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大藏经」-025-”道录”的第一性(一)(大藏经全文在线阅读)

首先,我们把各种佛经,通过各种渠道……犄角旮旯儿的,都收集起来,好几千本儿!然后,打算整理成一个专门的佛教书库——开始建构大藏经。那,我们第一件要干的事儿是什么呢?把所有的书,整理成书库的目的,是为了取着方便,看着方便。为了这个目的,就要知道——任何一本书,它在哪儿?那,要知道任何一本书它在哪儿,那我们就得知道这几千本书应该如何排序——有一个排序规则。根据这个排序,我们要做一本儿图书目录……我们要找书的时候,就翻一下这个目录——欸……这本书在哪儿……这本佛经在哪儿……我们就去那儿找,就达到目的了,对吧!

建构《大藏经》的三要素——收集、整理、使用——我们先去收集经书;再整理书库;最后,做一本儿佛经目录,基于目录来使用佛经……很顺吧!这就是我们第一件、第二件、第三件要干的事情。

对不起,不顺!真正要建构一部《大藏经》,反而是反过来的。我们说三件事是:先要收集、再要整理,最后做一本目录,基于目录找……这是三个环节。但实际真正去建构《大藏经》的时候,这个环节就倒过来了!

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编写佛经目录,而不是去搜集整理。同学们会问啊,前面我们都讲了三十课啦……二十多课了,吴老师不是刚才自己刚讲过,对吧——先收集、再整理、再做目录……一分钟不到就自己打脸?收集、整理、使用三要素。而且,这三要素一听啊……就正常人一听啊,它符合正常做事的逻辑。而,为什么真正去建构一套《大藏经》的时候,反而要把这个顺序给反过来呢?——先编写佛经目录,不去管收集和整理的事儿?因为,任何事情都有理论上的,和实践上的两个层面。理论上,确实应该——是……先是各种渠道收集图书,再整理……看缺哪本儿?差哪本儿?最后,根据我们收集整理的……缺的、差的编一个目录,拿着目录去找书。这叫:应该——是,但不是;这叫:理论上——是;但实际上——不是。

答案为什么是这样呢?答案要从我们的那个“大佛学史观”理论去找。“大佛学史观”强调的是要有历史的现实感去看佛学问题。什么叫历史的现实感?我们想一想——什么人才能编《大藏经》的目录?什么人才能去建构大藏经?我们虽然说——我们来尝试建构一部《大藏经》吧……我们能做吗?我们不能做!只有僧人能做。而且,他还不是个一般僧人!你们老家那小庙儿的僧人……那干不了!那都得是皇家大寺的高僧大德。这种僧人,要不然就是自己的藏经就非常丰富,像什么道安啊、支遁啊、支愍度啊……他们自己的藏经就很丰富。

比如,写”道录”的道安,对吧……要不然呢?要不然……它就是那种皇家大寺——什么东林寺啊、少林寺啊……这种寺庙管藏经楼的图书馆馆长,比如,最早的著名的,皇家图书馆馆长——西明寺的南山道宣,他就写了《大唐内典录》。为什么?他管理着那些佛经啊!所以,我们说,这就叫:理论上——是;但现实上——不是。因为现实上,能做《大藏经》的人都是这种人,他的经书不用去收集,不用去整理,它是现成的……他没有前两步。比如,西明寺的道宣,他管着西明寺的皇家书库,那库里的书是几十年,上百年攒出来的!而且,来的时候,那都一个一个搁好了,早有登记……都整理好了,缺哪本都很清楚。所以,他的任务要建构大藏经的时候,他就没有前两步——什么收集、整理这套……他直接就是去编写“大藏经目录”,跳过了前两步。

因此,在现实中,建构大藏经系统的第一步,就是——编写佛经目录。这就是我们说的——真正去建构大藏经系统的时候,第一件事该干什么?没有收集,没有整理,直接跳过来做佛经目录。然后看,在这个佛经目录里缺什么,比如说,一套《大般若经》,欸……缺第五十四卷……好!翻回头去,去搜集、再整理……对吧!我们先根据我们已有的书库里的书做好目录,看缺谁?再找谁。这就是说——它的顺序和我们的理论顺序……实际顺序和理论顺序是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