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原创」| 你无法离开从未到达的地方(一)

「原创」| 你无法离开从未到达的地方(一)

你无法离开从未到达的地方

“你无法离开从未到达的地方”。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是在多年以前的心理学家大会上,当时王铮博士在讲格式塔时引用了它,原话是由存在主义学者马丁. 布伯所说。

还记得当年会场内座无虚席,站着听的人堵住了门口以至于开不了门。我当时听到这句话后非常受触动,觉得充满哲理。

从未到达,谈何离开?从未得到,谈何失去?

后来我越来越发现,这句话意义深远。比如说,从未吃过桔子的人,很难体会那是怎样一种滋味,也无从向别人传递或介绍这种滋味。

一个从未得到过赞美的人,很难真诚的去赞美别人。为什么?因为没有体验,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感觉,因此也给不出。

01

还记得我曾经有一个来访者,她是个初中生的妈妈,本来是觉得孩子有问题想送孩子来咨询的,但和我谈过后发现自己的教养方式存在问题,并且两个孩子的性格非常不一样,让她难以招架不知该怎么应对,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学习,于是我们约定了辅导时间。

第一次见面时,我对她能够面对问题来求助给予了鼓励,我说:“你能意识到自己在育儿方式上的问题并且愿意学习,是件非常难得的事情,你告诉我你想改变,这意味着你愿意承担在亲子关系中属于你的责任,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

她的眼睛里忽然亮亮的,只是点了点头,什么也没说。

02

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她有些激动的告诉我,这一周来心情非常的不平静,“在上次咨询结束前,你问我对这次辅导的感觉,当时我说不出来,回到家后我大哭了一场,因为从来没有人对我说这样的话,这么鼓励我,肯定我,以前父母说的都是‘你还可以做的更好’。我也从没有这么肯定过我的孩子,总是给他提要求,被肯定被鼓励的感觉太好了,我也要学着把这种好的感觉带给我的孩子,他从来都没有得到过妈妈的肯定......”说到这儿,她泣不成声。

“可是,我也没得到过呀,我怎么知道该怎么给啊.....”想到自己从未得到过却要求自己带给孩子这种美好的体验,让她更加难过。

后来这个妈妈成长的非常快,孩子的问题也缓解了很多,更重要的是,当遇到问题时她不再打孩子,而是会先让自己冷静一下,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后再和孩子谈,问问孩子的想法是怎样的,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妈妈能做点什么?结果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

03

这个案例带给我非常大的感触,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我们的很多育儿方式都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有时候不假思索囫囵吞枣的就用到了孩子身上,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才知道反思。

其实哪怕出现问题才反思也是很难得的,因为去找别人的问题很简单,而向内看自己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反思自己是不是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并愿意承担责任更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啊。

当面对这样的家长时,如果家长有较强的反思能力和学习意愿,并且亲子矛盾不太复杂,帮助他们学习和孩子相处的方法就好。

更为复杂的情形则要帮助他们先宣泄自己压抑已久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未完成事件甚至疗愈一些创伤事件。

当家长对自己、对孩子有了更深的理解之后,卡住的情绪和能量慢慢流动,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也会有很大的改善。

尽管这个过程并不容易,甚至有些艰难,可是就在一次次咨询中,我看到这些家长们如化茧成蝶般,经过了在茧中的漫长黑暗,经历了飞出时的挤压和阵痛,蜕变成蝴蝶。

04

同样的经历也发生在青少年来访者身上。

他们遇到困难甚至创伤事件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躺平,可能很“丧”,可能做什么也提不起精神,但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理解他们关心他们,问问他们遇到什么困难了,真诚的帮助他们,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节奏前进或休息,给他们些时间做好面对的准备,那么他们也可能会在经历痛苦蛰伏后一点点走出来,尽管这个过程可能很痛,但很值得,因为收获了成长,也帮助自己一点点摆脱了困境。

这是一个家庭从暗夜中一点点找到光明的过程。家长和孩子都很了不起。

需要家长和孩子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一点点学习合作,一起来面对每一个现实问题的解决和提升安抚各自、对方情绪的能力。

「原创」| 你无法离开从未到达的地方(一)

《灵魂的黑夜》一书中说到:“如果你竭尽全力要摆脱黑夜,你可能就无法领悟它给你的启示,也无法体会它带来的重大改变。我想鼓励你,以你所有的坚强和睿智进入这黑暗之中,也许你会就此展开一个全新的视野,找到更为深刻的自我。

我们的目的并不是消解黑夜,而是要以它来充实自己。”

—— END ——

文字:张鹤

校对/排版:冰块儿♡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