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为何说明朝不是亡于李自成

崇祯十七年(1644),大明王朝随着义军领袖李自成攻陷首都北京而宣告灭亡。紧接着,北方由满族人为主体的清政权南下入关,将李自成从北京赶出,自己建立了新的中原王朝,并逐渐统一了全国,这便是大清王朝。明朝的灭亡,是内忧外患,人为和自然因素共同作

崇祯十七年(1644),大明王朝随着义军领袖李自成攻陷首都北京而宣告灭亡。紧接着,北方由满族人为主体的清政权南下入关,将李自成从北京赶出,自己建立了新的中原王朝,并逐渐统一了全国,这便是大清王朝。为何说明朝不是亡于李自成明朝的灭亡,是内忧外患,人为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作为末代皇帝的崇祯帝被认为是一个“有道无福”的君主,他励精图治,但在位期间全国各地发生了大规模的旱涝灾害。

明朝的灭亡正因毁灭性的灾害,难以根治的腐败吏治,农民起义军纷纷兴起,再加上在北方的后金也宣扬着"七大恨"南下侵略。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明朝是自己亡了自己。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明朝的叛徒到清朝后,个个勇猛无敌。

为何说明朝不是亡于李自成说到清政权中的明朝叛将,那可谓是数不胜数。

而他们之所以背叛祖国投奔敌营,则并非都是自己没有骨气。

举例来说,孔有德因毛文龙无辜被杀而寒心,祖大寿因袁崇焕蒙冤下狱而气愤,尚可喜则是被沈世魁暗中图谋诬陷加害。

总之,许多投靠了清朝的明将多少有着自己的一些苦衷,甚至可以说是明朝自作自受将大将们逼走的。

那么,我们再看看这些降将们有着怎样的勇猛表现。

明朝末年时,辽东有一位没什么文化,却很有作战能力的大将,名叫毛文龙。

崇祯二年(1629)时,袁崇焕来到毛文龙的驻地。

因为毛文龙对他不甚恭敬便心中愤懑,再加上毛总是不听其号令,便寻机将其杀死。

毛文龙一死,他的两个旧部耿仲明、孔有德感到了寒心。

为何说明朝不是亡于李自成毛文龙去世两年后,孔有德发动"吴桥兵变",随即率军攻打登州,而耿仲明则在登州当内应,二人的军队很快便小有规模。

久而久之,随着明军将领黄龙的大举征讨,他们在求抚无果的情况下只好叛逃了后金。

投敌后,孔有德受封恭顺王、耿仲明受封怀顺王,且分别被编入汉军正红旗,正黄旗。

这之后,孔、耿二人便跟随清军四处征讨,一直到剿灭起义军、南明的残余势力。

最终,孔有德被封为定南王,又因为被南明大将李定国围困自杀而被追谥为"武壮",至于耿仲明,则是进位靖南王,成为了日后清朝在南方的三大藩王之一。

除了孔有德、耿仲明外,皇太极还曾封另一个降将为智顺王,三人并称为"三顺王",此人便是尚可喜。

尚可喜家中世代务农,他则于天启年间参加了明军水师,并成为了毛文龙部下。

为何说明朝不是亡于李自成和孔、耿二人不同,尚可喜的父亲尚学礼死于后金人之手。

而黄龙讨伐自立的孔耿时,尚可喜是作为其爱将,负责平叛的。

孔、耿在投靠后金后,想起当年黄龙不愿意接纳自己归顺的请求,便引军攻打。

在后金铁骑的冲击下,黄龙兵败自尽,而尚可喜府中包括家眷,侍婢的数百人也在城破后投水而死。

为何说明朝不是亡于李自成驻扎在广鹿岛的尚可喜得知了战情,但此时接替黄龙成为总兵的是和自己有仇的沈世魁。

沈世魁为了报复当年的仇怨,便想要陷害尚可喜。

得知消息后,为求自保,尚可喜便暗中联系并投奔了后金。

尚可喜与上文所提到的耿、孔随军一同入关,势如破竹地攻占了大片土地,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被封平南王,成了广东一带的封疆大吏。

叛清武将中,最勇猛和最无奈的或许便是祖大寿了。

他出身武将世家,世代在辽东抵御外敌,他自己则是长大后凭借出色的武勇和杰出的表现官至辽东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

袁崇焕蒙冤入狱后,祖大寿一怒之下不顾北京被皇太极围困的危险返回辽东。

直到袁崇焕写信召回,他才同意解北京之围。

崇祯四年(1631),祖大寿在被后金包围而孤立无援、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连拒皇太极多次招降。

但最终还是因明军救援不力被迫假降,很快寻机在锦州继续抗清。

锦州被围困一年后,明军仍然没对祖大寿进行有效的救援,他无奈之下只好第二次投降。

这一次,他被封为汉军正黄旗总兵,随同清军攻入了北京。

为何说明朝不是亡于李自成最后,还有洪承畴。

他本是文官出身,在崇祯年间的农民起义中展现出了出众的军事才能,因此投笔从戎,一直官至蓟辽总督。

他和祖大寿的情况类似,都是在被围困多日后得不到救援而投降的。

投降后,他提出"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汉人的伤亡。

顺治年间,洪承畴一直代替清廷前往各地安抚和治理军务,立下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