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文殊菩萨的故事(文殊菩萨的故事电影)

文殊菩萨的故事

还有中国宋朝时代,有戒阇黎者,亦文殊菩萨的化身。传记:宋朝台州临海县,有一长者名娄原祐,乐善好施,其父官拜少卿,亦仁慈爱物。其夫人张氏,夜梦月光入怀,后怀孕生子,取名顿吉。顿吉出世即言:‘善哉父母,生我劬劳,长度群生,为世沃焦。’父母闻言大惊,既忧且喜。有一天,小儿忽请其母,准备七人斋饭,果然不久,七个和尚共来。其父原祐合掌问:‘大德何来?’其中一人答道:‘我等从南印度来,闻居士生奇子,特来相贺。’饭后,抱儿相见,僧对儿言:‘仁者有情之轨,切莫被他蒙过,须要惺惺。’儿乃抚掌而笑,僧去后,小儿对父母言:‘刚才七人,都是佛菩萨化现人间。’
顿吉五岁时,自称六和大师。十五岁辞别父母去出家,在杭州道上,遇见慧光和尚,说明出家意愿。老和尚介绍彼去飞来峰,见波利多尊者,尊者问:‘子从何来?’答:‘从缘来。’问:‘是何姓? ’答:‘是佛性。’问:‘子身尚俗,安识佛性?’答︰‘我身虽俗,因俗证真,真俗圆融,洞然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波利多尊者,异其根利,为之落发出家,授具足戒,名之为‘善戒。’自此善戒,云游四方,广度众生。但行为怪诞,异于常人。知人所不知,能人所不能。 淳熙二年,戒师与弟子普明,道全等人,由五台山同往潼州,有一渡口,名化生渡。对岸有一神庙,是五郎祠。五郎神时常显灵,令乡人每天杀猪宰羊致祭,五郎神知戒师必经此道,化虎挡住去路,戒师知虎是五郎神所变,以手格虎让路,来到五郎祠,指神像叱曰:‘汝是一郎至五郎,妄兴祸福宰牛羊,老僧为说无生法,免至冤家累世偿。’五郎神像立即塌坏,五郎祠亦起火自焚。
淳熙三年,戒师来到洛阳,洛阳有一富家名李光弼,常听信妖言,沉迷邪魔,戒师悯其愚,为邪魔所惑,亲到其家,端坐入慈济三昧。众魔各自现形,皆是邪魔外道,甚至牛神鬼怪之类。向师哀求:‘乞为开导。’戒师曰:‘汝等众魔妖精,性本妙明,从今以后,不要再害生灵。’众魔感恩而逃,李家自此安宁,而李光弼亦皈依三宝,正信佛法。
淳熙六年,戒师经过一处,见一屠夫名金炳,正缚着一头羊,欲举刀刺杀,羊咩咩哀叫不已。戒师说道:‘你两脚不修,遭此活剥。’仅此两句话,羊不叫了,屠夫也不杀了。戒师开示曰:‘人成羊,羊变人,只在转瞬间。一切众生,无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易生而受禽畜之身,云何于中取而食之?汝等从冥入冥,报此躯壳,吃他八两,还他半斤,若能返妄归真,从冥入明,脱此躯壳,应当归依三宝,永不杀生。’金屠夫听罢,放下屠刀,舍妻出家,忏悔罪业,戒师为其披剃授戒,法名可化。
后来可化欲往天台山参石桥禅师,路遇强盗,被众强盗拦截痛殴,可化大叫‘冤家痛哉。’群盗笑言:‘正是冤家。’将可化缚于树上,欲活剥其皮,这时有一盗首走来,追问经过道:‘他是出家人,那里有钱,杀他无用,放他去吧!’可化死里逃生,不敢前往,退回戒师处,将经过告戒师。师说:‘若无老僧救你,定还他八两了。’可化始知盗首,正是戒师变身。
有一知府名江平父,一日对其夫人说:‘听说兜率院和尚戒师,能够吃三个猪头五斗酒,我想试试这和尚食量。’夫人同意,迎请戒师来,还没谈话,先进饮食,桌上酒菜为之一空。太守见戒师食量惊人,不禁称奇,但太守夫人,在后面窥见,腾空而入之鬼神环卫在侧,戒师将食物掷左右,众鬼神接而食之。事后夫人将所见事告太守,太守再次请戒师来应供,暗中偷窥,果如夫人所言,敬畏不已。
一次,戒师买很多虾煮熟而食,卖虾者来要钱,戒师囊空如洗,无法给予。虾贩大怒,声言无钱,还我虾来。戒师大笑,张口喷出满桌鲜虾,活泼蹦跳,众人大骇,戒师头也不回,手挽周婆,行歌而去。周婆歌曰:‘笑煞愚痴汉,管家无歇时,四山若来合,妻子各分离。’又歌曰:‘世人都笑我,我笑世间人,如意摩尼现,无人识本真。’戒师则歌曰:‘疯僧疯婆,吃酒蹉跎,太守仁风,阇黎神诀。’原来绍熙四年,台州大旱,黎民百姓,祈祷神祇,不获感应,反而炎阳更烈。当时太守,将城隍庙神像搬出曝晒,责其不能泽而救民。夜梦神言:‘汝知龙属,职司行雨,若无天命勒令,是不敢自专。城东兜率寺戒师,是文殊菩萨示现,乃能致雨,试往求之。’次日太守斋戒沐浴,率领僚属,亲往寺中求见戒师。其他官吏进去,见戒师醉酒未醒,并吐满地秽物,出告太守。太守不信:直入师室,戒师清醒如常,且异香满室。问:‘明府来此何为?’太守说明来意,恳请戒师慈悲致雨,以救民众。师曰:‘明府不用心忧,当有报命。’太守走后,戒师取纸墨作书焚之,不久大雨骤至,四境水量充足,秋天播种,竟获丰收,农民喜而歌曰:‘仲春喜新晴,六月遭酷热,太守扬仁风,阇黎妙神诀,除热得清凉,歌声几时歇。’
一日,戒师大显神通,放大光明,众人皆见戒师顶上毫光万丈,光中现出七佛,然后对众言:‘老僧世缘已毕,今与汝等作别。’师示灭后,屹然不动,颜貌如生,荼毗之日,抬之不起。其弟子道稠告众曰:‘吾师为七佛之师,方便示现,凡火不化。’遂为师开襟以待,忽然胸中出三昧火自焚,五色祥云缭绕不散,舍利如雨下,造塔于寺,永镇山门。

文殊菩萨的故事动画片

因为多年前的一次堕胎,这些年来疾病缠身、事业不顺、家庭破裂、一事无成、烦恼重重,而且命终之后必堕无间地狱受无量苦报!佛说“千年暗室,一灯照明”,所幸的是我们还有机会忏悔改过。在此发露忏悔自己过去所造作过的堕胎恶业,惭愧的是我犯了与颠倒女人一样的罪过,却无法像颠倒女人一样削骨出血书写佛经,更没有勇气挖出眼睛来变卖,只能发誓后不再造,终身吃素护生,祈求三宝加被让我早日忏罪清净。希望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不要重蹈覆撤,我已经用十年的时间来证明: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业因果报如影随形。愿这篇文章能够被更多人看到,劝化更多的人早日回头,千万不要造作堕胎罪业。也愿造作过堕胎罪业的人能够依照佛经中所说,忏悔改过,断恶修善,早日忏罪清净,业消智朗,离苦得乐! 序 后学身处当今乱世之时,发现许多皈依信佛者诚心修行,而生活中苦难却很多,不是全身是病就是婚姻不幸。于是深入去了解这些人究竟为什么学佛后却未能改变命运,深究以后才发现当今世人多在不知情下,犯下五戒中的杀戒,破了清净的戒体,以致修行不得定慧无漏之力。堕胎是犯杀戒,在五戒中是最严重的罪行,断其命根,失其人身,同时也断了此世修行得度的解脱因缘,令其又沉沦于茫茫业海之中,求生无门,何其残忍!由于一己的贪欲而怀孕,竟演变为嗔恚的杀戮,如能少欲节欲,则将减少堕胎的悲剧。释迦牟尼佛讲《长寿灭罪经》中就提到杀胎者,生前要受重病以及短寿之果报,而死后可能还要下无间地狱。而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虽然诚心在修行,而生活却充满痛苦障碍的缘故了。由于现在医学发达,加上社会形态变迁,使得“堕胎”几乎已在法律及社会道德尺度上都趋于合法。这是很不幸也很危险的情况,许多妇女往往将之视为稀松平常的事,甚至把堕胎当作节育的一种方法,而在不知不觉中造下了重业,而使自己生命走向黑暗,也抹杀了一个人身难得的求生因缘。有些狼心谴责较深的妇女,由于无知与不安,则落入供养婴灵者的敛财圈套,不仅破财,甚至因这些敛财者的绘声绘影而生活在恐惧当中。有鉴于此,后学将《佛说长寿灭罪经》中有关杀胎部分白话翻译,并将要义简介于前。对于杀胎之罪,及如何灭罪,都有详细探索。希望因此可避免时人在习以为常的无知中造罪,也希望能协助已犯过者能脱离罪苦深渊。 另外,此部经中,佛陀除了教导众生如何灭罪以外,更提出“一心念佛”这个最上乘的大法,其实这才是灭罪根本之法,究竟清净心源之义。一心即无心,以无心知无心,知则不起知心,不起则名为智,智亦无为无说不生不灭,而实无智,若无所知,名之为智。智者心之用,佛之名,觉之体,以此心念佛心,佛心无心,无心统万法,万法皆为解脱用。以此心念佛功德,无功之功,无德之德、无因之因,无果之果,以无求之心行无得之德,以佛因成佛果,以无生无灭故,名为一心念佛。无心才能觉,意不染欲,知而不取,明而不惑,是名正真道意,真是念佛。若解唯断取著,不断我见,我见者名为佛性,以贪嗔痴性修炼佛性,佛性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清净解脱法不在识中,用意识想心求无我法是愚痴白忙的。只有以无所求无所得的心,端正无私的心,才能与佛的德行相应,这才是佛的心,以无我功行成就不生不灭的万德庄严,替天地行好生利生之德,如此乃名一心念佛。若执相念佛,则入虚妄,不能与佛的心相应,就甚为曲解佛意了。 一、堕胎是否有罪堕胎在今日仍是一件争议很多的问题,有人以为胎儿在未诞生前不能算是“人”所以堕胎无罪,但多数宗教人士都保持著生命形成便应受尊重、保护,而不应以个人认为的力量去伤害。就宗教规范与道德规范而论,堕胎是不正义的,但就社会古凡或法律规范而言,则是被允许或有条件的容许,尤其在医疗保健的前提下,甚至还被合法化,这是迫于现实不得不抉择的折中办法。释迦牟尼佛讲这部《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更明确指出堕胎的人,生前必受重病及短寿之报,而死后还可能堕入无间地狱,求出无期。 为什么堕胎的罪如此的重?因为堕胎相当于杀人,已犯根本戒----杀戒。不仅损己亦害他,最悲惨的是断丧了一个众生做人修行的解脱因缘,丧失投胎做人因缘的众生,就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能有做人的机会,他的无奈、遗憾、怨恨是可想而知的,如此对有情众生的伤害,难怪佛经言堕胎者眼中的话可能须受无间地狱之煎熬。非但死后受地狱煎熬,生前亦须受重病及短寿之报,确实许多女子在堕胎后生理、心里所受的创收是无可弥补的,堕胎往往成为生命中一个不可抹灭的疤痕。有些人堕胎后百病丛生,也有人从此不孕,丧失了为人父母的机缘,也有堕胎同时便受短寿之报,与胎儿一起身亡。即使不生病,心中的愧疚、痛苦的煎熬,甚至疑神疑鬼的心情,其实已经可比拟地狱之煎熬了。所欲奉劝妇女朋友,切莫轻试,堕胎也许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却会带来终生遗憾与悔恨。有位女性对堕胎的形容很具有代表性,她说:“好像一直有个阴影跟着你,无法忘记自己做过这件事。”当她说出这种感觉,许多女性都有同感。 二、如何灭罪若已经犯下了堕胎的罪行,要如何解除受恶报的命运呢?在这部经中释迦牟尼佛说得很清楚:(1)忏悔(2)受持流通长寿经 (1)忏悔:本经中言:“如来众生,造了诸种重罪, 若能在佛或僧钱至诚忏悔,而且不再犯同样的过错,罪就得以消灭。”修行从忏悔开始,忏悔是从省觉习气开始。承认习气——忍受忠告——决心修正。五蕴从未缚心,是习气自缚,原本无缚而妄自缚。解缚需要细心(稳静)、耐性(坚持)、出力(智慧),从面对习气到深沉观照密不透风的意识操控,拔掉我相的执著,转变业识习气身,进而身心转变,舍轮回身。这个心意识纯化、净化的过程,是名真实忏悔,才能彻底改前过,后止不犯,成就清净功德法身。(2)受持流通长寿经:本部经中普光如来为颠倒女人说法:“你今天能诚心在我面前忏悔,我要为你说《长寿经》,让你免去被无常鬼擒拿之苦。点到女人,当知在未来世中,五浊恶世混乱时,若有众生造下诸种重罪,如杀父、害母、用毒药杀胎、破坏佛寺塔、出佛身血、破坏和合僧团……如是等五逆重罪,若受持此经,书写读诵,自己书写也可以请别人书写(印刷)都能消罪,而且死后可以升梵天。” 普光正见如来说:“世间有二种人,甚为稀有,就如昙花般难得一见,一种是不行恶法,从来不做恶事的人;而另一种是有罪却随即恩那个忏悔的人。” 在这五浊恶世中,能完全不行恶事的人,实在是甚为稀有的,人们在无知、行动及许多不得已因素下,往往无可避免行恶,但若能忏悔改过则亦可渐离生死之苦。 唯有忏悔能灭除一切罪,而什么是忏悔呢?六祖惠能说:“所谓忏,即是忏从前所有恶业,永不后起;悔,则是悔其后过,从此永断,更不复作。” 简单的说,便是忏罪、悔改。非但要改过去所犯的罪行深自忏悔以外,还要永不再犯,才是真正的忏悔。所以若是心存著犯了罪,再来忏悔,杀了胎,再来弥补做功德的心理,则便不是普光正见如来说的“至诚忏悔”,而是明知故犯,如此不管做多少功德都无功德可言,因为没有至诚忏悔。 信受奉行这部经,便是要先至诚忏悔自己的过失,且时间这部经的主旨——保护胎儿及初生之幼婴?经中说,孩子生下时不要杀害生命为其欢宴庆祝,孩童生病时不要饲食杂肉。 除此以外,便是流通这部经。流通这部经的深意在于劝世人不要堕胎。所以若无足够财力印赠,亦可以劝导、宣扬不堕胎来代替印经,其功德是相同。 若有人已堕胎而正身处无边痛苦,可以亲身之经历警惕世人,并且倡印此经引导世人正知正见。 三、清口茹素止恶行善 许多妇女堕胎后,心理长存阴影,害怕胎儿心怀仇恨,再度来投胎,因而恐惧怀孕,深怕若生下了冤家债主,非但折磨自己,同时也带给家人更大痛苦,而畏惧不已。 面对这个问题,除了止恶行善以外,最好还能够吃素。 吃素一方面因为不杀生,可以消罪业。另一方面,长期吃素,对堕胎者身心的净化调养有很大助益,可减少许多现代基因工程所衍生的疾病,在母体清净后,若功德因缘具足,自然能怀胎里素的福德智慧之男,端正相好之女,非但小时候好养,且长大后都是乖巧、孝顺的好孩子。 所以如果心中有堕胎阴影,无法消除者,可以尝试着慢慢吃素,一方面断除杀生,可灭自己之罪,再方面随顺因缘止恶行善,多行利他功德,生育亦可以得具善根福德之子。 胎里素的孩子,通常对荤食都有恐惧感,当然尽量使其吃素。有时候父母乙未叫孩子吃素,会营养不良,甚至影响小孩的生长发育,从最新的医学文献上看,明智合理的素食是最健康的,有一句预防医学的谚语言:真正的健康,不是从孩童时代开始,而是始自母亲的子宫。因为素食有利于排毒,肉食则增长毒素,尤其婴幼儿期正值排除胎毒与脑部发育高峰期,素食不但可协助好发育,而且还可以增强抵抗力,不容易生病,同时也是现代人饮食健康和净化身心的趋势。 四、真正有婴灵吗? 近年来,由日本传来一阵供养婴灵的歪风,这种风气,在日本为一种求心安的方便,而传来台湾,却成为敛财的工具。究竟供养婴灵是否能消灾解厄?是否真能使被杀害的婴灵得安养而不生报复之心? 工商业社会中,人们总是习惯于用金钱来换得一切,而自然对鬼神也产生了“只要花钱就可以收买”的心理。其实供养婴灵是一种逃避的行为,非但不能消灾解厄,反而可能惹来更多灾祸。 因为堕胎要至诚忏悔才能灭罪,若心存花钱供养婴灵,便可不欠对方,而无忏悔之心,则为心存侥幸,不能灭罪。何况堕胎的罪并不是婴灵来讨,而是地狱鬼使及恶鬼罗刹,所以收买婴灵是丝毫不能灭罪,反而因此变相鼓励无知众生,因为敢于堕胎,心存著杀了他再供养便没事,如此变相鼓励堕胎,反而使得堕胎的人越来越多,而更多无辜胎儿的生命也因此遭受催折。所以供养婴灵的行为是间接杀胎,只有使罪业更重、灾厄更多,而对灭罪无补。 堕胎的罪业并非胎儿来追讨,从因果而言:堕胎者应受重病、短命、无间地狱之罪报,而至于胎儿若怀怨报复,则是另一回事,所以即使胎儿不追讨报后,堕胎者仍是要受重病、短命、无间地狱之罪报。 这世间是否有婴灵这回事?即使有也非常少数?为什么?因为胎儿是因已具足投胎之因缘,才会来投胎,所以堕胎只是杀了他的生命,而不能灭除其投胎的因缘。 所以多半胎儿之灵识,在被杀后只好等待下次的投胎因缘,并非像人们所想象的纠缠不清。真正纠缠不清的是良心的谴责而产生心虚、心虚则产生种种恐惧、疑虑、甚至因而招来阴魔附身。 至于胎儿若怀怨追讨,则是将来另一种因缘果报,或许是种种不同因缘,不同方式来讨债,而不是以游魂纠缠。经常有人莫名其妙被人误杀、误伤或有人突然神识失控杀人……等行为,多半是业障现前之故。所以若害怕婴灵纠缠,最好的办法还是忏悔及信受奉行这部经,供养婴灵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而且将整部长寿灭罪经读完,你会发现佛陀没有提到任何婴灵报复,罪是由阎王派无常大鬼追讨,而非婴灵本身之灵魂。 佛陀说法一向透彻无漏、完备具足一切,若真有婴灵追讨之事,必无遗漏不说之理。当然,众生皆有灵,随其业习于六道浮沉,除非他开悟自己的习气,忍耐自己的贪求,端正自己的心性,才有解脱身心业苦的因缘,否则将随自己的业习所造的后果去承受苦报。 五、供养婴灵有何意义? 有人认为宁可信其有,不管有没有婴灵,求各心安也好,而去供养婴灵,但往往没有因此而心安。供养婴灵并没有办法化解堕胎的罪业,对婴灵没有益处,他还是只有等待下次转世的因缘,随他的心性与业力去流转,也可没失去了投胎为人的机缘。所以供养婴灵可能变成:(1)失财。因设这种供养婴灵者,多半以聚敛为目的,而满足别人敛财不义之财,是帮人造罪。(2)间接鼓励堕胎。这种供养婴灵的风气,容易造成侥幸心理,一位花钱便可消灾,而更不犹豫地去堕胎,所以供养婴灵等于间接杀害更多未诞生的胎儿。(3)对个人而言,可能制造更多不安的幻境,犹豫想念不止,所以幻境难息,不觉之中而著于虚而不实的幻境,若有任何风吹草动也都可能扰乱其心,反使其不安。(4)造成社会的怪力乱神风气,越多人供养婴灵,则怪力乱神风气就越盛,如此一来邪魔、灵异就有更多的机会惑乱人心,造成灵异的猖獗,人心更不安,如此并非赎罪者的初衷。 所以供养婴灵的行为只是鼓励向外求安的便宜,反而去除了内在的安定,根本忽略了内在心性的无明习气的去除,其实只有问自心,求自己调整心性,安定的心才能深沉的观照一切起念的惑业,从而忍耐精进化解。所以如果已起了堕胎的心而尚未堕胎者,赶快悬崖勒马,一个孩子的诞生所带来的麻烦,远比得重病、短命、下地狱少得多。而若已经堕胎,最好夫妻共同忏悔,且千万莫再堕胎。若能够宣扬不要堕胎的思想,是最好的补救办法,若不能,则可印赠《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劝世人爱护胎儿,不要杀胎。当然若能吃素,永断杀生,也是另一种实效的忏悔。 六、修行转念解脱罪业 这本《长寿经》中,释迦牟尼佛除了讲杀胎重罪外,他为颠倒女人开示灭罪之法,除了讲十二因缘外,另外还传给颠倒女人一个根本之法——“守护一念”。 佛陀在为点到女人说完十二因缘后,认为她一来已至诚忏悔,二来又听闻十二因缘法,根基已可承担大法,于是说:“我现在要为你演说一个真实的大法,你要好好思维,这个法就是“守护一念”。这一念便是菩提心,而这菩提心即是大乘一切法要,你要常常勤守这一念菩提心,不要忘失,纵使遇到种种魔境侵扰,也不能改变。因为只要得此菩提心则法身如金刚,心如虚空,契入不生不灭,即得无上正等正觉,远离无常生灭。”所以“守护一念“是真正远离无常灭除罪业的究竟之法。 而释迦牟尼佛所传授给颠倒女人的“守护一念”就是不忘念,常当摄念在心,觉察心源勿令起恶,诸烦恼贼则不能入,若失念者则失诸功德。念者忆也,坚持戒行不忘精勤,了如来义则名正念。若能不忘念则无所畏,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若能摄念在心,才能摄心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一切生灭幻相,不为幻相所惑。如此自然能觉照自己的习气,进而有力量转变的业识,拔掉自己的我相执著,转变身心而舍轮回之身。这乃是守护年最实际的灭除罪业的方法。古人云:回头是岸,岸在心。问自己,求自己,自觉才能自度,自己解脱才能真实利他。 同时,由于众生有惑,藉由犯错造业的机缘,世尊才慈悲开示这部经,我等弟子若愿供养护持此《长寿经》,广为流传,则可协助众生免于因无知而堕胎,而受重病、短命之苦,另外本部经也有长寿及保护童子的功德,若有人愿求长寿或为自己的子女祈福消灾,亦可流传此经。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节译 从前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一千二百五十比丘及一万二千多的大菩萨,天龙八部鬼神,共同聚会说法。 那时释迦牟尼佛以佛的神力,放出种种光芒,在青黄红白每一色光中都有无数无量化身佛,能作不尅死的佛事,每一位化身佛中又有无量化身菩萨在赞颂佛的功德,这些光芒微妙难以测度,遍照整个天界、阿鼻地狱,而在其光芒照耀下的众生,自然心生念佛,且皆得到楚地的方便三昧。 在这个时候,听法大众中有新发心菩萨四十九人,想从释迦牟尼佛这里求得长寿而又无从发问,文殊师利菩萨知道他们心中有所疑,便从座而起,合掌向释迦牟尼佛问:“我看大众中有人有所疑问,愿佛陀听我说。”佛陀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你若有任何疑问,尽量问吧!”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便说:“世尊,一切众生,在生死苦海中造种种罪业,从这一劫到那一劫,轮回在六道生死中,纵使幸得人身,却又得短命之报,究竟要如何能使他们长寿?并灭除诸种恶业。希望世尊您能为众生演说长寿的法门。” 释迦牟尼佛:“文殊,你大慈悲的胸怀真是无量,你能怜悯体念在罪苦中众生,而为他们问长寿法门。” 在过去世中,曾有无垢清净世界,在这世界中有普光正见如来佛出世,当时有一位女众名叫颠倒女人,听说有佛出世,便请求让她出家,并且悲号啼哭跟佛说:“我有深重的恶业,想要忏悔,希望世尊您能听我忏悔。我过去曾怀胎八月,但为了家庭缘故,服了毒药,杀子伤胎,胎儿生下后即已死亡,但人形具足。那时有一个智者说,如果有人伤胎,则此人今世必得重病报及短寿报,而命终还会堕阿鼻地狱,受大苦恼,请求世尊以慈悲力为我说法,并准我出家,使我脱离重罪的苦恼。” 而这时普光正见如来说:“世间有五种罪是忏悔难以消灭的,这五者即是:(1)杀父。(2)杀母。(3)杀胎。(4)出佛身血。(5)破和合僧。 世间其他的罪只要能真心忏悔都能消除,唯有这五重罪是无法忏除。” 颠倒女人听到普光正见如来说杀胎乃五逆重罪,最难消灭后,哽咽悲号,悲泣之泪如雨直下,她五体投地,匐伏在佛前说:“世尊大慈大悲,请世尊怜悯我为我说法。” 普光正见如来告诉她:“你犯的这个恶业党入无间地狱,在无间地狱里,上下都是火,四面都是铁墙,东西四门,有猛烈的业火燃烧。而这个无间地狱,任何时候都是拥挤不堪的,即使只有一个人,身体也塞满了地狱,而若有众多人,亦是塞满整个空间,身处其中动惮不得。非但如此,在这里的罪人,身上遍满大铁蛇,被蛇缠身的毒苦,更甚于被猛火烈烧,蛇会从罪里钻进去,再从眼耳出来,罪人的肢体,经常出猛火,还有一种铁鸟会来啄他的肉,一种铜狗咬他的身体,牛头狱卒,经常持著兵器,发出雷霆霹雳的恶骂声……” “你杀死腹中的胎儿,应当受此苦痛,如果我妄说,则我不是佛。”颠倒女人听到此,悲痛已绝。她问佛:“是我一个人当受这种苦痛,还是所有和我犯同样罪过的众生,都要受这种苦?” 普光如来说:“你的孩子在胎腹中,人形具足,在生与熟二藏中,犹如地狱两块巨石压身般苦,母亲如吃热食,则如身在火热地狱,母亲若冷食则又如在冰冷地狱般,终日处于苦痛,而你还恶心地吃了毒药将孩子害死,自然要多堕入地狱,地狱中的罪人都是和你一样犯重罪者。” 颠倒女人悲痛哭号著说:“往昔我曾听闻智者说,如果造下注重重恶业,而能逢佛出世或能在清净的修行者面前忏悔即可灭罪,恳请世尊为我说法。” 普光正见如来告诉点到女人:“如果已造了诸种重罪,若能在佛前或精持戒律到达完全清净的修行者前,至诚的忏悔,且从此不再重犯,则罪能消灭。若生前未能至诚的忏悔,命终七日内,其亲属能请佛迎僧,为其读大乘经典,烧香散花,则会有冥间使者,持五色神旗,歌咏赞叹,报告阎王:“这个人生前积善。”这是地狱变成清泉,刀山剑树变成莲花,罪人虽然身处地狱,却不受苦报,在莲花上等待子孙超拔。而若生前没有忏悔,命终七日内没有佛或清静僧为其读经,且信邪恶的知见,不信佛法,且无慈孝、慈悲之心,这种人,会有冥间使者,持黑旗来引导他,前后无量的恶鬼,报告阎王:“这个人生前积恶。”阎王立刻嗔怒,发出如雷般震耳欲聋的恶骂声,将罪人打入十八地狱,上剑树、刀山,或卧躯在烧热的铁床,抱著烧热的铜柱,被牛犁过身体,被拔出舌头……。折磨死了又活过来,一日之中李静数万次的死与数万次的生。然后再辗转堕入阿鼻地狱受更大的苦痛,如此这般经过了一劫又一劫,没有止息。” 如来还没有说完如何灭罪时,空中突然存大恶声叫唤:“颠倒女人,你从前杀胎,应受短命报,我是鬼使,要来追讨你的命。”颠倒女人听到声音,惊愕悲泣,抱住如来的脚说:“请如来为我广说诸法,灭罪因缘,只要我能听到如来说法,即使我死了也甘心。”如来便以佛威力,跟鬼使说:“无常杀鬼,我现在要为颠倒女人说长寿灭罪经,你稍待一会再拘点到女人,我自当有证。” 普光如来于是对点到女人说:“你仔细听著,我现为说过去千佛所传下的诸佛秘法长寿命经,使你远离恶道,你应知道这无常杀鬼,是很难求情的,世间人纵使有无量的金银、琉璃、玛瑙,要用这些珍宝赎回生命都无法得愿,纵使是当国王、王子、大臣……虽有权势,但当无常大鬼一到,同样不能幸免除断其宝贵性命的结果,颠倒女人你应知道这种无常生死唯有佛能为人免除这种苦。” 颠倒女人,这世间有二中人是身为稀有,如昙花一般难遇,一种是完全不作恶事的人,另一种是犯了罪即刻能忏悔,这两种人非常稀少。你既能至诚地忏悔,我当为你说《长寿经》,使你能免除无常鬼苦。颠倒女人,当知在未来世中污浊乱世时,若有众生造下诸种重罪如杀害父母、用毒药杀胎、破坏塔寺、出佛身血、破坏清净修行团体……,等五逆重罪者,若能够受持这部《长寿经》,书写、读诵、不论自己写或叫他人写可以灭除罪业,往生梵天。何况今天亲见我,颠倒女人你过去无量旷劫中种下种种善根,我今天因为你善问,而且殷勤忏悔,而转无上法轮,能度无边的生死大海,能与魔王波旬战斗,能摧毁魔王,我现在再为你演十二因缘法。 普光如来说完十二因缘法后说:“你今天能听闻此十二因缘法,已得佛性清净,现在你已可承担大法,你要好好思维。这个法就是——“守护一念”这一念便是菩提心,而这菩提即是大乘法,诸佛菩萨因为众生有不同根机的缘故所以分别说三乘法,而其实就近个只有唯一的这大乘法要。你要常常勤守着菩提心,不要忘失,纵使有五阴四蛇三毒六贼、一切诸种魔障来侵扰,始终不能改变这个菩提心。因为获得这个菩提心,可使法身如金刚,而心如虚空,不生不灭,即得无上正等正觉,而常乐清净,远离无常杀鬼与生老病死及诸种地狱之苦。” 普光如来说道这里,虚空中鬼使便说:“我幸闻世尊演说这个长寿法要,地狱因此刹那化为清净莲花,我如今要示现舍弃鬼使的境界,颠倒女人,当你得道之时愿你能度我。” 普光正见如来又告诉颠倒女人:“我今为你说十二因缘法(一切众生,实是本来清净,由于过去一念无明妄动,便有行为造作,有行为造业便有入胎之识。有入胎之识便有现生只胚胎,有了胚胎便具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出胎后,六根就会有六种触觉,有六种触觉便有六种感受。有感受便懂得爱,懂得爱之后,就会执着,极力去夺取,有所夺取,便会形成未来世之业因。有了未来之业因,就会领受来世之生。有生就必然会有老死,及一切忧愁悲伤苦恼。这就是十二因缘的顺生门。若是没有无明妄动,那里会有行为作业?没行为作业,那里会有入胎之识?没有入胎之识,那里会有胚胎这个色身?没有色身,就不会有六根存在。没有六根,就不会有六种触觉。没有触觉就没有感受。没有感受便没有爱。没有爱就不会有执着夺取。没有执着夺取,就不会有未来生之业因,没有未来生之业因,就不会有关来世之生。没有生,就不会有老死及忧伤悲苦。这就是十二因缘的还灭门。)及六度波罗密,(亦即是菩萨所修的六度,何谓六度? 第一、要广为布施,布施能度悭贪。 第二、要坚守戒律,戒律能度毁犯。 第三、时时忍辱,忍辱能度嗔恚。 第四、当行精进,精进能度懈怠。 第五、勤修禅定,禅定能度散乱。 第六、深明智慧,智慧能度愚痴。 六度具足方能达彼岸,缺一不成。你当受持,我再为你说一句过去诸佛成佛之偈语。”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颠倒女人听完佛所说法,心生欢喜豁朗明净。这是突然听到有一巨富婆罗门因患重病要人的眼睛和著药来医疗,所以叫僮仆到街巷中唱言:“有谁能忍痛卖自己的双眼,必当酬以千金珍宝毫不吝惜。”点到女人心中欢喜,心想:“我今天已从佛处得知《长寿经》,且已灭除自身恶业了悟佛性,又远离无常杀鬼及诸种地狱之苦,我应当粉身碎骨以报佛的慈恩。” 于是颠倒女人说:“我今年四十九岁,从佛那儿得闻《长寿经》,今天我愿粉身捐命来书写这部《长寿经》四十九卷,好让一切众生能够受持读诵,我愿卖眼来写这部经,我的眼是无须金银珠宝,只要为我书写四十九卷长寿经后,就直管拿去。” 这是天帝释化成四十九人,来到颠倒女人面前对她说愿为她书写这经,写完就将她的眼拿去卖,点到女人无比庆兴,削自己骨头作为笔,又割解肉体用鲜血为墨,给这四十九人书写,经过七日终于写完后这四十九人对颠倒女人说:“你曾许过我们写毕这经,愿将两眼给我们拿去卖婆罗门。”颠倒女人说:“你们尽可以挖出我的眼睛,卖了以后四十九人平分。” 突然这四十九人一起赞颂:“真是稀有啊!真是不可思议!颠倒女人削骨、出血,不惜自身性命来书写这经,我们不贪图你的眼睛,只愿你得道时不忘度化我们,我们愿来生常能与你共一处作善知识,以宣说这部经,救度一切罪苦众生。” 这时难陀龙王们以大威神力,用种种幻术盗取点到女人写的经,拿到龙宫中受持供养。点到女人一下子看不到《长寿经》,不禁哽咽流泪,而高速普光正见如来:“我削骨出血来写这部经,是要使这经流传,而今却忽然不见了,我心中的愁闷难忍啊!” 普光正见如来于是告诉点到女人:“你的经是八部龙王请去,现在正放在宫中受持供养,你应当欢喜,而不须抽闹。善哉!颠倒女人,你因写这部经的功德,当你阳寿尽时,必往生无色界天,受诸种快乐,且永远不再作女人身。 这是颠倒女人说:“世尊,我的愿望不是升天,而只愿生生世世能常遇到世尊您,且佛心永不退转,时时刻刻处处常为一切罪苦众生宣扬此法。”普光如来为了考验颠倒女人的决心便说:“你是在妄语吧!” 颠倒女人:“如果我是妄语,愿我像刚才一样被无常大鬼逼迫,而我若是真实至诚发心,则愿我身上的伤疮在佛面前愈合。” 颠倒女人因她的这个誓愿,身上的疮伤全部愈合。普光如来又告诉她:“你若能一心念佛,则不只是往生西方净土,而可从这一佛国至那一佛国至无量无边佛国,

文殊菩萨的故事电影

迦罗越愈想愈懊恼,愈想愈后悔:“唉!都是因为我习惯从外表去分别、执着的习气,才会当面错过大善知识。今天文殊菩萨以这样的外貌示现,不正是在教化我不能以貌取人吗?教化自己心性才是真实可贵的;能够面对种种外境不起任何分别执着,便是真正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