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闽语人群起源于中原

文/李辉【摘要】分子人类学用DNA材料和计算生物学方法解答了很多人类学的问题。对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族群,侗傣族群和马来族群。分子人类学研究发现他们有共同的起源——百越族群,所以可以定义为“澳泰族群”。闽越是这个族群历史上重要的一支

闽语人群起源于中原文/李辉

【摘要】分子人类学用DNA材料和计算生物学方法解答了很多人类学的问题。对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族群,侗傣族群和马来族群。分子人类学研究发现他们有共同的起源——百越族群,所以可以定义为“澳泰族群”。

闽越是这个族群历史上重要的一支,曾经是福建的主体民族。

通过对现代福建和其他闽语人群的分子人类学研究,结果并没有看到闽越的结构。

闽语人群基本都是来源于北方的汉族移民。

所以可以确定历史上的闽越族在福建地区基本上已经消失。

我们近年的研究中,百越族群的调査工作已经开展得非常深入。

现代百越族群的遗传结构已经基本厘清。

从Y染色体看来,侗傣族群和马来族群基本都是百越的后裔。

所以遗传结构上,我们把古代的百越族群和现在的后裔都称为“澳泰族群”。

Y染色体DNA显然是研究较小区域内的族群关系的最佳材料,对于东亚各个族群之间的关系,其他的DNA区段很难做出清晰的结构。

而Y染色体的各个类型(单倍群)却分布于不同的族群,相互之间又有明确的渊源关系。

东亚的主要Y染色体类型是O型,其下又有三个亚型(01,02,03),其中O1是澳泰族群的特征类型。

各亚型之下又有次亚型,以及更多的突变类型可以追寻群体之间的遗传轨迹。

对于“澳泰族群”的起源地,从Y染色体结构分布看来,应该在两广一带,并以此向四周扩散。

福建古代的闽越也是百越的一个分支,在澳泰族群中处于何种地位?现代的福建人在汉族中也是比较独特的民系,与闽越族到底有什么关系?本文拟就通过Y染色体的研究结果,来解答福建的群体来源问题。

—、闽越的历史和汉代的强制移民澳泰群体在福建大部分地区的定居,应该是在广东和台湾之后,浙江之前。

除了福建最南部的部分地区之外,福建的澳泰群体在历史上主要被称为闽越。

在秦汉之前,闽越据山川之险,很少受到外来的干扰。

直到秦朝统一中国的时候,中央的统治才涉及这一区域。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闽越国被彻底消灭了,闽越从此从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失踪了。

闽越的老百姓到哪里去了?他们留在当地。

被同化了呢,还是离开了福建,流散到他处。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闽越族人自然不是在闽越国成立后才出现的,他们很早就居于闽江流域。

其历史按前文的推算可能有上万年。

《周礼》、《山海经》等先秦典籍已明载商周时期福建先民“七闽”部族已在福建活动。

而且通过多年的考古发掘,全省九地市基本上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物,这充分说明先秦的“七闽”部落遍布在福建各地。

所谓“七闽”不见得就是七个部落,可能仅仅虚指部落种类的繁多。

当时并没有方国的建立,所以福建的社会可能还处于部落联盟的状态。

闽越国的建立是福建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公元前334年(周显王三十五年),楚国打败越国后,越国的势力从吴国退回到浙江。

“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这些纷纷自立的越国王子王孙中,就有迁入福建为王的,是福建的一次人口大迁入。

《史记·东越列传》称秦汉的闽越王无诸为“越王勾践之后"。

越王的二儿子无诸据福建而自立闽越王。

前223年秦国灭楚后,无诸被废为君长,在福建设闽中郡(今福州)。

前202年,秦灭汉立后,恢复闽越国,无诸依旧统辖原闽中郡地区。

后,汉朝相继命闽越国的两位君长为南海王和东海王(都东瓯)。

至此,原来的闽越被一分为三后,三者互相竞争和猜忌。

闽语人群起源于中原汉文帝时,南海国最早被灭,臣民被迁往上检(今江西清江县)。

前138年闽越发兵攻打东瓯国未遂,东瓯国在汉武帝的帮助下举国内迁,归为汉民,其原国土即为闽越所占。

如此纷争,在前135年闽越攻打南越时,由于闽越王邹郢被其弟余善所杀而暂告一段落,降于汉的余善被封为东越王,无诸之孙丑被封为越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