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伏羲在城头山为Oγ

文/李辉这篇文章是根据复旦大学李辉教授在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主办的“海上科普论坛”上的报告摘编而成。李辉教授的一些观点很新颖,也有启发性。但其关于汉藏语的起源和分化,关于三大祖先的地域和单倍群,我觉得有探讨的余地。1全世界的现代人属

文/李辉这篇文章是根据复旦大学李辉教授在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主办的“海上科普论坛”上的报告摘编而成。李辉教授的一些观点很新颖,也有启发性。但其关于汉藏语的起源和分化,关于三大祖先的地域和单倍群,我觉得有探讨的余地。

1全世界的现代人属于智人物种的一个亚种。

从基因、体质、语言、考古等方面的证据综合分析证实,现代人亚种20万年前源于非洲,约7万年前因为多峇巨灾的推动而扩散到了非洲之外,在世界各地适应不同地理气候条件而陆续形成了8个地理种。

全球现代人的基因都非常接近,构成一个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范围内文明与民族起源,都是1.2万年前末次盛冰期结束以后的事件,与7万年前现代人走出非洲的自然史无关。

伏羲在城头山为Oγ现代人起源模式图。

图中字母代表Y染色体单倍群类型,数字表示分支距今万年数。

2通过采集东亚数十万样本基因组,分析其中Y染色体、线粒体等的多态性后,我们发现东亚现代人是由不同时期进入东亚的至少两批现代人混合而成的,呈“两阶段两路线”。

第一批约7万年前出非洲后沿海岸线东进,约5万年前进入东亚,在现代东亚基因库中比例较小,而在澳洲土著中比例较高。

第二批约5万年前从西亚扩张并于约4万年前进入东亚,形成了现代东亚人的主体。

两批人进入东亚的路线分别有东西两条主线。

第一批,部分人群约5万年前从缅甸溯着青藏高原边缘的河谷进入东亚西部。

另一部分从中南半岛沿着冰川期海岸线进入东亚东侧,并一直北上抵达东亚北部。

第二批,4万年前进入东亚的两条主线分别是滇川、两广,其后代构成了现代东亚人口的主体。

其中滇川的人群涉及孟高棉、苗瑶、汉藏三个族群的起源。

从基因谱系看,苗瑶和汉藏族群的早期人口都源于孟高棉族群的祖先。

两广主线进入中国的人群奠定了现在侗傣-南岛族群的主体人口,成为中华民族另一支来源。

在迁徙过程中,东南亚丛林气候形成遗传过滤效应,使得东亚人群的遗传、体质和生理病理特征得以特化。

3早期狩猎采集人群并未形成民族,而是大量文化关联疏松地散在部落。

我们深入研究了“新石器转型期”的遗传结构变化,发现民族是冰期结束农业起源以后,由散在人群向农业核心聚合形成的。

民族是人口与文化稳定积累的产物。

文化的稳定积累需要建立在足够的人口基础上,而人口的大规模增长依赖于农业生产。

冰期的寒冷气候不支持农业的起源,所以只有冰期结束以后,生物资源大量增长,才促进了人口初步增长。

初步增长的人口发明了农业并稳定地传承,从而进一步刺激人口大量增长,在农业核心上聚合形成了原始民族群体。

充分的剩余时间使得新石器工具出现,并渐渐孕育了具有相对完善的社会规则的早期国家雏形。

4中国的主体族系——汉藏语系族群,具有最高多样性的Y染色体O-M134单倍群。

通过古人骨DNA分析发现,此谱系起源于海河流域粟作农业形成的早期磁山-裴李岗文化。

最早的驯化小米发现于北京郊区永定河边的东胡林遗址。

汉语族与藏缅语族经历了两次分化:1)7000多年前南下黄河流域的人群后来形成仰韶文化,成为藏缅语族的源头;约6200年前部分人群北上西辽河流域,形成红山文化,成为汉语族的源头。

2)约5300年前红山文化人群南下,迫使仰韶文化部分人群西迁成为藏缅语族,而中原混合的人群成为初具规模的汉语族。

5东北地区的早期文化多样性很高,存在多个族群系统的起源,如芬兰-乌拉尔语系人群可能起源于辽西赵宝沟文化。

赵宝沟文化被红山文化覆盖,或是芬乌族群北迁的原因。

而汉语族也在从桑干河流域南来人群和遗留的赵宝沟人群的混合中形成,所以现代汉语体现出明显的藏缅语和芬乌语混合的形态,现代汉族Y染色体也兼有藏缅的O系和芬乌的N系。

6南岛祖先离开江浙约为5900年前,当地马家浜文化结束,其上层建筑在来自长江以北的大汶口文化驱使下南迁。

这为太平洋岛屿数亿人口找到了源头。

7因为气候变冷,5300年前汉语族人群南下,使马家浜之后的崧泽文化终结,在当地混合形成了良渚文化,是侗傣语系壮侗语族人群的起源。

而崧泽文化上层的西迁可能形成了侗傣语系仡黎语族群体。

崧泽同时南方最发达的是凌家滩文化,很可能是一个原始政权中心,有苗瑶文化的背景,这可能与仡黎语族兼有侗傣语和苗瑶语特征有关。

而壮侗语族兼有侗傣语和汉语的特征,也可能与良渚文化的混合起源有关。

8大约5300年前,中国境内的五个考古区系大多发生了文化变革。

中原的仰韶文化大体西迁,西北的大地湾文化变成马家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