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道教知识:养生观念

对于道教的教义或是养生观念你知道多少呢?”我命在我不在天“是由道教最先说出来的,表达了道教的什么观点呢?今天跟大家简单说下道教的养生观念。

一、由“我命在我不在天”看道教养生观念

道教的根本目的是得道成仙,长生不死,所以道教是一个看重生命的宗教,同时也就要重视养生。与那些把寿命长短完全看做由上天决定的想法不同,道教相信人的生死命运是可以自己掌握的,生命的主动权就操纵在自己的手中,这就是“我命在我不在天”。它是道教对生命历程的认识和把握,为了使这个命题得以实现,为了最大限度满足人类追求长寿的企求,道教就必须倡导贵生、修生和养生。

道教这种生命自主观念之所以能够变成具体的养生实践活动,与生存环境的变化多样性是有关系的。由于生存的需要和探索好奇心的驱使,道门中人仰以观天象,俯以察地理,发现某些生命的存在可以发生形态的转化,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千变万化的,变化是事物存在的普遍现象,道教甚至认为这种变化可以越过种属类别。总之,道教通过对于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感受到了变化的普遍性,从而与自身生命形态相类比,激发了变化自身生命形态的愿望和热情,坚定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主体精神,以激励自身的养生活动。

调气练外丹图式清代 中国医史博物馆道教看重今生,希望借助养生、修炼,达到长生不死的最终目的。这一思想为后世的养生活动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源。

二、道教养生中的主客体关系是什么样的?

道教养生的一大特点是从自然的宏观背景来考察人的养生实践,把个人看成主体,而大的自然环境则被视为客体。养生即意味着追求主体与客体相和谐、相一致,也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

首先,道家认为主体与客体有着相同的本质,宇宙自然不过是人体的放大,而人体则是缩小了的宇宙自然。《太平经》里说:“人者,乃象天地,四时、五行、六合、八方相随。”

元朝陈致虚则在《度人经注》中指出:“天地运度,以道用方,则人之身得天地正中之审。头象天,足象地,故曰人身一天地。⋯⋯别求于道,人同天地,心比天,肾比地,肝为阳,肺为阳。一上一下,仰观俯察,可以赜其机。”

其次,主体应顺适客体的变化,既然天地之间又有一气贯通,那么天地变化,就要引起人体变化。养生之人要“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使体内的精气在“抱元守一”的思想作用下像天地运行一样,上下运动,从而改善身体的状况,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三、道教两种养生方法

1、以德养生

“以德养生”,就是要求养生的人们应该依据一定的社会伦理规范对精神和身体进行保养,它蕴含着一种顺应天道的养生理念。

自从孔子提出“仁者寿”的观点之后,历代思想家、医学家、养生家几乎都倡导以德养生。我国古代继承“仁者寿”的优秀传统而强调以德养生的学者是大有人在的,例如,明代的吕叔简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其意明白如昼,即养生最首要的就是修养道德。他还进一步指出:“无价之药,不名之医,取诸身而已。”意思是说,最好的药物、最好的医生就来自自身的道德修养,具体来说就是:“以寡欲为四物,以食淡为二陈,以清心省事为四君子。”

在道教的养生思想中,“以德养生”也占有重要地位,被尊为道教创始人的老子就主张应该“少私念,去贪心”,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一个在物质享受上贪得无厌的人,必然会得陇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自己也会终日神不守舍,因心理负担过重而损害健康。

“身国同治”的养生模式?

“身国同治”,是道教在贯彻“以德养生”精神时提出的一种养生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把身体当做国家,把国家当做身体,从而建立一种可以操作的模式。

我们知道,古人常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互之间的关系,晋朝道人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地真》中就写道:“故知治身则能治国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养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他认为身和国的治理方法原理是相通的,各种事宜是大同小异,只是其大小的不同,作用力不同。这里“身”的理解,不仅是指身体方面上的,还包括与身体密切相关的种种社会活动、生活行为等,因而才有了“治身如治国”的融通原理。

“身国同治”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思想理念。早在汉代《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就有“全身治国”的思想,将治身与治国并论:“用道治国,则国富民昌,治身则寿命延长。”道教提出身国同治的概念,是因为个体生命的存在与国家的存在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国家和平,个人的修炼才能趋于完善。

2、以气养生

“以气养生”是一种动静结合以养护元气为主的养生之道。

道教认为,人的元气为生命之源,得到元气的人会健康地活下去,反之一旦失去元气就会死去,欲葆生命之体,就必须养气。养气又分为服气和行气两个方面。服气,即吸收天地之生气,具体操作时应该注意:时间以每天清晨为主,以晴天为主,端立或平坐,闭目叩齿,舌抵上颚,津液回咽,吸气平稳适度有力。

行气的要求是以我之心,行我之气,适我之体,攻我之疾,实际就是用体力真气抵抗外部邪秽之侵袭,从而达到气血两旺,身体免疫力增强的效果,这便是道教“以气养生”的主要方法。

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宽胃养气,人类依靠肠胃以消化和吸收营养,宽胃养气十分重要,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节制;长啸舒气,长啸时对鼻喉胸腹能起按摩和刺激作用;安静通气,每天白昼如能保持大脑安静半小时或一小时,可充分发挥脑细胞的潜力,协调生理与情绪,减少热能的消耗。

以上就是道教的养生观念略说,主要是让大家简单了解道教的一个基本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