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28《坛经·机缘品第七3》

28《坛经·机缘品第七3》

【原文】

        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

        “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

        “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

        “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

        “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犛牛爱尾?”

【浅析】

1、开悟的《法华经》,大概八万字,是《坛经》的四倍字数。法达从七岁出家,常熟法华至三千遍(常人诵读一遍卷大概也要十几个小时以上,可见其至少十几年功夫了)。其来见六祖求法、头不至地,按今天的话说,不是来请教的,是来砸场子的。

2、头不至地,自以为是,心中便是有所负。背负的就是小我。六祖也不和他客气,直接指出:“礼不投地,何如不礼”!如孔子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只是做做样子,不如不礼!

3、那怕念一万遍,知其经义,与三千遍亦无差别。这和我(六祖未念过而懂其经义)一样。禅宗祖师说话叫打机锋,毫无虚伪故饰,直接了当,其言语锋利远高于今天所有杠精!

4、忘了行礼目的是诚敬,行礼是提醒自己,把自高自傲的心放下。为什么拜佛?包括向六祖叩头,那只是一个泥像或木雕或色身。是为放下小我,生恭敬心,净内心的污垢;是在拜内心深处你自己的真如自性。

5、法达来的目的就是求佛法,找自己的真如自性,却不拜自己内心的佛,何必来求。人生做了许多事情,一定要如此去忘!别放在心上,功成而弗居,才有可能积福。不忘掉,弄不好还会有祸,切记!

6、如阳明先生平宁王之乱,寸功不著,封侯屡辞谢。只是希望战胜,以哀悲泣之阵亡将士,并抚恤及对将士论功行赏。所以六祖才言“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边”有小我,先考虑自己,凶。多么的振聋发聩!

7、有口无心的念经,如今天当面一套 背后一套,典型阴奉阳违。一定要先懂佛无言,然后才能懂佛口吐莲花,怎么说都句句契理契机,怎么说都对。所以,佛并没有讲经,佛学真谛不在文字里,只背经文,不知禅意。

8、不讲佛,仅举教师,照本宣科吗?那教材在,学生不如自学。只有你把课本彻底吃透了,不拘泥于教材,活学活用,怎么讲怎么对。所以法达是典型的酸秀才式知识分子。我们这些所谓的读书人身上也会有这样的毛病,文人相轻,改之!

9、法华以因缘出世为宗,佛因一大因缘而出世。此经是佛所说最后一部完整的经,目的为了生死,即不着相,开佛知见。因世人外着相、内着空。总在找依靠。觉分四门:开、示、悟、入。禅师为你我开示,我们悟入,自见自性。开佛知见就是以出世之路行入世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