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考古学意义上“最早的中国”在陶寺

文/张国硕近年来,伴随“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和夏文化探索进程,学界提出了“最早的中国”或“最初的中国”问题,一些学者对何时、何地为“最早的中国”或“最初的中国”各抒己见。较早提出并加以系统论证的是许宏先生,其在《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等

考古学意义上“最早的中国”在陶寺文/张国硕近年来,伴随“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和夏文化探索进程,学界提出了“最早的中国”或“最初的中国”问题,一些学者对何时、何地为“最早的中国”或“最初的中国”各抒己见。较早提出并加以系统论证的是许宏先生,其在《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等著作以及多篇论文中,明确提出“二里头国家”是广域王权国家,是“最早的中国”。继许宏之后,何驽先生鉴于陶寺文化的诸多考古新发现,提出陶寺遗址是“尧都平阳”,是“最初的中国”。

二者坚持自己的观点,热心者甚至在2016年组织专场辩论会,邀请许宏、何驽到北京大学直接现场“对决”,并用网络直播方式扩大影响,其关注人之多、争辩之热烈在近年史前夏商考古领域实属罕见。

此外,其他学者在此前后也不同程度地加入到研讨的行列之中。

回顾分析有关研究历史可以发现,之所以学界对“最早的中国”问题的看法分歧严重,除了史学观、研究方法有明显差异之外,主要还与不同学者确定的“中国”涵义不同有着直接关系。

如有学者是按照“王权国家”的形成判断何者是“最早的中国”,有的学者则是按照地理位置“居中”判断哪一个地方是“最早的中国”,还有以现存古代文献明确记载有“中国”一词而确定何处是“最早的中国”,更有以考古发现判断某一阶段的某一文化或文化圈是“最早的中国”。

笔者在学习、领悟诸位学者的高论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有关“中国”的概念十分复杂,而且其涵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

研究者应首先全面理解、掌握有关“中国”的涵义,还要确定出判断“最早的中国”的标准,进而区分出不同涵义基础上的“最早的中国”。

本文拟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希冀推动有关“最早的中国”问题研究的深入发展。

“中国”的涵义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一词涵义相对简单,一般不作他用,主要是指“国家”,专指中国之全部领土,具有地域、文化、政治、民族上的特定含义。

古代的“中国”一词,其涵义则较为复杂,且前后发展演变特性十分明显。

总结古代文献和当今学界研究动态,可以发现有关早期“中国”一词的涵义主要有五种,其中文献记载至少有四种涵义,当今学界的论述至少有一种。

“中国”涵义Ⅰ:地域意义上的中国,是指中心区域,即“天下之中”,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夏”含义相近。

古代华夏族群活动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为是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最初主要是指以今河南省为中心的区域,后来随着华夏族群、汉族群活动范围的扩大,黄河流域乃至更广泛的区域被称作“中国”。

西周文献有明确的地域意义上的“中国”观念。

如《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

”这里是说,上天既然已经把“中国”的臣民和疆域赐予周先王,当今的周王只有施行德政,教导殷顽民,使其心悦诚服,以此完成先王所承受的大命。

这里的“中国”特指一定的区域,应为殷商王朝的中心地区。

汉代以后文献常见地域意义上的“中国”,其范围有所扩大。

如《史记·天官书》:“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

”此“六国”当包括齐、楚、燕、韩、赵、魏等诸国区域。

《晋书·宣帝纪》:“孟达于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

”此“中国”显然是指三国时期的魏国版图。

此外,《尚书·召诰》称“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逸周书·作洛解》有“(周公)及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的记载,《汉书·地理志下》云“周公营洛邑,以为在于土中,诸侯蕃屏四方”,此等“土中”即“中土”,虽然与“中国”说法不同,但意思是一致的,都是强调伊洛一带为“天下之中”,即“中国”。

“中国”涵义Ⅱ:都城意义上的中国,是国家政治中心的别称,专指都城、都邑、京师。

如《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惠此京师,以绥四国。

”《毛传》:“中国,京师也。

”这里的“中国”与“京师”涵义相同,特指周王朝的都城。

东周文献常见以“中国”代表都城的记载。

如《孟子·万章上》:“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

”孙爽《疏》:“所谓中国,刘熙云:‘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

’”这里是说舜到帝尧之都——“中国”继承“天子”之位。

又如《孟子·公孙丑下》记载一段齐王对大臣说的话:“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

”是说齐王想在国都之中给孟子单独建一个馆所,送万钟的粮米来供养他的弟子。

再如《国语·吴语》记载越国在分析吴王夫差必败时说:“吴之边鄙远者,罢而未至,吴王将耻不战,必不须至之会也,而以中国之师与我战。

”韦昭注:“中国,国都。

”这里是说吴国必然会以国都中的兵力与越国作战。

“中国”涵义Ⅲ:族群文明意义上的中国,即天下文明的中心。

因古代华夏族群和后来的汉族多建都于黄河流域,政治优越,经济、文化发达,文明化程度远超于周围四边之地,是四方仿效的榜样,故称其所在地为“中国”,以对应周边地区的“四夷”。

如《战国策·赵策二》:“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艺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