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解密“天书”《黄帝阴符经》:还原“天书”本来的样子(解密审计天书)

解密“天书”《黄帝阴符经》:还原“天书”本来的样子

《黄帝阴符经》也即《阴符经》,被历代很多人视为“天书”。因为很多人,包括古代许多先哲都不能弄明白《阴符经》到底讲的是什么?有人认为是谈道家修养方法的书;有的认为它是纵横家的书,所谈都是权谋术数;也有人认为它是兵家的书。关于其字数、作者、成书年代也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经过对《阴符经》的研究,对该书字数、内容、文字排序等方面的一些问题,得出一些个人观点,现分享给大家。

关于《阴符经》的字数

《阴符经》一直都有300多字与400多字的争议,而目前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400多字的版本,很少有见到300多字的版本。唐朝李筌在其《骊山母传阴符玄义》中有讲:

“《阴符经》总三百字,一百字演说道,一百字演说法,一百字演说术。”

但是在李筌的《黄帝阴符经疏》却是以400多字的版本进行注释。如果褚遂良的461字书法《阴符经》是真实的,那么在李筌之前就有400字的《阴符经》,因为褚遂良(初唐)比李筌更早。那只能说明《黄帝阴符经疏》可能不是李筌所著,或者后世传本已非李筌原本。

北宋紫阳真人张伯端《悟真篇》:

“《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今古神仙无限数,尽于此处达真筌。”

宋朱熹《阴符经考异》中说:"《阴符经》三百言,李筌得于石室中,云寇谦之所藏,出于黄帝。”孟绰然《黄帝阴符经注》序:

“《阴符经》三百字,言简而意详,文深而事备,天地生杀之机,阴阳造化之理,妙用真功,包涵总括尽在其中也。”

后世有认为300多字的人都说应止于“时物文理哲”,之后文字是后人加上去的。但是如“天地之道浸”等这样高妙的论述,不可能是后补。另后面“说术”的“八卦甲子”等去掉,又少了达观子李筌记载“一百字演说术”的意思。由此,我认为古《阴符经》原文确实300多字,后世无法分辨出来,是因为唐代出现《阴符经》原文时已经是错简造成的。而流行的400多字版本是又在錯简基础上加了不少个人观点与文字。

经过我的研究,个人斗胆提出原文360字的观点(全文附后)。应去掉

“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这些与说道、说法、说术不太吻合,且与整篇文字总意不太一致的文字。另“动其机,万化安”这句,应该是‘’动其机,则万化安”。这样一来,原文刚好360字,360这个数字对我们古代象数、术数的意义,懂一点的人都应该明白。《阴符经》这么高深,伟大的著作,应该是古代深于此道的隐士高人的作品。

解密“天书”《黄帝阴符经》:还原“天书”本来的样子

关于《阴符经》的文字顺序

目前《阴符经》传世最早版本,比较有考证的应该为李筌注释的版本。李筌居中岳少室山,好神仙之际道,常游历名山,广泛采纳方术,一日在嵩山虎口岩,得《皇帝阴符经》,素书朱漆,盛装在玉匣中,上题:“太平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用传同好”。由于传本年代久远,己经糜烂,李筌抄写下来,读了数千遍,到底不解其义理。由此可知李筌得《 阴符经》其实已经错乱,其抄写过程中,不排除将文字顺序弄错。

我根据文义及“演说道、演说法、演说术”的宗旨,结合象数、术数、周易与八卦等的相关论述,提出有关文字句子的顺序如下。

1、“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应放在全篇第二句。意思这两句是整个《阴符经》文义之高度概括,所谓开中名义。

2、“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应放在“天性,人也”之后, 以对秉性给予阐述,并说明“性”可有隐显之理。

3、“动其机,则万化安。”应放在“人心,机也”之后,以对机的重要性进行强调,也顺接天地人发杀机的的情况表述。

其他文字顺序的调整,在后面我给出的360字“原文”都列明,我就不单独说明了。

我认为,历代贤达对《阴符经》的注解、评述各有不一,细看他们都是以自己的学术流派进行理解的。

本身原文的文字顺序产生错乱,后人又根据自己的意思仿照古文片段内容加入自己的文字,的确就成“天书”了。许多人不看注解可能略懂一二,再看各方注解,却又弄得更是云里雾里了!

根据记载《阴符经》本无上、中、下三篇的说法,但后人为了解读方便把它分成了三部分。我也为了方便理解,把它分成“天地人心与五行”、“时空三才与盗机”、“自然阴阳与术法”三部分。

关于剔出的部分文字

根据李筌的记载和历代诸多认为《阴符经》只有300多字的说法,再结合原文奥义,我斗胆将部分文字剔出,得359字,另在“动其机,万化安”中加入“则”字,从而得出360的《阴符经》原文。

首先,“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这句与原文阐述天道与人关系不大,疑为后学儒之人认为“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太过突兀而引以国事之文。个人认为因其位置不对,所以显得突兀。如在“机在目”之后,用于阐述心乱而火发,目不得其用,那就不突兀了。(心属火,肝属木,目为肝之窍。)

其次,“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这段文字只是说明,人残其一用,必会多用另外的功能。疑是术家有“深此道者,必缺一门”说法的积极一面的论述,与本文阐述天机奥义的文字不太吻合。

另外,“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这两段文字,都是自誉之词,责人而誉己,不应该是精于天机大道之高人原著者所用的言辞。而且与本文的论天道、窥天机、说术法的高妙言辞不和谐,根据史载李筌的性格倒是比较吻合,疑是李筌加入的。

《阴符经》的文风与《鬼谷子》比较类似,但其理高深简约又胜于《鬼谷子》。《鬼谷子》十五篇,前面十二篇也是讲天道与人心,《本经阴符七术》与《持枢》也是讲修炼自身与时空,《中经》里七术均为实际运用的纵横战术。

解密“天书”《黄帝阴符经》:还原“天书”本来的样子

《阴符经》原文(360字)

上篇:天地人心与五行(126字)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立天之道,以定人也。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乎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人心,机也。动其机,则万化安。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中篇:时空三才与盗机(108字)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禽之制在炁。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火生于木,祸发必克。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下篇:自然阴阳与术法(126字)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解密“天书”《黄帝阴符经》:还原“天书”本来的样子

后记

这360字《阴符经》是本人的个人观点,也是个人对其中部分注释版本的研究,结合自己对道与术数学的体悟而得出的。本文也是我之抛砖引玉的文章,如有错误或不正确之处,请高人批评指正。

由于篇幅的影响,有不少问题没有谈透,希望未来能与有志于此道的朋友交流探讨。

解密“天书”《黄帝阴符经》:还原“天书”本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