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九黎与三苗并非同族

文/苗利娟 陈钦龙摘要:学术界一般以屈家岭-石家河文化为研究三苗部落集团及文化来源的对象。有关三苗的来源,学术界一般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三苗来自九黎,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三苗原来就是居住在江汉平原的土著居民。通过对传世文献的考察,我们知道三

九黎与三苗并非同族文/苗利娟 陈钦龙摘要:学术界一般以屈家岭-石家河文化为研究三苗部落集团及文化来源的对象。有关三苗的来源,学术界一般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三苗来自九黎,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三苗原来就是居住在江汉平原的土著居民。通过对传世文献的考察,我们知道三苗的活动范围与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圈基本吻合。

结合考古材料及人种资料,可以说九黎不是三苗的主源,它只是被黄帝打败后退居到三苗地区,并与之融合。

考古学界与民族学界一直以屈家岭-石家河文化为研究三苗部落集团及文化来源的对象。

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存在于长江流域的一种不同于黄河流域的、自身有连续发展序列的文化系统,西至长江三峡,东至鄂东,北至伏牛山麓,南至洞庭与鄱阳两大湖间。

关于九黎的活动区域,史书未见记载,但有记载说蚩尤乃九黎之君,《逸周书·尝麦篇》载“蚩尤于宇少昊”,“宇”就是居住,也就是说蚩尤曾居于少昊之地吐活动于鲁西北一带。

有关三苗的来源,学术界一般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三苗来自九黎,“蚩尤九黎部落集团在同炎黄华夏部落战争中遭到失败之后,其中相当一部分部落成员向南退却,在江淮、江汉和洞庭、彭蠡间形成新的部落集团三苗国。

与此同时,在融合原来土著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三苗文化。

所谓屈家岭文化即应是三苗集团的文化遗存。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三苗原来就是居住在江汉平原的土著居民,“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即大溪文化和较晚的屈家岭文化以及更晩的石家河文化,都可能是三苗的文化遗存。

”九黎不是三苗的主源,它只是被黄帝打败后退居到三苗地区,并与之融合。

从目前的史料和考古材料来看,后一种观点是客观的,比较能让人信服的。

笔者试将历史文献与考古材料、音韵学、民俗学及人种学相结合,对三苗与九黎的关系进行探讨,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从文献来看三苗的来源三苗的活动范围据《战国策·魏策一》载:“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

”然《魏策》记的“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和实际方位相反,故《史记·吴起列传》云“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韩非子》亦云“三苗之君不服者,衡山在南,岷江在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皆变其左、右。

“彭蠡”一般指鄱阳湖,"洞庭”指洞庭湖,“衡山”是在长江以北,即今河南南部的伏牛山,“文山”大致应在鄱阳、洞庭间靠南部之地。

《吕氏舂秋·侍君览》载“尧战丹水之浦,以服南蛮。

”《史记·五帝本纪》载尧时“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

”《尚书地理今释》:“三苗今湖广武昌、岳州二府,江西九江府也。

”记载虽有差异,但三苗的活动范围应该就在鄱阳、洞庭、文山和伏牛山之间,与上所提文化圈十分的接近。

九黎与三苗并非同族言三苗是九黎后裔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国语·楚语下》:“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揉,不可方物。

……顓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

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以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叙天地,而别其分主者也。

”(《史记·历书》略同)“九”非实数,乃言数多意,代表众多的部落。

“三苗复九黎之德”韦昭解为“行其凶德,如九黎之为”,这是对的,但其后却言三苗之民即“九黎之后”,这就不妥了。

从“三苗复九黎之德”,我们并不能看出三苗就是从黎氏发展而来。

《伪孔传》也曾言“三苗之君效蚩尤之恶”,这也只能说三苗像九黎一样坏而已。

正是由于九黎融入了三苗,在华夏人眼里就成为一丘之貉,故提起三苗之恶,必言九黎、蚩尤。

另《尚书·周书·吕刑》云:“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尻,夺攘矫虔。

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

”这里也只是将苗民与蚩尤并提,说明二者都十分的暴虐,并无提及苗民为蚩尤之后,只是孔安国疏引郑玄说:“苗民,即九黎之后。

关于“苗民弗用灵”的“灵”的解释,历来学者意见不同,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

一种引《礼记·缁衣》“苗民匪用命”,认为“灵”与“命”相通,义为政令,认为苗民不服从统一政令,自制五刑,故遭灭族;另一种引《说文·玉部》“灵,巫也”,认为正是因为三苗的巫教与中原不同,才导致被骂“弗用灵”。

此外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提到孙星衍的观点,他说:“按《诗笺》云:‘灵善也’与‘令’通义。

‘弗用灵’,当是弗用善以治奸民。

然解释为“政令”或“善”都不得其本义。

设想一下,在当时尚未有国家的情况下,苗民为何要服从华夏人的政令?苗民“弗用善治奸民”与华夏人有何关系?而文献中有关苗民宗教习俗的记载甚少。

但从考古发掘来看,此地居民尚红重彩,与宗教活动相关的器皿多用红陶,其所代表的习俗和宗教活动确与中原地区不同,中原地区以龟甲、兽骨作为通灵占卜的工具,而在南方,特别是屈家岭一石家河文化分布地带却鲜见此类物。

将“灵”释为“巫”确有合理之处。

《国语·周语下》载太子晋谏周灵王曰:“王无亦鉴于黎苗之王”,此以“黎苗之王”为言,表达的应是“黎之王、苗之王”,黎、苗是作并列的族属处理的,不能将“黎苗”认定为一个族属。

当时九黎和三苗是同时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