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从《楚乔传》看古代士兵的体魄

本文作者为古今事特邀作家:煮酒君最近热播的《楚乔传》大背景是西魏,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亦是冷兵器称雄的年代。士兵上了战场,其实就如绞肉机一般,那个年代的战场没有硝烟,有的只是血肉横飞。截至目前,《楚乔传》只露出其冰山一角。场景之中赵丽颖的腾

本文作者为古今事特邀作家:煮酒君从《楚乔传》看古代士兵的体魄最近热播的《楚乔传》大背景是西魏,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亦是冷兵器称雄的年代。士兵上了战场,其实就如绞肉机一般,那个年代的战场没有硝烟,有的只是血肉横飞。截至目前,《楚乔传》只露出其冰山一角。

场景之中赵丽颖的腾挪实在飘逸不羁,拳拳到肉更是让人气血沸腾——这种超越常理的动作,自然已经远远超越了人体的极限。

想必大家有着和笔者一样的疑惑:古代士兵的体魄究竟如何呢?很多人认为古代士兵当要弱于现代的军人,但事实并非如此,古代兵士毫无疑问具备现代特种兵的身体素质——甚至不止是士兵,就算寻常百姓的体质,也较现代人为优。

我们读史书时,常能见到一些经典战役,这些战役打起来,往往旷日持久。

一场战斗,只是时间长一点,现代人当能忍受,但古代军队作战的强度是现代人所无法承受的。

从《楚乔传》看古代士兵的体魄我们寻常无法接触到战争,就算在现实中饱以老拳,毕竟也在少数,这不能作为一个好的“参考数据”,但现代人当中总有体质出众的人物,如短跑运动员、游泳运动员等。

在经过比赛后,运动员必定消耗巨大,是无法持续保持一个高水平的运动状态的。

运动员在爆发体能后,需要一些时间来休息、恢复,大多数运动员或许能在短时间内持续地保持一个高度紧张的运动状态,但所谓刚不可久、柔不可守——但古人却为我们展现了“可久”的一面。

古代兵士,他们或挺枪刺人,或举剑捅人,这都是爆发性的运动,需要的是一瞬间的巨力——若是你在砍人的时候还像长跑般慢悠悠的“水平”“输出”,那变成名将功名之下堆积的枯骨,也是不能怨别人的。

而在战争的情况下,古人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猛士”,抡着剑连砍一天也是小意思。

据《世本》载:“蚩尤作五兵:戈、殳、戟、酋矛、夷矛”,又有《述异记》载:“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

”这些书里面神神鬼鬼的记载自是不足为信,但也尚可折射出当时的一些生活影像,比如那个时候的人们已经在空手格斗中摸索出了擒、拿、摔、打等战斗的方式。

此后,出现了国家,也就出现了常备军,人们急需更强大的杀伤方式。

《吕氏春秋》说,商汤以“良车七十乘”,又有《楚辞·国殇》中的“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失交坠兮士争先”,这里形容的是古人的车战场面,这里面,对车上士兵的控车技能有很大要求,但相对于其身体素质之类便不如普通士兵,在些不再赘述。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士兵最常见的对抗方式便是短兵相接,胜负取决于双方身体的素质及使用的格斗技艺。

在战争中,一个小兵最先想的,恐怕还是活下来,为了活下来,人们有意识地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

我们知道在有些朝代施行是府兵制,兵士忙时出战,闲时种田,剩余价值可谓被榨得一丝不剩。

不过,历史上多数时期赋税繁重,人们在繁重的压迫之下艰难度日,而当兵可以免却赋税,因此也出现了“不想当士兵的农民不是个好男人”的现象。

在古时,一个农民,披挂上阵便成了士兵,相当于现在一个文员戴上头盔就等于特种兵,所以,可以相见那时民众整体身体素质的强劲。

像《楚乔传》里面演得那如玄幻的武技自然决难达到,但举手投足格杀一人却是可以办得到的。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运动被提上人们的日程,甚至常有人花钱去专门的健身房锻炼。

但在古代,人们去哪找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健身房?如此,古人又怎样获得如此强大的体魄?在这里,还要提到一点,并非所有时代都有充足的兵源,在乱世中,“拉壮丁”算是各路军阀的“标准配置”。

军阀手中的士兵中,有非常大一部分是未经过正规训练的“野路子”。

在历史上靠着野路子称王称霸的不在少数,毕竟就算“造反有理”的时代,各路反王手里的正规军也是远远不及“真龙天子”的。

如窦建德,里正出身,却硬是凭借着一帮泥腿子成为可与唐太宗李世民一争长短的狠人,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留下壮烈的一笔。

从《楚乔传》看古代士兵的体魄《内经》中提到,上古之人,百余岁而行动不衰。

古代士兵的体质之强,恐怕还要超出现代的特种兵的范畴。

毕竟相较于现代瞄准、一扣手指的战法,古人的挥剑、投戟相向要“man”得多了。

古代时,士兵一般的行军速度,可达近十公里每小时,急行军时要更快。

这当然不是跑完便算,也许刚到达目的地便是一场恶战。

我们不考虑他们盔甲、刀剑的重量,便是直接跑个十公里,对现代人来讲也是令人颜色改变的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