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作家的奥秘,在于与自身的魔障做斗争(日本作家写的水的奥秘)

作家的奥秘,在于与自身的魔障做斗争

写作有没有技巧?我想,答案肯定是有的,但是,要怎么做呢?《尚书》有云:“学,效也。”如果你想学习,那么第一个解决的方式当然是“仿效”,找出你喜欢的人,你想学谁的写作手法,就去模仿谁的写作手法。你对谁的文章特别有感触,无论是他的写作手法还是写作角度,或者是写作思想,写作主题呢,只要你喜欢,那么你就可以就去模仿他。写作就是这么一桩事情而已,《21堂大师写作课》提供的也是这样的一种思路,毕竟学习是终生的事情,对大师的了解,除了要了解他们笔下的中国文字的特点之外,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而不是撇开语言本身,谈技巧。毕竟所有的学习在本质上其实都是对自己喜好的风格进行模仿,然后在模仿的过程里展现自己的创新。

作家的奥秘,在于与自身的魔障做斗争

那么,说到底,写作是不是可以教的?像大师学习是不是可以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的?我想,答案依然是肯定的,《21堂大师写作课》提供的也是这种事路,我们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里选用的材料都不是单纯的技法分享,而是与读者真诚地分享,并在这些分享中与读者共享自己怎么一步一步走出一条文学的道路,分享多年的写作经验乃至创作一本书时的写作技巧,沈从文、汪曾祺、梁实秋、老舍、苏童、冯骥才、史铁生,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无疑是现当代的写作大家。在书里,他们从各自的生活出发,每一个人分享了三篇文章,而每一篇文章都是一节课,题材很广泛,散文和小说都有,诗歌话的语言也呈现了,内容则更深刻一些,比如涉及思想和语言的展现,在写作技巧上,则从创作的节奏、文章的结构,甚至在构思时是怎么关注每一方面的细节等,都在很多程度上给读者做了条分缕析的作品案例探讨。高度有了,深度有了,那么欠缺的,就是你来阅读了。

作家的奥秘,在于与自身的魔障做斗争

作家的奥秘,在于与自身的魔障做斗争

而读者,你要怎么阅读呢?又要怎么借此踏出你文学路的第一步呢?

首先,我想必须要选择自己的思考,比如你要关注,这不是一节课端端正正坐在课堂上等待老师讲课的创作指南的书籍,这里是“创作经验的分享”,是心与心的交流,其次,你还是关注,这些文字更多的时候是呈现一场文学与文字的盛宴,而不仅仅只是闲闲道来。诚如汪曾祺在《“揉面”——谈语言》里对小说的定义:“小说是写给别人看的,不是写给别人听的。”是不是这个道理?汉字的魅力就是因为汉字的视觉特性,这是一个通过视觉来触动内心的语言,它博大精深但是又直击人心,所以这样的文字有时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读,然后在视觉的基础上理解含义,才可以切实体会它的含义。

《21堂大师写作课》里有一篇叫《写作与超越》,是残疾作家史铁生所写的,在讲述了他自己对写作的感悟之后,结尾时这么写的:“作家的奥秘,既不在写作的意欲,也不在非写不可,而在于与自身的魔障做斗争。”这句话很有道理滴,因为你选择了写作,那么你自然就应该从语言中获得快乐,并喜欢探索文字中的快乐。而这些对文字的兴趣,成了史铁生战胜病魔的法宝。很多时候选择了写作,既然喜欢写作,就应该坚持一路走下去,而应该考虑太多。这些大师分享的写作经验,和在网络文案培训中从写作训练营里走出来学生所学习的所谓的“技巧”、“变现”是不一样的,真正的语言大师反而很少谈及语言本身和创作,他们脱离了网络时代零散信息纷繁复杂的困扰,而是安心写一样,大师谈写作、创作,谈语言、艺术,等等存在于内心的东西仅仅只是因为喜欢,所以每一段文字里都藏着他创作时的思想和经历。一切的圣后都来源于此,美好的思索也正是这样。

如果你也喜欢阅读与写作,那么不妨读一读这本书,在视觉的文字里,认真感受一下大师的创作,从大师们的真切经历里读懂他们对写作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