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夏商周之前还有个虞朝

文/王树民我国古代历史上,世人通称的是夏、商、周三代,某些古籍或称虞、夏、商、周四代。夏代以前,明确称道的政治事迹,只有尧、舜、禹相禅让一事,并说舜在位五十年;而夏、商、周各传位数百年,称帝王名号者都在十人以上,有虞氏作为一个朝代而言,似乎

夏商周之前还有个虞朝文/王树民我国古代历史上,世人通称的是夏、商、周三代,某些古籍或称虞、夏、商、周四代。夏代以前,明确称道的政治事迹,只有尧、舜、禹相禅让一事,并说舜在位五十年;而夏、商、周各传位数百年,称帝王名号者都在十人以上,有虞氏作为一个朝代而言,似乎十分勉强。《韩非子·显学》说:“虞夏二千馀岁。

”按照这种说法.有虞氏决非只有一代五十年。

由于虞代可知之事甚少,致使世人将其处之于可有可无之间,所出有虞氏在历史上的地位,很有必要探个究竟。

可以先从有虞氏的世系说起。

《国语·郑语》记载西周末年史伯日:“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

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保于百姓者也;周弃,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人者也,其后皆为王公侯伯。

”按照这个说法,幕、禹、契、弃都是本族中最有地位的人。

不过到后来,禹、契、弃常被人称道,而虞幕却很少有人提到了。

《国语·鲁语上》记有春秋中期展禽的话:“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

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

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

高圉、太王,而帅稷者也,周人报焉。

”在这个说法中,幕的地位是和杼、上甲微、高圉、太王相当的,也就是说幕还不是有虞氏的始祖。

《左传》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晋国的史赵说:“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寘德于遂,遂世守之,及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

”在这个说法中,虞的世系很长,舜与遂二人尤为出众.至于瞽瞍.也不是像后世传说中的那样顽固不化。

又《左传》昭公三年(公元前539年)记晏婴之言:“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

”这都是有虞氏可以考见的几个名号。

《史记·陈杞世家》《索隐》引《世本》云:“陈,舜后。

”宋衷注云:“箕伯、直柄中衰,殷汤封遂于陈以祀舜。

”是虞遂为夏殷间人,箕伯、直柄犹在其前,当为夏时人;伯戏在其后,则已入殷代。

《左传》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记载,少康为寒浞之子浇所迫害,得到虞思的庇护。

虞思能协助友邦之君恢复故国,说明其国力尚强,其时代应在箕伯、直柄之前。

又襄公二十五年郑破陈后,子产献捷于晋时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

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

”胡公名满,亦称妫满。

又舜之子商均,虽未为天子,而犹为列国之君。

可知虞之立国,历夏、商而不绝,至周时转而为陈,战国时则为田齐,史书中已有系统的记载,须加辨明者为夏代以前之事。

经过战国时人整理的史书系统,以历代帝王之祖皆为黄帝之后,写成《五帝德》和《帝系姓》二文。

其中所记虞之世系.从黄帝到舜共为九代,而尧为黄帝的五世孙,从黄帝到禹也是五世。

最令人不可解者,是尧传位给舜,并嫁以二女,其后舜又传位给禹。

从时间和伦理方面说,这都是不可能有的事情。

但其中透露了一个信息,关于有虞氏多出来的四个名号,即穷蝉、敬康、句芒、乔牛,原有一定的来历,传说整理者不能任意取消,为了建立一个统一于黄帝之下的古史系统,虽有很明显的矛盾也顾不得了。

根据以上所引用的资料,可以列出有虞氏的世系如下:幕,穷蝉,敬康,句芒,乔牛,瞽瞍,舜,商均,虞思,箕伯,直柄,虞遂,伯戏,虞阏父,胡公满,共十五个名号。

其间的关系,除瞽瞍与舜及舜与商均为父子外,其他都已很难了解。

又接展禽之言,“幕能帅颛顼者也”,似应增加颛顼一名;不过颛顼的问题较复杂,舜的时候还有颛顼氏这一氏族的存在(见《左传)文公十八年),可能有虞氏为出于颛顼系统中的一支,而在这一支中可知的名号,应以幕为最早。

有虞氏的世系既可略为考定.则其历史地位不难得出确切的结论。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晋卿范宣子自述其家世云:“昔訇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

”以虞为最早的时代之称,陶唐氏为当时的列国之一。

《左传)哀公六年引《夏书)云:“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

今失其行,乱其纪纲,乃灭而亡。

”是陶唐氏曾一度强盛,而未能长期保持下去,很早就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