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帝尧始封地在今河北唐县

文/金岳易水左右是天鼋族高辛氏子唐尧故地。唐尧是黄帝曾孙帝喾高辛氏子,史家因并称帝喾、帝尧所处时代为“俈、尧之时”。(见《管子·侈糜》)《大戴礼记·五帝法》记孔子说:帝喾为玄嚣之孙,蟜极极之子也,曰高辛,帝尧是“高辛氏之子也,曰放勋”,与《

帝尧始封地在今河北唐县文/金岳易水左右是天鼋族高辛氏子唐尧故地。唐尧是黄帝曾孙帝喾高辛氏子,史家因并称帝喾、帝尧所处时代为“俈、尧之时”。(见《管子·侈糜》)《大戴礼记·五帝法》记孔子说:帝喾为玄嚣之孙,蟜极极之子也,曰高辛,帝尧是“高辛氏之子也,曰放勋”,与《尚书·尧典》:“帝尧曰放勋”相合。

《史记·五帝本纪》:“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

可证帝尧是黄帝天鼋氏族高辛氏之后,本姓姬氏,《帝王世纪》:“帝俈高辛,姬姓也”可证。

帝尧既为高辛氏子亦当为姬姓。

《路史·后纪》:“帝尧陶唐氏,姬姓。

”注:“尧姓姬,缶于帝喾”。

虽《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以“尧母庆都,盖天帝之女,寄伊长儒家,年二十无夫…赤龙与庆都合而生尧”。

《隶释·帝尧碑》、《咸阳灵台碑》等都有此说,皇甫谧因说:“尧姓伊祁氏”,“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於伊长儒之家,故以所居为姓也”。

尧称唐尧是在封唐以后。

唐本为古氏族名,古有“有唐氏”,《鹖冠子》:“尧伐有唐”,知尧伐灭有唐氏以后,因有唐氏故地而受封,故称唐尧,亦称陶唐氏,《世本·帝系》:“帝尧封于唐,号为陶唐氏”,以别于“有唐”。

陶、有治意,《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杜注:“陶唐、尧所治地”,是陶唐氏因治唐而得名,故《尧典》释文:“尧、唐帝名”。

尧初封为唐侯,《尚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孔传:“尧年十六,以唐侯升为天子”;《帝王世纪》:“帝挚登帝位,封异母弟放勋为唐侯。

唐侯德盛,诸侯归之”。

可见尧在未称帝以前已为“唐侯”,甲骨文有“侯唐”(《库》200)即唐侯,是孔安国之说必有所据。

尧封唐以后,陶唐氏族部分西迁。

《左传》昭公元年祝:高辛氏有二子,曰阏伯、实沈,曰寻干戈。

帝尧“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实沈迁到太原以后,陶唐氏族相继西迁,与实沈族众合称唐,这是太原称唐之始。

至周封叔虞于晋,仍称“唐叔”或“唐公”(见晋公墓铭),《路史·餘·论》:“晋阳县北二里,亦有故唐城,云:尧所筑,即燮父之徙”。

晋范宣子说:“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可知陶唐氏族在太原是虞舜以前的事,而遗风至周,《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请观周乐,…为之歌唐,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

尧时属地颇广,《尸子》:“尧南抚交趾,北怀幽都,东西至曰之所出入”。

幽都山在无终山西侧,《山海经·北山经》“毋逢之山…西望幽都山”,毋逢《北坎三绿》作“无逢之山”,即无终之音转,是幽都山在无终山西。

帝尧陶唐氏的始封地,《山海经·海内经》:有“陶唐之丘”,郭璞注:“陶唐,尧号”。

《世本》既说:“帝尧封于唐”,《帝王世纪》又说:“挚封;异母弟放勋为唐侯”。

这个唐地应在何处?有说在河北唐县;有说在山西太原,还有说在山西平阳。

《路史·国名纪》(丙),“唐国,即中山,今定之新乐与唐县俱是…东有尧故城。

后都平阳安邑,亦皆曰唐;平阳丹朱封也”。

按《左传》哀公六年记孔子引古本《夏书》有:“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

孔云:“陶唐、帝尧氏,都冀州”,知冀方即冀州,《虞书·舜典》:“肇十有二州”。

孔传:“禹治水之后,舜分冀州为幽州、并州”。

幽、并在尧以前统属冀州,《淮南子·地形训》:“正中冀州曰中土”。

《说文》:“冀、北方州也”,冀州在北方,《禹贡》:“冀州…恒、卫既从”,疏引《地理志》:“恒水岀常山上曲阳县,东入滱水;卫水岀常山灵寿县,东北入滹沱河”。

是冀州的恒,卫二水均在河北曲阳、灵寿县到滹沱河之间。

《水经》“滱水出代郡灵丘县高氏山”。

郦注:“山上有石铭题言:冀州北界,故世谓之石铭陉"。

《元和郡县图志》:“石铭陉岭在灵丘县西北八十里”。

可知冀州北界在今灵丘县西北。

《山海经·大荒东经》:“黄帝战蚩尤,乃命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逸周书·尝麦》:“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执蚩尤杀之于中冀”。

“冀州之野”和“中冀”,都在涿鹿之野,可见古代于今昌平县到灵寿都属古冀州范围。

庚甲卜辞:“奠其奏唐,惟旧唐大京必”(《屯南》4343),“旧唐大京”当为唐尧的旧都,《禹贡》:“冀州”孔传的“尧所都也”,疏:作“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