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太极拳“调息”在帕金森病(PD)运动康复中的作用(太极拳的调息调身调心)

太极拳是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的一种特殊“阴阳开合”的运动,是陈鑫所谓的“一开一合为之拳”的拳术。因此,太极拳运动是与呼吸相匹配的统一协调的运动,在太极拳中把与动作相配合的呼吸称为调息。

太极拳调息的本质。调息是太极拳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概念,我国著名太极拳家葛馨吾所著的《太极拳之研究》中指出,我国从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吐纳、导引等诸多的养生方法都是呼吸运动,太极拳所云用的呼吸完全是正呼吸法,就是深动作与呼吸自始至终完全配合一致,并且保证不能散乱。在太极拳运动中,把外呼吸称为“外气”,把内呼吸称为“内气”。“内气”主要就是指中医中所说的“宗气” 。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明确指出:“气沉丹田”。其实质就是“意沉丹田”,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就是要进行深长的呼吸,即外呼吸要深、长、慢、细,其二就是以外呼吸引导内呼吸,由上而下,使内气在心意的导引下,聚集于丹田。由此可知,调息就是在意识的控制之下进行的规范的、有目的的呼吸,通过这种呼吸使机体与外环境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流,从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激发机体潜能的方法。调息是修练太极拳的核心内容,与调心和调身在整个太极拳的习练过程中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并且主导作用。

太极拳调息的方式。在太极拳的习练过程中,均是鼻吸、鼻呼,主要存在三种呼吸方式。第一,自然呼吸。就是人自然的本能呼吸。通常在太极拳学习阶段采用的呼吸方式。由于在初学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技术动作的学习中,对于呼吸不做任何要求,不注意呼吸的调节,此时就按照平时自己呼吸的习惯,不受动作形式的约束,需要呼就呼气,需要吸就吸气,一切顺其自然。第二,腹式呼吸,分为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顺腹式呼吸是在吸气时,膈肌下降,小腹向外凸起;呼吸时,膈肌向上移动,腹肌向内收缩,下腹凹陷。这种呼吸是在意识控制之下进行的主动呼吸,可以增加吸氧量,是在习练太极拳有一定基础后,动作熟悉的基础上采用的呼吸方式。逆腹式呼吸与顺腹式呼吸的方式相反,吸气时,膈肌下降,但是小腹的腹肌收缩,使小腹凹陷;呼吸时,膈肌上升,小腹向外凸起。此种逆腹式呼吸,也是在意识控制下进行的更为主动的呼吸,无论吸气还是呼气都是主动进行的。采用逆腹式呼吸既可以增大吸氧量,又对内脏器官进行按摩作用,是太极拳最主要的呼吸方式。第三,拳势呼吸,即丹田呼吸是太极拳练习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动作与呼吸自然相合的呼吸方式。是动作引导下的呼吸,呼吸随着动作运行的起落转承而吸气与呼气。

太极拳调息对PD机体的影响。首先,增强呼吸功能,促进宗气生成。《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气者,皆属于肺。”由此可知,肺主一身之气。在陈修园所著的《医学实在易》中指出:“气通于肺脏,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之所宣。”通过通过太极拳的正呼吸,即深长、均匀的呼吸,使得膈肌伸展的空间更为加大,肋间肌的收缩与舒张更加有力,因而使肺部内外压差增加,促使更多的肺泡参加气体交换,促进肺的呼吸功能得以增强,使更多的自然之清气进入机体,同时把更多的机体所产生的浊气送出体外,实现吐故纳新。《灵枢·无味》指出“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名曰气海”。可知,胸部是宗气的“气海”,所以,太极拳这种动作与呼吸相配合的运动使呼吸功能增强。通过内呼吸有利于清气与水谷精气结合形成宗气,并促进宗气的旺盛,更有利于血气的畅旺,使百脉充盈。其次,调节气的升降出入,促进新陈代谢。肺主呼吸之气,肺是机体内外气体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在太极拳运动中,通过意识调节呼吸的频率与深度,使得呼吸更加主动而又有节律,促进肺的功能增强,吸气主升,而呼气主降,这种主动呼吸的升降作用促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更加主动有力。《医学传真·气血》曰:“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由此可知,血液的运行,是在气的升降作用推动下进行的,并且随着气的升降而被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保证新陈代谢在机体中的正常进行。第三,畅调气机,和协阴阳。由于肺主呼吸,对全身的气机起到调节作用。通过调息,使呼吸运动增强,进而促进全身气机的流畅运动,增强机体上焦的气化功能,有利于对津液的输出、分布、运行以及排泄;促进中焦的气机畅达,则能够使脾胃功能增强,有利于水谷精气的生化,使气血生化的源头更加旺盛;促使下焦气机调和,就能够使肾阳充沛,温煦全身。因此,通过调息作用,增强机体的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进而达到气机更加条畅,使肝气上升,肺气下降,脾气上升,胃气下降,肾水丰盛,心火下降,从而使阴升阳降,达到阴阳协和。

d.com/W]�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