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虞为何被视为首个独立王朝

文/王钧林舜是东夷人的杰出首领。舜,又称虞舜。舜与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虞,是有虞氏建立的国家。人们习惯上称其国曰虞,称其族曰有虞氏。舜是虞国国君,所以称虞舜。有虞氏建立的虞国,最初只是一个方国。张学海先生指出:舜是东夷人,虞国是个东夷古国

虞为何被视为首个独立王朝文/王钧林舜是东夷人的杰出首领。舜与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虞,是有虞氏建立的国家。

人们习惯上称其国曰虞,称其族曰有虞氏。

舜是虞国国君,所以称虞舜。

有虞氏建立的虞国,最初只是一个方国。

张学海先生指出:舜是东夷人,虞国是个东夷古国。

文献与考古资料相互参证,可知虞国在山东最西部的阳谷、梁山、郓城、鄄城包括河南台前、范县诸县地,其西界已进入河南极东北部,但领土主要在今山东辖境,至少虞舜时已经在这地区。

虞国何时建立?今已不能确知。

但是,虞国的世系尚大致可考。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给出了舜以前的虞国世系:重华(舜)一瞽叟一桥牛一句望一敬康一穷蝉一颛顼一昌意。

司马迁把有虞氏纳入黄帝系统,或许受到了《国语·鲁语上》所记的“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的影响。

这并不奇怪,战国秦汉时人梳理古史系统,往往将夷夏两系归并为黄帝一系。

早在司马迁之前,《国语·郑语》记载了西周末年史伯的一段话:“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

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

”这里提到的虞幕,在《国语·鲁语上》也有记载:“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

”由此看来,幕是有虞氏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之所以称虞幕,很可能是因为幕建立了虞国。

昌意是黄帝之子,属于黄帝系统,不能与东夷人有虞氏的系统对接。

宋人罗泌作《路史》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在《余论七·吕梁碑》中指出:碑中叙纪虞帝之世云:舜祖幕,幕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乔牛,乔牛生瞽叟,瞽叟生舜,命禹行水道吕梁,特此节完备为可考质之于传,惟无句望,且一不言出自黄帝,谅得其正。

吕梁碑属汉代,其叙述有虞氏的世系,与《史记》比较,有三个特点:一是将幕排在穷蝉之前,确认幕是舜之祖;二是不言虞舜出自黄帝;三是敬康之后缺句望一世。

句望,《大戴礼记·帝系》作句芒。

吕梁碑不将虞舜世系纳入黄帝系统,许多学者认为是正确的。

春秋时人多认为有虞氏出自颛顼,属于颛顼之后,如《国语·鲁语上》所说“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又如史赵评论舜之后裔的封国陈说:“陈,颛顼之族也。

”而在叙述有虞氏世系时,又往往从幕说起,如史赵接着“陈,颛项之族也”之后,说:“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

综合以上资料和考证,我们可以确认有虞氏下迄于舜的大致可信的世系是:颛项⋯⋯幕一穷蝉一敬康一句望一桥牛一瞽叟一舜。

这个世系自幕以下,也是虞国世系。

虞国在舜之前,只是方国林立中的一国,其内部的详细情况,今天已不能确知。

到了夷夏合作治水时期,首先是唐国的首领尧出来主持治水的事业。

出于治水的需要,尧联合夷夏两方面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固的方国联盟。

在治水过程中,舜脱颖而出,继尧之后主持夷夏方国联盟。

值得注意的是,尧舜主持夷夏方国联盟,为政风格迥异其趣。

尧时,夷夏方国联盟只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尧以其个人的才能与魅力在方国联盟中发挥“共主”的作用,而尧所在的唐国并未在其中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似乎唐国安于现状,没有扩张与崛起,也没有经历从方国到帝国的转变。

到了舜的时候,舜加强了夷夏方国联盟权力机关的建设,并且趁机大力扩张虞国的势力,抬升其地位,使得虞国政权与夷夏方国联盟政权合而为一——这时,虞国不再是一般的方国了,而是一个高居于万邦之上,能够号令万邦、“协和万邦”的大国了。

这样一个大国,由于是第一次出现,给予人们以深刻的记忆,以至于人们常常将其与后来出现的夏、商、周相提并论,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朝、代三者合一的政权形式。

真实的历史是复杂的,记述的历史同样是复杂的。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忆或梳理先前的历史,往往有“唐虞”、“虞夏”、“虞夏商”、“夏商周”、“虞夏商周”等等不同的说法。

很可能在古人眼里,唐、虞、夏、商、周都是“大一统”的王朝。

而在我们看来,唐似乎不具备独立为一个国、朝、代三者合一的资格,理由已见上述。

对于虞,徐鸿修先生的意见值得重视,他说:《左传》《国语》中虞夏商周四代连称的文句不胜枚举,而且多是转述春秋时人的对话,我们不能因为这两部书成书于战国时代便断定其中所记春秋时人的对话统统是战国时人的假讫。

况且,“三代”是一个随时代迁移而变动的概念,春秋时人基于西周已亡而东周仍存的事实,当谈话须要分辨周亡或周续的不同角度时,就曾经分别使用“夏商周”和“虞夏商”两个不同的“三代”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