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浅谈道家内丹修炼流派形成和修炼方法(道家内丹修炼图)

浅谈道家内丹修炼流派形成和修炼方法

内丹术的修炼功法,因各时期功法特点,师承传授等不同,同样经历了形成、发展与成熟的过程,至于修炼步骤的划分,有简有繁,有粗有细,有主突击完成的顿法,有主缓慢进行的渐进法。

但多数主张分为三个部分进行。陈抟《无极图》中把内丹的修炼分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部分。《金丹四百字序》中提出“以精化为气,以气化为神,以神化为虚”,故名三华聚顶。

后来炼丹家基本上都同意这三步。如《中和集》《金丹大要》都用这三步名称。

这三段功夫的进行,有分十九步的,有分七步的,具体要看炼功的情况来决定。

有关功法的几个具体问题是:

一、周天与河车搬运

浅谈道家内丹修炼流派形成和修炼方法

周天是指炼功者的内气周流的感觉而言,《规中指南》中说:“夫坎离交媾,亦谓之小周天,在立基百日之内见之。”“夫乾坤交媾,亦谓之大周天,在坎离交媾之后见之。“

实际上小周天就是指下丹田的精化为暖气的感觉,并在人体任、督两脉上循环运行。大小周天时,内气运转,丹书中称为“河车搬运”。《道枢·甲庚篇》指出:“运河车之正气,沂尾闾,冲夹脊,透玉京,和两物于泥丸,还大丹于丹灶,夺造化之权,成长生之道。”

丹经上认为,人到成年,物欲耗损,先天之精已不足,必须用先天元气温煦它,使之充实起来,重返先天精气,这就是小周天炼精化气的目的。按丹经上说,完成这步,还可以防病去病。人体内气只在任、督两脉上周流运转叫小周天,内气周流更扩大到其他经络路线叫大周天。

二、任督脉经络

浅谈道家内丹修炼流派形成和修炼方法

要炼内丹,首先要了解任、督两脉,因为它是内气运转道路。按祖国医学经络学说,人身有正经十二条,奇经八条,这奇经八脉就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八脉经》中说:“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而要打通八脉,首先要打通任、督两脉。通了任、督脉,其他六脉乃至十二正经,都能随之而通,因为任、督两脉与其他各经脉都是沟通的。

《奇经八脉考》说:“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

三、筑基

浅谈道家内丹修炼流派形成和修炼方法

筑基是内丹中的功法基础,但对筑基范围的看法有两种,有说筑基包括小周天,一说筑基是小周天前的另一阶段,或者说筑基只是指炼己。

按筑基之意,是说此为练好整个周天功打下基础,炼已是小周天中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整个周天功中不可须臾或离的功夫,就是指如何集中炼功意念,排除杂念。“炼”是冶炼,洗炼之意,“己”即我心中之念,通过炼己把意念集中在炼功上。

《规中指南》中说:“牢擒意马锁心猿,慢着功夫炼汞、铅,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住亦徒然。”

但在炼功实践中要达到“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的要求,不能单纯去排除杂念,这又会变成另一个新杂念,所以必然要有炼功措施,这措施的关键是“摄心归一,专其一处”,用一个炼功念头,去代替种种杂念,才能收效。

除了可采用数息、听息、随息等临时措施外,最根本的办法是“凝神入气穴”。这个“昔日遇师亲口授,只要凝神入气穴”。(《复丹归命篇》这才是周天功的关键,也是小周天的基础。

四、三关

浅谈道家内丹修炼流派形成和修炼方法

三关一般是指内丹功法中当内气在督、任脉经上运行时,经过督脉经上的三个部位。该三处有的人气行至此不易通过,故称为关。

《金丹大成》指出:“问背后三关。答曰:脑后曰玉枕关,夹脊日辘轳关,水火之际曰尾闾关。”在周天功的实践中,此三关的具体部位是:尾闾关位于脊椎骨的最下段,上连骶骨,下端游离,在肛门的后上方,俗名尾桩,该处有长强穴。夹脊关在背部,俯卧时正当两肘尖连线点正中处。玉枕关在脑后,正当仰卧后脑着枕处,在玉枕穴之下,两侧凤池穴之间。

三关之说颇多,有谓炼功的三步叫三关,有谓口、足、手为三关;有谓耳、目、口为三关。真正的三关是指督脉上的三关。

五、姿势

浅谈道家内丹修炼流派形成和修炼方法

内丹术中的基本姿势是平坐或盘坐,妇女有采取跨鹤坐式的。怎样摆好姿势,明代葆真子所传的《真诠》中说:“徐徐举身,左右摇振,使缓急得所。然后正身端坐,令腰、脊、头、顶、骨节相柱,耳与肩对,鼻与脐对,舌柱上腭、唇齿相着,目须微开不可全闭……身须平直,状如浮图,不得左倾右侧,前躬后仰,不得倚靠几榻,所生懈怠,坐要安静,任其自然,肩不得太耸,太耸则难持久;不得太急,太急则易断,大要在于得中。”坐式中身体的端直很重要,《琐言续》中指出:“何以端直其体,要知任督两脉,体不端直,则气机塞,体一端直,则气机无阻,百络通利。”这是说端直有利于任督脉上气机周流。

在姿势中,对眼、耳、鼻、舌所提出的特定要求,在《金丹四百字序》称为“和合四象”,即“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

含眼光是指要垂帘内视,两眼微露一线之光,凝耳韵是指要忘声返听,不为外界声响所吸引;调鼻息是指要调柔细匀,呼吸绵绵;缄舌气是指要息舌宁心,舌抵上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