

连司马迁这位牛人,在看到张良本人的画像时,大加感慨到: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妆貌如妇人、好女。

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美艳如美妇,却运筹帷幄。

他也曾年轻气盛,刺秦复仇。

他知进知退,完美收场。

张良与秦始皇的过节,他本是刺秦第一人

很多的人对荆轲刺秦王的故事都能够耳熟能详。

可是,当我们仔细品读历史时,才发现张良刺秦的历史还比荆轲早10年,荆轲那时还是个娃娃。

张良恨秦始皇,因为这里面有国恨家仇。

张良生在一个家庭显赫的家族,他的爷爷、爸爸都做过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国相,袁绍是“四世三公”,他们家是五世相韩。

谋圣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游,看透了功名,读懂了人生

不幸的是,在他还是孩童时,他就国破家亡,在战火中成长,让他在血液里对秦国充满了仇恨。

23岁的张良,散尽了家财,四处寻求刺客、力士。他找到了沧海君,这个能投掷120斤的猛男。在博浪沙这个地方策划了一场刺秦大戏,可惜的是,铁锤击中了秦始皇的副车,也把秦始皇击出了一身冷汗。

大怒,秦始皇大怒,下令全国搜索刺客,张良开启了逃亡的生活。

对于张良的行为,我们应该给予尊重。

毕竟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

张良学艺,黄石老人授兵法

改名换姓的张良四处逃亡,他逃亡到下邳,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徐州。

一天,张良在下邳圯桥上散步,圯桥上坐着一个穿着破破烂烂的老人,他见到张良,故意把自己脚上的草鞋甩到桥下,然后,大声对张良喊到,小子,把鞋给捡上来。

对于老人的行为,无论是谁,包括张良,都会很生气。

谋圣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游,看透了功名,读懂了人生

但张良竟然强忍怒火,也许是出于对老者的尊重,也是对他的怜悯。

但更为可气的是,当张良把鞋捡回来后,老人竟然又翘起脚,让他帮穿上。

这是多么无理的要求,但张良还是膝跪着为他穿上。

对于这符合常规的事情,我是觉得是有些怀疑的,我觉得这不符合常理。

我只能理解为张良已经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不同寻常。

我只能理解为是黄石老人对张良的考验。

黄石老人传给了张良一本书《太公兵法》。

“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是老夫。”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

张良学艺的故事如神话与传说,那么精彩与迷离,其实坦率地说,在我们的心中,都希望能有一个“圯上老人”传给我们一本“书”。其实“圯上老人”在每个人生活中都有,可是,在他们到来时,我们是否准备好,我们是否把握着机会,我们是否能够经受着考验。

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可以做梦,但不能整天做白日梦。

但此时的张良已经完成了心理与知识上积累,等待他的将是纵横捭阖,胸定乾坤,俯仰天下。

张良与刘邦的遇见是一个属于汉帝国的相遇

谋圣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游,看透了功名,读懂了人生

正如“圯上老人”所言:

十年后,张良成熟了。

十年后,秦国衰败了。

十年后,陈胜吴广起义了。

十年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王的后代景驹被项梁立为农民军的领袖。

十年后,小混混刘邦也斩白蛇出道了。

当张良带着100多人队伍在投靠景驹的路上遇见了刘邦,有的人一见面,就投缘,刘邦选择了张良,张良也选择了刘邦。

刘邦是一个帝王,张良是一个谋士。

这次不期而遇,是上天的安排,是命运的巧合,是1+1=无限可能的相遇。

一个伟大的汉帝国在等待着他们去建立!

不彻底解决宛城问题,就可能腹背受敌;自己的队伍还不足以和峣关守军硬打,可智取。

怀王之约,先入秦者为王。

作为怀王手下的两大势力,刘邦和项羽都是蠢蠢欲动,摩拳擦掌。

怀王不想让项羽先入关中,因为他真实本意就是想扶持刘邦分解项羽的权力,制衡项羽。

也许是老天爷也不想让项羽先入关中,因为项羽的叔叔项梁在定陶被章邯干掉了,项羽要给自己的叔叔去报仇。

刘邦最终选择西进,

项羽最终选择北上。

刘邦带着万把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没有人看好他,因为他既不是主力,进军关中也不是康庄大道。

刘邦却不以为然,他玩起了游击战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躲,反正我的目标就是抢先进入关中,完成先入关者为王的战略目标。

他是边打边播撒革命的种子,向西,向西,一路向西。

当大军走到南阳时,刘邦一看南阳守军比较强悍,城固兵强。

刘邦又耍起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想一走了之。

张良站出来了,大哥,南阳离峣关已经很近了,如果南阳的问题不彻底解决,前面还有秦兵,前后夹击,你的处境将十分危急”。

刘邦听取了张良的建议,彻底解决了南阳问题之后。

前面就峣关了,进军关中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刘邦意气风发的想要和峣关的守军大战一场,可是秦军早已在峣关布置了有效防御,而刘邦虽然一路招兵买马,手下只有2万余人,硬碰硬,无异是以卵击石。

又是张良,打听到峣关的守将屠户出身,其本人极其贪财。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钱能解决了的事,那就不叫事。

当子婴跪在咸阳宫外,刘邦大呼道:

尔有百万军,不如一子房。

鸿门宴,真正在关中称王还不是时候,必须称拜项羽为大哥。

刘邦睡在秦王的王宫里,美女、美酒,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真是此间乐,不思蜀。

刚打完巨鹿之战项羽,一听说刘邦入主咸阳,真是怒火中烧。

老子在前方血战,你却后方吃肉。

项羽生气啦!给刘邦下旨,老子要摆鸿门宴,让你知道谁是大哥谁是小弟。

刘邦一看形势不对,项羽生气了,赶紧退守霸上,让出关中。

谋圣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游,看透了功名,读懂了人生

怒气冲冲的项羽为刘邦摆下鸿门宴,要置刘邦于死地。

而项羽这边的项伯,由于之前张良救过他的命,偷偷地跑过来给张良报信。

张良听闻之后告诉刘邦,刘邦骗了项伯,假意要和项伯结为亲家,项伯回去之后又给项羽说好话,算是刘邦逃过一劫,气的范增老爷子直吹胡子,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并甘愿拜项羽为大哥,谁知道项羽不稀罕秦宫,一把火烧了阿房宫。

说了一句话“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楚人沐猴而冠,项羽是也!

忍辱负重,入住巴蜀,烧绝栈道,无意夺天下。

回到彭城的项羽,作为名义上的老大,大封天下十八路诸侯。

却把实力仅次于他,第一个入关的刘邦封到汉中巴蜀这个不毛之地,并以章邯、司马欣等人镇守秦关对他进行钳制。

刘邦不想入汉中,进巴蜀,因为进入汉中,巴蜀他可能永无出头之日。

刘邦已经没有入主咸阳时的得意洋洋,

士气十分的低落,昔日战将和士兵也不愿背井离乡,跑得跑,逃的逃。

这是刘邦人生比较黑暗的时刻,他眼睛迷离似乎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悬崖峭壁上的栈道是他唯一的出口。

不幸的是,在大军刚进入汉中,张良就命人把栈道全部烧毁。

刘邦愤怒了,你烧毁栈道,我怎么回山东老家。

项羽高兴了,刘邦,你还算识相,在巴蜀老老实实呆着吧!

刘邦迷糊了,项羽迷糊了!

张良的一把火,让项羽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也给刘邦喘息的机会,积聚了与项羽争资本。

下邑布局,还定三秦,分封三王,合围项羽。

项羽正在平定齐地时,刘邦却在暗渡陈仓,以雷霆手段收复了三秦大地。

并开始了东征之路,并直接打到了项羽老窝彭城。

一看老窝被占,项羽马上带领3万精兵突袭了刘邦56万大军,兵不在多,在勇,刘邦被项羽打的是屁滚尿流。

孩子不要了,老爹你也烹吧,烹好了给我分块肉,一直到下邑才安定下来。

刘邦这次真的是心灰意冷了,项羽是太能打了,俺老刘是干不过他啦!

谋士之所以为谋士?

是因为他能在失败中看到胜利,

他能黑暗中找到光明,

他能在无路可走时找到出口。

刘邦是迷茫的,张良是清醒的。

谁是我们的敌人,项羽。

谁是我们可以用的人,韩信。

谁是我可以拉拢的人,英布、彭越。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人员,走群众路线。

策反英布,削弱项羽内部力量,建立汉军南翼战线。

拉拢彭越,破坏项羽后勤保障,腹背受敌,进退两难。

稳住韩信,开辟北线第二战场,大力消耗楚军。

守住成皋、荥阳一线,正面阻击,牵制项羽。

东西南北,内外联动。

这就是战略,张良完成了对楚最重要的战略部署。

项羽乃当世人杰也,可惜他碰到了刘邦和张良。

来亦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

谋圣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游,看透了功名,读懂了人生

西汉建立了,秦国灭亡了。

张良报仇了,他完成了一个谋士最高成就,谋国谋家谋身。

公元前197年,张良跟随刘邦平定代地代相陈豨叛乱。

站在马邑城上,站在马邑城头,张良知道,他要离开了。

愿封留侯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原弃人间事,欲从赤松游。

十三年后,他来到了济北谷城山下,找到那块黄石,其年,留侯亡,葬在黄石旁。

他来到了老师身旁。

结语

人言道,伴君如伴虎。

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良狗烹。

萧何、韩信俱往矣!

身成功退者,鲜也!

本文为作者原创,参考史记,仅供学习参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