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真实的微子:盟誓拥周、派族人参与伐纣

文/陈立柱依据现在掌握的资料,笔者认为封建微子的是武王而非成王。(一)微子不称“宋公”,说明接受成王之命者不会是微子,他也不曾主祀殷先人。《书序》云:成王“命微子启代殷后,作《微子之命》。”今存《微子之命》中有这样一句:“庸建尔于上公,尹兹

真实的微子:盟誓拥周、派族人参与伐纣文/陈立柱依据现在掌握的资料,笔者认为封建微子的是武王而非成王。微子不称“宋公”,说明接受成王之命者不会是微子,他也不曾主祀殷先人。《书序》云:成王“命微子启代殷后,作《微子之命》。

”今存《微子之命》中有这样一句:“庸建尔于上公,尹兹东夏”,明说封宋时是命为“上公”的。

《逸周书·王会解》述成周之会时“堂下之右,唐公、虞公南面而立焉;堂下之左,殷公、夏公立焉。

”可见成周之会时,宋之国主是以“公”的身份入朝的,而文献从无记载微子称公之例。

不仅如此,《史记·宋微子世家》明言,第一个称名宋公者为微子之侄、微仲之子稽,而不是微子兄弟。

若是微子接受了成王之命而不称名宋公,这是讲不过去的。

《礼记·乐记》孔疏:“其实封为五百里在制礼之后,故《发墨守》云:‘周公六年制礼作乐,封殷之后,称公于宋’,是也。

”郑玄注亦云:“投,举徙之辞也。

时武王封纣子武庚于殷墟,所徙者微子也。

”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武庚受封时武王徙微子出其旧地,别有所封;二是周公曾更封宋而大其地,说明周公所封与此前又不同,有所扩大;三是“称公于宋”,按之《宋微子世家》,正是微子之侄稽第一个称名宋公的。

王国维说,商、宋声相近,宋公即商公,名宋公即商公才有资格续殷先祀,而微子一系正是在稽当位时才称名宋公、代替武庚续殷先祀的,微子时还是武庚祀商,武庚败后才是宋之国主续殷先祀。

不名宋公说明微子未尝主祀殷先,而其封地也绝不会是宋;既曰徙封微子,则微子不可能在原封地为殷长侯了。

宋之宗庙不在商丘,也说明微子不居其地。

微子为宋之始祖,始祖所居即是宗庙所在,宋之宗庙不在商丘而在薄邑,说明微子只是居薄不曾都宋。

而自薄邑徙至商丘,方可谓之“更封而大其地”。

古之封赏必于宗庙,成王时微子若不死年岁至少已在百岁左右,过于老迈,不可能至宗周接受周公成王的册命,以及参加成周之会。

关于微子的年岁情况,文献是透露出不少信息的。

1.《尚书·微子》记载微子去纣前与太师、少师有一番谈话,请问太师自己该如何是好。

微子的话中有这样一句:“吾家耄逊于荒?”马融注:“卿大夫称‘家’”,郑玄:“耄,昏乱也,”孙星衍疏云:“谓我年耄,将遁于荒远以终老”。

《礼记·曲礼》:“八十曰耄”,郑注:“耄,惛忘也”,年老自然惛忘。

可见,微子谋去纣时,年届80,已是年老惛忘之岁。

2.《微子》中还有一句话:“我旧云刻子,王子不出”。

这一句话旧注大都认为是太师之言,虽解释各种各样,皆不甚通顺。

《论衡·本性》则属之微子,云:“微子曰:‘我旧云孩子,王子不出,’纣为孩子之时,微子睹其不善之性。

性恶不出众庶,长大为乱不变,故云也。

”王充明说这是微子说的话,孙星衍从之,皮锡瑞甚至批驳不信汉人遗说者,非是信而好古、不知盖阙之意。

王充引此文是说纣王很小的时候,微子已看出他的本性不好。

既曰纣为“孩子”,则微子已成年可知,彼此相差至少在15—20岁。

3.据《左传》哀公九年、《史记·宋微子世家》等,微子为帝乙长子,纣为少子,《吕氏春秋·当务》甚至说:“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

”意思是说,和二位兄长相比,纣的年龄很小。

这与王充所引微子以长者口气言纣小时候的情况相一致。

4.微子长于纣,则纣的年龄也有助于推断微子的年岁。

纣王在位,《今本竹书纪年》谓之52年,《帝王世纪》与夏商周断代工程判为30年,以其15—20岁始居王位,50年后则在70岁上下,30年后也在50岁左右。

其小时微子已见其本性不好,以相差15—20岁计,则纣之亡年,微子多则90岁上下,少也在70岁以上。

这是据纣之在位时间提出的推断,说明微子去纣时自言已在耄耋之年,不是没有根据。

马融注《论语·微子》甚至说:“微子见纣无道,早去之”,很早就离开了纣王廷。

其时已80岁,至纣之亡年又有不少岁月矣。

到成王六年周公更封宋时,微子若未死,则其年岁至少已在百岁左右。

古之人年龄近百岁,可谓老之至也,能千里迢迢赴宗周应周公成王的册命,又能在成周之会的堂阶下站立数个时辰不倒,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事。

就是微子的下一辈人(70岁左右)应付这样的奔波也不能说不够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