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4《诗经·小雅·常棣》

4《诗经·小雅·常棣》

【原文】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

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

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赏析】

1、西周初年,武王弟、周公兄:管叔、蔡叔、霍叔,俗称三监,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判乱,周公平乱后做《小雅·常棣》,以燕兄弟。今不妨当作是周人兄弟宴饮时歌唱兄弟亲情的歌。

2、全诗共八章,每章四句。“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为此篇主旨。多层次地阐发,既有对“莫如兄弟”的歌唱,也有对“不如友生”的感叹,更有对“和乐且湛”的推崇和期望。

3、首章“常棣之华,鄂不韡韡”,以常棣之花的娇艳比喻兄弟情,认为世间只有兄弟情义最坚固,兄弟情也是中国人之五伦之一,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人伦美德观念。

4、接下来三章,从几个典型情境来论证“莫如兄弟”。其一,一方遇丧,另一方不仅悲伤哀痛,更会不远万里带他回家,这就是《长津湖》和《水门桥》片头和片尾。

5、继写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兄弟姐妹急难救助,天性也。还有兄弟一方遭外人侮辱或非难,另一方一定一致对外,鼎力相助、抵制外侮。

6、这正是中国人与外国人的最大区别,自古以来,中国人以孝治国,以孝建国,分邦建国,皆为兄弟。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面对外族侵略一定是全民族奋起反抗、直到战死至最后一人。

7、死丧、急难、外御,当外在的环境与际遇的险恶,凸显出兄弟之情的诚笃深厚。到第五章,当丧乱平息、安宁无恙,便会出现兄弟内斗,不如友生,兄弟之情不如朋友之情。

8、尽管有内斗、有不和谐。但毕竟是一首宴乐之歌。所以从第六章到第八章,再次展现兄弟和乐、骨肉相亲、夫妻和睦、全家团圆的景象。中国人眼中,兄弟之情是大于夫妻关系的。和谐共处的兄弟情是家族和睦、阖家幸福平安的基础。

9、此诗情理相融,富于理趣,笔意曲折,音调抑扬顿挫,前五章繁弦促节,多慷慨激昂之音,后三章轻拢慢捻,有洋洋盈耳之趣,是《诗经》中的名篇。

【注释】

1、常棣:亦作棠棣、唐棣,即郁李,蔷薇科落叶灌木,花粉红色或白色,果实比李小,可食。

2、鄂:盛貌。

3、不:语助词。

4、韡(wěi)韡:鲜明貌。

5、威:通“畏”。

6、孔怀:最为思念、关怀。

孔,很,最。

7、原隰(xí):原野。

8、裒(póu):聚。

9、脊令:通作“鹡鸰”,一种水鸟。

10、每:虽。

11、永:长。

12、阋(xì):争吵。

13、御:抵抗。

14、务:通“侮”。

15、烝:终久。

16、戎:帮助。

17、友生:友人。

18、傧:陈列。

19、笾(biān)、豆:祭祀或燕享时用来盛食物的器具。笾用竹制,豆用木制。

20、之:犹是。

21、饫:满足。

22、具:同“俱”,聚集。

23、孺:相亲。

24、好合:相亲相爱。

25、翕(xì):聚合。

26、湛:深厚。

27、宜:和顺。

28、帑(nú):通“孥”,儿女。

29、究:深思。

30、图:考虑。

31、亶(dǎn):信、确实。

32、然:如此。

【译文】

常棣花开朵朵,花儿光灿鲜明。

凡今天下之人,莫如兄弟更亲。

遭遇死亡威胁,兄弟最为关心。

丧命埋葬荒野,兄弟也会相寻。

鹡鸰困在原野,兄弟赶来救难。

虽有良朋好友,安慰徒有长叹。

兄弟墙内相争,同心抗御外侮。

每有良朋好友,遇难谁来帮助。

丧乱灾祸平息,生活安定宁静。

此时同胞兄弟,不如朋友相亲。

摆上佳肴满桌,宴饮意足心欢。

兄弟今日团聚,祥和欢乐温暖。

妻子情投意合,恰如琴瑟协奏。

兄弟今日相会,祥和欢乐敦厚。

全家安然相处,妻儿快乐欢喜。

请你深思熟虑,此话是否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