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发挥高校在新兴产业中的协同创新作用_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

在全球化、多极化发展的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曰趋激烈,“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高等教育毫无疑问在这一竞争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当下,各个国家都在促进大学创新角色的转变中不遗余力,纷纷出台激励政策,推

在全球化、多极化发展的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曰趋激烈,“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高等教育毫无疑问在这一竞争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当下,各个国家都在促进大学创新角色的转变中不遗余力,纷纷出台激励政策,推动高教在新兴产业中发挥协调创新作用。

 在协同创新方面,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可以给予我们有益借鉴。美国高等教育置身于一个种族和文化多元的土壤里,许多大学建立了各种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的研究中心,为整合各种力量协同合作创新提供了很大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尤其值得推介的是麻省理工学院能源研究计划(MITTEI)。

 2005年5月,这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苏珊提议成立一个能源项目。2006年9月麻省理工学院能源研究计划(MITTEI)正式启动实施,其使命是联合科学、革新与政策去改变世界能源体系。它主要包含了4大项目:

 一是“研究项目”。研究项曰致力于创造性地应对全球面临的一系列能源挑战。通过这些研究项目,麻省理工学院能源研究计划(MITTEI)使麻省理工学院世界一流的研究团队与负责把合作产品引入能源市场的行业最优秀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跨学科团队中有科学家、工程师、经济学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管理和创新专家、社会科学家,各种知识的交融与碰撞,不同领域的交流与对话,有利于创造性地解决行业面对的复杂与核心问题。通过这些领域创造性的研究,为迎接21世纪的能源挑战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通途。

 二是“教育项目”,该项目通过教育和校内活动吸引对能源和相关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进来,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去应对许多与能源问题相关联的科技、社会和政治挑战,提供跨学科的学习机会以及课堂外的学习和研究机会。为了将来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该项目还注重培养未来的能源领袖,从而改造世界能源体系。该项目成立了一个能源教育工作组,其成员除来自各个院系的教师外还有两个学生代表,该工作组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机会发展,为学生量身定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是“校园能源管理项目”。该项目把校园作为一个节约能源的实验场所,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能源系统升级,学生经营减少能源使用和排放物的项目,校内测试具体的创新措施等等。该项目成立校园能源工作组,利用最新的技术和吸引最优秀的研究人员参与建设绿色校园,进行可持续的能源实践。通过5年的努力,该工作组就为学院在能源花费上节约了上百万美元。

 四是“扩展项目”。麻省理工学院能源研究计划(MITTEI)还为政策制定者和公众提供能源信息和分析。比如举办关于能源政策的一系列讲座和学术研讨会等。

 麻省理工学院能源研究计划(MITTEI)制定后得到迅速推进,在近年来美国“能源独立”国策的确立及实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探究其大获成功的原因,主要得益于其优化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

 该研究计划设有4种会员:创始会员,支持会员,准会员,附属会员。创始会员包括壳牌、英国石油、意大利埃尼等3家公司,每个创始会员每年提供5百万美元;支持会员有美国雪佛龙公司等12家,每个会员每年提供1百万美元。同时该计划还成立了执行委员会和治理董事会。执行委员会由麻省理工学院主管科研的副校长、该研究计划教授主席、重点研究项目的负责人、所有的创始会员以及轮值支持会员组成。执行委员会每年集中一次审核MITEI的进程,为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提供战略咨询和报告。治理董事会由创始会员、支持会员、教授主席、麻省理工学院能源理事会、重点研究项目的负责人组成。董事会评估麻省理工学院能源研究计划研究范围,为能源研究发展基金提供项目咨询等等。该研究计划的基础部分是能源理事会,其成员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所属的5大学院,接受校级领导层的领导。而与校级领导层平行的还有一个外部的咨询(顾问)委员会,其24名成员来自全球著名公司、大学、基金和非政府组织等等。

 可见,麻省理工学院能源研究计划,其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都充分吸收、整合、凝聚了学校、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有效地发挥了各方面的作用,从而使该计划的协同创新不断取得成果。

 我国今年3月份也颁布了一个“2011计划”,亦即《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这一计划通过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与体制,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大力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作为顶层设计,其对我国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协同创新的理念和实践也已验证,当今科学技术更鲜明地呈现出既高度细化又高度综合的态势,许多大型创新项目必需众多学科、大型团队的协同参与才能完成,许多科技产品必需从研发、转化、生产到营销的一条龙协同工作才能问世。

 ——协同性的内部机制是基石。协同创新所针对的都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大型科技项目。其中,创新是目标,而协同则是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因而建立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性机制是实现协同创新的基石。类似于麻省理工学院,很多大学都在开展解决现实问题的跨学科研究和教学,但是建立跨学科工作的良好内部机制并非易事。美国大学在跨学科研究方面有悠久传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更大型的开拓陆的跨学科研究计划不断出现。麻省理工学院能源研究计划由一整套的项目组成,其覆盖面不仅涉及研究和教育,还延伸到校园能源管理以及对外拓展项目。该计划自动接纳企业合作项目,从而确保感兴趣的企业伙伴参与进来并做出贡献,同时在整合各种力量解决能源相关问题方面作出了许多创举。这一切都得益于一个良好的内部机制。麻省理工学院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良好的协同性机制才能使协同创新有所创获,才能使合作与交流顺利进行。

 ——优秀的领导团队是关键。随着大学与企业大范围的合作不断增加,如何围绕某个核心主题把众多的企业伙伴与多元化的学术群体聚集起来进行协同创新,是大学面临的一个急迫挑战。麻省理工学院能源研究计划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它的顺利运行缘于“在白上而下的机会创造和自下而上的思想产出之间建立很好的平衡”。这需要两种类型的领导者:第一种——为了领导和实施这样的计划,需要非常优秀的学术人员。他们不仅深受学术共同体的尊敬而且受到学术外的利益相关者的信任。第二种——优秀的校长、副校长、院长等组织领导也极其重要。他们敏锐的思维、前瞻的眼光、博大的胸怀、缜密的组织能够有效地影响规章制度和运行程序,动员学校更多的群体参与,同时提升与企业的对话水平,从狭隘的委托研究转变为更长远的研究合作。

 ——多元化的创新理念是源泉。首先,创新需要差异和多元的文化。人们往往在日常的王作、学习和生活中比较推崇“有共同的语言”,比如人们更喜欢与自己有着共同经历和专业背景或者身份的人员一起工作。然而,许多研究都表明,同质性的团队常常具有趋同性思维而缺少求异性思维,其优势在于善于执行既有的 工作计划 ,但完成创造性的工作则往往比较困难。所以要想有所创新,需要特别注意团队成员的多元化,把有着不同经验、个性、专长和观点的人们“兼容并蓄”地聚集起来,从而在工作中创建一个多元而又差异化的文化土壤。其次,创新需要对话。与其说有效工作需要对话,不如说对话本身就是工作。对话是创新的前提和源泉,围绕某一共同目标,不同的人在争辩中相互说服、相互启发,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在碰撞中相互交锋,从而激发出创新的灵感火花。这样才能给创新带来机会。因此,在大学里为对话、互动和合作创造条件就如同大学需要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宿舍——它们具有同等重要性。

 总之,无论是内部机制、领导团队还是创新理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能源研究计划都给我们带来不少有益的启示,这对江苏高等教育顺利实施“2011计划”、更好发挥在经济社会特别是新兴产业科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无疑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顾冠华系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总编辑、研究员,肖地生系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副编审)

 责任编辑:汤建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