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绵山:李世民朝山谢雨龙头寺(李世民与绵山)

龙头寺游览区一带的山势,如双龙交汇,偏南方向的山脊似龙头高昂,龙身、龙尾由中岩、大岩伸向后山;偏北方向的山脊如龙脊隆起,蜿蜒东延。人们在两龙龙首相汇处建寺,习称龙头寺。

龙头寺所在地又叫塔岩头,因岩下黄土坡原有空王塔院而得名。传说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李世民前来朝山谢雨,遇到神龙显灵,逐改为龙头寺。

绵山:李世民朝山谢雨龙头寺

进入龙头寺游览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绵山胜境”大型石牌坊。这座石雕牌坊规制宏大,豪华气派,雕工豪放精细相结合,是绵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牌坊全部为石雕仿木构件组合而成,四柱三门三楼歇山顶。牌坊下部的台明上平立有四根方形石柱和圆形雕龙护柱,支撑着牌坊顶部。斗拱下均有横梁、栏板、额坊。两次间前,置有一对雄伟的石狮。整个牌坊不仅气势十分宏伟壮观,而且雕饰极为精美。八根圆形护柱和额枋下栏板所雕的二龙戏珠图案,仿佛使旅游者置身于群龙腾飞的境界之中。栏板上分别雕刻着以介子推故事等为题材的浮雕、镂雕;四根主柱的护柱方石四周雕有飞马奔腾、鸳鸯戏水、鱼戏荷莲、大象吸水、喜鹊登梅、狮子滚绣球、凤凰戏牡丹等丰富多彩的传统图案。方石上部有圆雕小石狮共32只。牌坊明间用精细的花边装饰的石刻匾额点透了全山的主题:正面为“绵山胜境”,背面为“大道之山”。

绵山:李世民朝山谢雨龙头寺

石牌坊西南侧立有明末清初大思想家、大书法家傅山行书“绵山”碑和“古老神奇大道绵山”等石碑。站在碑旁,临山崖边,向西南望去,是一片山间谷地平原,田野阡陌如画,近处可望见兴地村和回鸾寺,远处便是唐代秦王李世民大战刘武周骁将宋金刚的度索原。向南望去,岩沟对面山峦起伏,一片苍翠;向西北望去,是林木茂密、一片葱茏之气的李姑岩;向东望去,是龙脊岭上高大的介子推母子雕像,隐约可见的唐营军寨,飞流直下的龙须瀑,巨大的龙头造型雕塑和金碧辉煌的龙头寺等建筑。

石牌坊东、北两侧的崖壁以及唐营城的城墙上,嵌有多块书法精美的石刻,内容都是展示绵山风光和历史文化的经典论述与作品。

龙头寺以南天门为界,分为南北两院。南天门位居最高,是观落日晚霞的绝妙去处。登临其上,俯瞰山川,梯田栉比,如诗如画。每当暮色降临,晚霞映照,落日半隐,伸出双臂可拍摄到双手捧日的奇妙照片。

登上龙头寺景区的山岭向东、向南放眼望去,两道山峦蜿蜒起伏,酷似两条见首不见尾的巨龙,眼前高高隆起的山脊,便是龙脊岭。苍松翠柏的背景下,金碧辉煌的谢恩牌楼、飞流直下的龙须瀑和巨大的龙抬头造型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屏。

绵山:李世民朝山谢雨龙头寺

龙脊岭下岩壁上是百龙壁大型浮雕。浮雕全长60米,四周以古纹横砖砌边。江海翻腾、云雾缭绕的背景上,雕有形态各异、造型生动、刚劲腾飞的108条白龙。历史记载,公元620年二月,秦王李世民在绵山下的雀鼠谷、度索原与突厥所封定阳可汗刘武周部将宋金刚曾有过一场大战。民间相传,李世民军作战受挫。危急之时,突然天空金鼓齐鸣,随即从唐军后面杀出108条白衣白甲的好汉,唐军气势大振,转败为胜,杀退了宋金刚部,那108条好汉也化作白龙,腾空而去。浮雕百龙壁便是据此创作的。

过龙脊岭转东北方向,沿山崖下石径而行,穿过蔽日的丛林,再拐过几道弯,便是李姑岩。民间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妹曾在此出家修行,因而得名,亦称皇姑岩。李姑岩上层有皇姑殿、圣母殿、三身佛殿、弥勒殿、罗汉殿等殿宇。下层有都龙王殿、圪瘩神殿、关圣殿、释迦殿、千手千眼观音殿、讲经堂、朝阳堡等殿堂。

除了有众多的庙宇外,龙头寺还建有一座唐营。这座国内唯一留存的唐代古营,是秦王李世民所建,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遇好天气的话,登龙头寺远望,山下沃野千里,晋南平原一收眼底,据说还能看见几十公里外的王家大院。

绵山:李世民朝山谢雨龙头寺

唐营门楼是从民间收购的旧砖拱券二层城堡式建筑。城门额头嵌有刻石横匾,上题“百二山河”,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本意是说秦国地势险固,二万人足可抵挡诸侯的百万兵,此处借指唐营地势的险要。在这里,每逢节假日举行开营仪式。届时旌旗蔽日,号角齐鸣,数百人组成身披甲胄、手持斧钺的表演队伍,浩浩荡荡,列队出营,十分英武。城楼内院中,是一座重檐四角亭式大型木构建筑。檐下悬挂横匾“圣迹亭”。传说唐贞观十四年,长安亢旱,李世民率群臣向绵山空王活佛祈雨。活佛田志超命弟子摩斯将淘米水洒向长安方向,八百里秦川顿降甘霖。一年后,李世民亲率随从朝山拜佛谢雨。遇雨回銮,曾赋诗一首。此亭因此名曰赋诗亭。

自唐营军寨沿山道而行,只见松柏常青,流水潺潺,可谓天然的森林氧吧。这里松柏苍翠,药材遍布,夏季清凉,冬暖融融。历代道家人物多在此选天然洞窟修炼。山麓有村名“长寿村”,传为李世民谢雨路过时所赐。绵山人多长寿,大抵因地理之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