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冷逸而温润,浑厚而澄明(黄公望九峰雪霁图价值)

大元朝至正九年的正月,黄公望答应为好友彦功(班惟志)作一幅雪景山水。没想到第二天就下起了雪,时下时停,一共下了三次,等到画画完雪也刚好停止。这场大雪犹如神助,似乎是特意为黄公望作此画而下的,这应该是一桩奇事。

黄公望画的这张雪景山水就是《九峰雪霁图》。在中国艺术中,雪因其冰清玉洁的气质而极具感发人心、激荡性灵的催化作用,备受文人与画家青睐。王羲之借着大雪初晴的快慰写出千古名帖;王维以“雪中芭蕉”消除了时间与空间的隔阂;宋人以“雪景寒林”喻示生命的生生不息;元代,则有黄公望以“九峰雪霁”表现道家的冷静明净。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冷逸而温润,浑厚而澄明

《九峰雪霁图》,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绢本,墨笔,是他的画雪杰作。此画作于他80岁之时,这幅画老辣中见温柔。虽然雪是冷的,但初见此画,却有玉的温润、透灵。远山,形如冰凌倒悬,质如凝脂温润。近山通体透灵如琉璃,以稍浓之墨勾画出参差的小树,而山峰下的树枝如白花一样绽放,笔势斩截,法度极为谨严。山峦以墨线空勾,天空和水体以淡墨烘出。大雪初霁,山峰静穆地沐浴在雪的拥抱之中。这不是某处的山,而是仙山瑶台,境界超迈。石涛曾说:“混沌里放出光明。”这幅画正可当之。正是山空有云影,梦暖雪生香。在这样的冷世界中,使人体味到清香四溢的境界。

何以有这种纯净剔透、温润如玉之感?这不得不提黄公望的浑厚之妙。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冷逸而温润,浑厚而澄明

上部远山之所以质如凝脂温润,在淡墨勾勒基础上,经过通过多次淡墨晕染而成。加之以墨青色(在墨汁里加以花青调和)晕染天空与暗部,使其墨色浑厚中呈现润泽感。在下部山体上,黄公望先用淡墨勾出山石,再根据墨色深浅变化的不同对其进行皴擦、复勾、点染,再以淡墨晕染山石,进而加强山川岩石的层次变化和立体感。这里最难的是,近处山体的看似简练实则多次勾勒皴擦,且这些线条用笔既是可见的,又是有机地融入

在晕染之中。这种笔墨的融合,既保持画面山体整体性,又使与上部远山拉开差异,呈现更加丰富的山体结构和细节。山体其实皴染丰富,但是融合地浑然天成,加上墨青色溪水就反衬出山体的洁白剔透。这张画其实是笔墨无处不在的,但我们却感觉笔墨简逸。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冷逸而温润,浑厚而澄明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冷逸而温润,浑厚而澄明

此画树的勾勒非常老辣,笔法相当凝练精湛毫无拖沓虚无之笔,意趣无穷。黄公望用篆籀笔法,亦是对赵孟頫“以书入画”思想的再发挥。画中为突出萧瑟之意,点苔稀松疏离,大小错落,用笔圆浑古拙,意味简逸绵长。树丛枝桠线条的插接松活,计白当黑留出积雪而极富灵动感。树的线条“明”,与山的线条“浑”,两者相印成趣使静谧的世界增添了无尽的生气。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冷逸而温润,浑厚而澄明

《九峰雪霁图》冷逸而温润,浑厚而澄明。如此浑厚的笔墨,却让我们看到一个温润如玉般晶莹剔透的世界。“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好雪片片,在眼前飘落,你就尽情领纳天地间的这一片潇洒风光吧。不必过多分析,你只需要尽情地看,一定会获得属于你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