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王亚平有孩子吗(王亚平有孩子吗现在)

大家还记得在太空出差的三人组吗?天空TV又上新啦! 航天员们每个月都要对用水采样,进行微生物检测,看看太空中喝的水是否干净。 视频中,王亚平和叶光富正在专注地操作着,而网友们的关注点却又跑偏到王亚平的头发上了。 有网友评论说:“

大家还记得在太空出差的三人组吗?天空TV又上新啦!

航天员们每个月都要对用水采样,进行微生物检测,看看太空中喝的水是否干净。

视频中,王亚平和叶光富正在专注地操作着,而网友们的关注点却又跑偏到王亚平的头发上了。

有网友评论说:“王亚平的发型永远不会让大家失望!”

其实,自从10月14日,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以来,王亚平的发型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因为王亚平是“太空出差三人组”中唯一的女航天员,她虽然是中国第二位执行航天飞行任务的女航天员,但将是首位两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女航天员。

而且在这一次的神州十三号任务中,王亚平成为进驻中国空间站的首位女性,也将成为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

在央视记者采访的时候,王亚平谈到了5岁的女儿,她说:“我一直都在想六个月的长期飞行,我怎么样让她做好跟妈妈分别六个月的准备。”

于是王亚平跟女儿互相布置了任务,王亚平希望女儿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姥姥姥爷,并且好好学习。

而女儿则让王亚平飞行回来的时候,给她和她的同学摘星星回来,而且要摘很多,她要分享给她的同学们。

真的不愧是航天员妈妈,在解决跟女儿的分离大半年的问题上,都能如此“硬核”!就连网友都评论说:“太厉害了!她的孩子得有多骄傲啊!”

虽然我们大都是普通的父母,不能飞到天空给孩子摘星星,但却可以学习王亚平与女儿分离的做法,这才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课。

正如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所说,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父母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父母就越成功。

1

什么是“分离焦虑症”?

10月7日晚上临睡前,我刷到表妹的朋友圈,她拍了一张女儿悠悠开心玩耍的,配文却是:“小长假过去了,她明天早上去幼儿园,会哭成什么样?”

果然第二天一早,表妹在家族群里发了一则悠悠在幼儿园门口大哭大闹的视频,表妹拉着悠悠的手想交给老师,悠悠却拼了命地向门外跑。

其实,9月1日开学的那一周,悠悠闹得比这个场景还甚,无论表妹是哄是骗,还是板着脸训斥,悠悠就是不肯进幼儿园。

表妹内心很明白,悠悠之所以这么闹腾,是当初悠悠才六个月的时候,表妹总是不辞而别留下的“后遗症”。

那个时候,表妹被公司外派到分公司当经理,只有周末两天时间才能回家,每个周一的早晨,悠悠醒来看不到妈妈,都会哭得撕心裂肺。

后来悠悠大一些了,知道妈妈什么时候出发,就一直拽着妈妈的手,可以公司的班车不能延误,表妹总是狠心地甩开悠悠的手,头也不回地开门走了。

也因此悠悠越长大,性格越发孤僻,并且一有不如意就哭天抢地,直到三个月前,表妹从分公司调回总公司,这才有时间陪悠悠。

然而在上幼儿园这件事上,悠悠表现出来的分离焦虑特别明显,表妹知道是自己这三年来对女儿的亏欠,所以特别苦恼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有心理学研究显示, 分离性焦虑症是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出现与年龄不适当的、过度的、损害行为能力的焦虑,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

分离焦虑症大多发生在孩子6岁以前,主要特征是孩子与亲人分离或者离开孩子熟悉的环境时,表现出来的哭叫、发脾气等状况。

有一部分情绪激烈的孩子,甚至会出现一些躯体症状,比如恶心、呕吐、头疼、胃疼、浑身不适等。

孩子之所以出现分离焦虑的情况,就是父母的功课做得不到位,让孩子误以为自己被父母抛弃,孩子当然会极其抗拒与父母分离。

2

父母与孩子分离的正确姿势是这样。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 如果一个人幼年时期的心理需求(安全感和爱)没有得到满足,他自我的一部分就会永远“卡”在那个地方,并在未来的人生中不断寻求补偿。

当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父母尤其是妈妈的怀抱,是孩子觉得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因此会对父母产生深深的依恋。

然而,父母要忙着工作挣钱,孩子也在一天一天长大,父母与孩子之间必然要面临各种大大小小的分离,以下三点方法供身处其中的父母们参考。

首先,不要偷偷离开,要跟孩子说清楚原因。

看过一则新闻,民警在车站广场发现一名5岁的留守男孩,原来当天男孩的父母要乘火车去广州打工,男孩不想离开父母,就没有上幼儿园。

他一路尾随父母一个多小时来到了火车站,但是父母已经上车走了,男孩找不到回家的路哭了起来,这才被民警联系上了男孩的家人。

无论孩子有多小,哪怕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父母一定不要偷偷离开孩子,这会让孩子的内心受到莫大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会持续一生。

父母要用让孩子听得懂的话,告诉孩子父母要挣钱养家才离开他,并且明确承诺什么时候回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不会抛弃他,才会坦然地接受分离的现实。

其次,允许孩子哭闹,给他发泄情绪的自由。

孩子毕竟是孩子,父母离开的时候,免不了会哭哭闹闹,脾气急的孩子甚至会就地滚三滚,父母不要武断地制止孩子,而是要允许孩子发泄。

孩子哭闹的时候,父母拿着纸巾给孩子擦眼泪鼻涕,等孩子安静下来的时候,把他抱在怀里安慰,给予足够的爱与安全感。

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中说: “如果妈妈可以及时回应、肯定孩子的需要,不刻意拖延,他就会对这个世界充满信任。”

只有孩子明确体会到父母的爱,知道分离只是短暂的,才不会把想父母却又不敢表达的情绪压抑在心里,而是耐心地等待父母回来。

第三,彼此做个约定,共同努力并一起进步。

王亚平答应5岁女儿摘星星回来的约定,一般父母做不到,却可以跟孩子约定做得到的承诺,让孩子对未来充满期待。

记得我儿子4岁时,老公要出差一周,他特意跟儿子商量,只要儿子做得到每天亲子阅读30分钟,爸爸就给他带乐高消防车回来。

这样不仅让孩子对彼此分离的时间有基本的概念,还能让孩子在等待团聚的日子里,更加专注于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也会让父母懂得信守承诺的重要。

父母要懂得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让孩子只沉浸在父母离开自己的负面情绪里,学会坦然面对每一次的分离。

3

与孩子分离是父母的必修课。

曾看过一则求助,这位妈妈的儿子才6个月,从儿子出生就没有离开过他一分钟,无论去哪儿都带着儿子,因为妈妈不放心任何人带她的儿子。

妈妈隐约觉得自己的心态不太正常,分析可能跟自己小时候离开妈妈,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成长经历有关系。

但是现在自己要上班了,就不可能跟儿子朝夕相处了,这位妈妈说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是又觉得对儿子很愧疚,现在自己非常焦虑和不安,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美国心灵导师拜伦·凯蒂在《一念之转》中说: “其实不是孩子离不开母亲,而是母亲离不开孩子。”

的确如此,我当初在生下儿子的四个月产假里,也是寸步不离地照顾着他,等我意识到还有半个月要回到工作岗位的时候,整个人都觉得虚脱无力。

但是我又不可能辞职,于是开始有意识地请婆婆多帮我带儿子,从刚开始的分开10分钟,我就抓耳挠腮、胡思乱想到渐渐适应1到2个小时的分离。

我正式上班的那一天,走到家门口,我还特意转身狠狠亲了儿子一口,下班一到家就把儿子抱在怀里,享受那一刻母子团聚的幸福。

因为父母都要明白,与孩子之间的缘分就是这样渐行渐远,直到孩子完全独立,去追寻属于他自己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