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你应该知道的老中医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记录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病疾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和理论知识,“中医药”尊为中医的精髓,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瑰丽文化代表之一。

你应该知道的老中医

关注我,每天一个养生小知识

早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祖先在日常饮食劳作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就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人们发现食用了某些动、植物后具有减轻或消除病痛的功效,这就是认识中药的起源。随着人类的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谓“神农尝百草”和“药食同源”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人们在烘火取暖时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逐渐形成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劳作时发现身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其他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初步形成了原始医学。

纵览中医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两个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形成和中医理论体系发展与逐渐完善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四大经典《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和《伤寒杂病论》的出现。

《神农本草经》:是中药学理论的源头,相传为神农氏所作,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对于合理处方、安全用药、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该书所载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

你应该知道的老中医

关注我,每天一个养生小知识

《黄帝内经》: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相传为黄帝所作,全面系统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治疗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理观念,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模式,标志着中医从单纯的临床经验积累发展到系统理论总结阶段,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是中国现成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堪称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

你应该知道的老中医

关注我,每天一个养生小知识

《难经》:相传为扁鹊所作。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另本书采用问答方式,分别对人体的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进行了论述,成为中医理论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第一次提出“奇经八脉”名称,对后世伤寒学说和温病学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诊断学、针灸学的论述一直被后世医学所遵循,在中医学典籍中常与《黄帝内经》相提并论,被认为是最古典的医籍之一。

你应该知道的老中医

关注我,每天一个养生小知识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著。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包括瘟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被中医界称为“医圣”。

你应该知道的老中医

关注我,每天一个养生小知识

中医理论体系发展与逐渐完善;上自晋、唐、宋、金、元,下迄明清的许多医家,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在各自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研究中,均从不同角度发展与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

宋代是中医药发展的鼎盛时期。政府对中医教育比较重视,专设“太医局”作为培养中医人材的最高机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改进,如针灸医官王惟一曾设计铸造铜人两具,精细刻制了十二经脉和354个穴位作为针灸教学和考试医师之用,作为最早的教学模型具有直观具体、形象逼真的展示效果,是中国医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

明清时期,中医药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突出代表是医家李时珍历时27年之久写成的《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0000多个,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部史作自1593年起先后被翻译成日、法、英、德、俄等多国文字,在世界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时珍也被誉为“东方达尔文”。

你应该知道的老中医

关注我,每天一个养生小知识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发展和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