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夏部族因久居夏地而得名

文/牛汝辰夏部族,史书又称夏后氏,其冠以夏名,大概开始于启。启以前的鲧和禹,先秦文献多单称鲧和禹,或称“崇伯鲧”和“崇禹”;至于启,则单称启,或称“夏启”“夏后启”,是知夏族一名自夏启的时候始著称于世。但是夏部族何以命名为夏,是历来众说纷纭

夏部族因久居夏地而得名文/牛汝辰夏部族,史书又称夏后氏,其冠以夏名,大概开始于启。启以前的鲧和禹,先秦文献多单称鲧和禹,或称“崇伯鲧”和“崇禹”;至于启,则单称启,或称“夏启”“夏后启”,是知夏族一名自夏启的时候始著称于世。但是夏部族何以命名为夏,是历来众说纷纭,迄今未成定论。

一说夏人所建国家叫夏,因整个部族就称作夏部族。

如《史记·夏本纪》云:“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

”张守节《正义云》:“夏者,帝禹封国号也。

但夏王朝何以用夏为其国名,还是不得而解。

另一说认为夏部族因活动于夏地故得夏名,而夏地所在,其说不一。

章太炎《中华民国解》说:“夏之为名实因夏水而得,是水或谓之夏,或谓之汉······本出武都,至汉中而始盛,地在雍梁之际。

”但是,蒙文通先生谓“汉水名夏,为楚庄王以后事”。

就是说春秋以前汉水尚不称夏水,因此夏部族不可能因此水而得名。

又有人认为今山西夏县古称安邑,又称“夏墟”,或称“大夏”,应为夏部族的发地。

然而,“夏墟”也可能与“殷墟”属于同一性质,当为夏朝灭亡后的废墟。

夏部族仍以久居夏地而得名。

这个夏地应在古代阳翟即今河南禹县地区。

《史记·夏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夏亭故城在汝州郏城县东北五十四里,盖夏后启所封也。

”郏城县东北正当古阳翟境内。

《吴越春秋》也说:“启遂即天子之位,治国于夏。

”以上资料说明今河南禹县地区,至迟在启的时候起已成为夏人的活动中心,并且在这里建立起夏王朝国家政权,夏部族从此也著称于世。

夏部族既以久居于夏地而得名,那么今河南禹县当时必已称为夏地,至于何以称夏史书无解,我们推测当以此地古时盛产夏翟鸟而被称作夏地。

夏部族因久居夏地而得名今河南禹县古称阳翟。

阳翟一名的由来,当因古代此地多出翟鸟而得名。

按翟,许慎《说文·羽部》云:“山雉也。

”徐锴《说文系传》云:“古谓雉为翟。

”古代的翟鸟,又称作鸐,就是今天所说的山鸡。

古代有翟鸟多栖息于今河南伊洛河以南东至于江淮间山区,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引《本草嘉祜图经》云:“江淮伊洛间有一种尾长而小者为山鸡,人多畜之樊中,则所谓翟,山雉者也。

”阳翟在春秋时期又称作栎。

《春秋·桓公十五年》云:“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

”杜预注:“栎,郑别都也,今河南阳翟县。

《尚书·禹贡》云:“海岱及淮惟徐州······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

”孔颖达《正义》曰:“《释鸟》云:‘翟,山雉。

”此言夏翟,则夏翟共为雉名。

就是说夏翟和翟都是山鸡的名称。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引胡渭曰:“师旷《禽经》,‘五彩备曰翚,亦曰夏翟。

’注云:‘雉尾至夏则光鲜也’······郭璞《尔雅注》云:‘伊雒而南雉素质五彩皆备曰翚。

’《诗》云:‘如翚斯飞’,言其文之奂散也,翚即夏翟审矣。

”可知翟鸟是因其羽毛光泽鲜艳而称之为夏翟。

夏部族因久居夏地而得名夏翟在古代又单称为夏。

《春秋榖梁传·隐公五年》云:“榖梁子曰:舞夏。

”范宁《集解》云:“夏,大也;大谓大雉,大雉,翟雉。

”这里所谓“舞夏”即以翟鸟羽毛作舞具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