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冬天读宋词,雪景,张炎的《八声甘州》(赞美冬天雪景的宋词)

冬天读宋词,雪景,张炎的《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张炎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①。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②,问谁留楚佩^③,弄影中洲^④?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冬天读宋词,雪景,张炎的《八声甘州》

作者对于这首词的背景,曾写过几句话:“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关于“北归”,是指1290年作者四十三岁时曾和沈尧道、赵学舟去北京事。去北京的目的,舒岳祥说:“北游燕蓟,上公东登承明有日矣。”是希望上表进谏,登承明殿做官的。“一日,思江南菰米莼丝,慨然被而归。”意思是说突然思念家乡,就回来了,没有做官。(见《山中白云序》)戴表元说他“尝以艺北游不遇,失意亟亟南归,愈不遇”(《送张叔夏西游记》)。是说求官不得而返。二者说法有一点是共同的:张叔夏(炎字)曾想做官而未成。其原因,前者认为是主动放弃机会,后者认为是出于无奈。总之,在元一生未仕。

冬天读宋词,雪景,张炎的《八声甘州》

从词的开头到“此意悠悠”,是北去燕京所见所闻。这里“玉门”是以“玉门关”泛代北方。作者原籍陕西凤翔,西去即玉门关。所以这里有去北方家乡一游的意思。北方情景是大雪严寒,绍裘僵直。三人沿枯林大道而行,傍长河饮马暂驻。见北方故土,触景生情,“此意悠悠”无限,隐含家国之思。下写自北京回来后像是短场,醒来后依然身在江南,身在杭州,由北方归来触发的感慨对南宋旧都杭州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不禁思绪万千,潸然泪下,再一次表露了怀旧忆往的苦闷。老朋友一居杭州,一居绍兴,两地分居,愁绪满怀不知从何说起,所以久未通信。下片写沈尧道来访后匆匆别去归隐,但是我们的友谊却是永恒的,我要折芦花送给寄托我的友情和悲凉的秋心。在这野桥流水的当地,也有几位人来往,但“不是旧沙鸥”——旧朋友。“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有所感触,想登楼排遣,但夕阳西坠的时候,又不敢登楼,担心像魏人王粲那样登楼怀乡思人,怀念朋友沈尧道、赵学舟,怀念陕西凤翔故土。辛弃疾词有云“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词表达的是对南宋危亡的愁绪。张炎“有斜阳处,不敢登楼。”大概也是含有家国之思的。他在宋生活了三十三年,又是世家子弟,南宋亡后家道没落,所以有故国之恋。入元后有功名追求而不果,这样就形成了他思想感情的复杂性。因而在低沉哀怨的情调中也会闪现一下悼世伤势的火星,但终究是那样微弱。

冬天读宋词,雪景,张炎的《八声甘州》

周济评张炎的词说:“叔夏所以不及前人处,只在字句上着工夫,不肯换意。”(《介存斋论词杂著》)“不肯换意”自然是缺点,“字句上下功夫”则宜有佳句,比如:“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这是写北归回来未给朋友写信。为什么?借用红叶题诗典故,表明不是不写信,而是无处写。每片落叶上面都是愁,无下笔处。这落叶的愁是作者悲秋的愁,还是江山改色草木也含愁?恐怕是语意双关。委婉蕴藉,字约情永。“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古人折梅赠友寄相思。作者却“能以翻笔侧笔取胜”(《词林纪事》楼思敬语),不寄梅花寄芦花。寄梅喻友谊之坚贞,带去春的温馨,芦花白发苍苍,弯腰驼背,秋风起,芦花飞。“飘零一身秋”。它既是芦花秋天的写照,也是秋心苍凉的含虚表达。如果说前者“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是“侧写”,那么“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就是“翻写”。内容空泛隐曲者,在往注重格律和琢句炼字,时有佳句,以补内容乏实的不足。张炎也自不免。

冬天读宋词,雪景,张炎的《八声甘州》

【注释】①西州:《晋书·谢安传》载羊昙为谢安器重。安因病回京都曾经过西州门,安死后,羊昙行路再不从西州过,一次大醉到了西州门,发觉后,大哭而去。西州:古城,在今南京市西。2陶宏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作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白云,隐居的代称。③楚佩:《楚辞·湘君》:“捐余块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写湘夫人对湘君的思念。④中洲:《楚辞·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写湘夫人对湘君的思念。

冬天读宋词,雪景,张炎的《八声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