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人类或被冤枉了,大型哺乳动物灭绝是气候造成的

文/刘舜康20世纪70年代,有地质学家发现,现代人类第一次到达北美洲的时间与这里大型哺乳动物消亡的时间存在一定的重合。由此提出人类消灭了北美洲大型哺乳动物的理论,这种理论被称为“赶尽杀绝说”。该理论甚至被一些学者用来把更新世晚期(5万年前—

人类或被冤枉了,大型哺乳动物灭绝是气候造成的文/刘舜康20世纪70年代,有地质学家发现,现代人类第一次到达北美洲的时间与这里大型哺乳动物消亡的时间存在一定的重合。由此提出人类消灭了北美洲大型哺乳动物的理论,这种理论被称为“赶尽杀绝说”。该理论甚至被一些学者用来把更新世晚期(5万年前—1.17万年前)和全新世开始(1.17万年前)以来世界上众多大型哺乳动物灭绝的大部分原因归于人类,认为现代人类走到哪里,哪里的大型哺乳动物就遭了殃,都被赶尽杀绝了,人类成了这些大型哺乳动物灭绝的罪魁祸首。

他们举例说,4.5万年前,智人越过印度尼西亚到达萨胡尔(即今天的澳大利亚及周围岛屿)。

当时,澳大利亚内陆生活着200千克重、2米高的袋鼠。

还有当时本地最大型的、体重在100~130千克的掠食者袋狮,它们的体型像今天的苏门答腊虎一样大……但不过短短几千年时间,在这里生活的巨大的哺乳动物绝大多数都灭绝了,澳大利亚当时24种体重在50千克以上的动物中,有23种都惨遭灭绝。

许多比较小的物种也从此消失,整个澳大利亚的生物链重新洗牌,这也是澳大利亚生态系统数百万年来最大的一次转型。

大约1.6万年前,智人通过白令陆桥到达美洲。

北美洲当时生活着长毛象和乳齿象、一群群的野马和骆驼、巨型的狮子,还有其他数十种大型哺乳动物,如剑齿虎和重达8吨、高达6米的巨型地懒。

至于南美洲,各种大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鸟类,更是让人目不暇接。

整个美洲曾经像个演化的巨大实验室,各种在欧亚大陆上不曾出现的动植物都在此繁衍生息。

可是在智人到达后不到2000年的时间里,这些物种大多都惨遭毒手。

据统计,在这段时间里,北美原本47个属的各类大型哺乳动物有34个属消失了。

南美更是失去了60个属之中的50个,剑齿虎原本在这里活跃了超过3000万年,却在短时间内彻底灭绝。

其他诸如巨型地懒、巨型狮子、美洲的本土马和骆驼、巨型啮齿动物和长毛象也都未能幸免。

另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小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甚至昆虫和寄生虫,也遭受到同样的厄运。

他们还说,7万年前,地球上大约有200个属体重超过50千克的大型陆生哺乳动物,而等到农业起源开始时,只剩下大约100个属。

也就是说,甚至在轮子、文字和铁器被发明之前,人类就已经让全球大约一半的大型哺乳动物命归西天,就此灭绝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造成的生物灭绝、生态破坏。

那么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到底是不是人类?其实,这种想当然的所谓结论,根本经不起推敲。

一是人类到达某一地方的时间与当地大型哺乳动物灭绝的时间只是大体重合,两者并无因果关系,至今也找不到人类大屠杀的事实依据。

二是1.2万年前,第四纪冰期结束之前,包括之后的农业起源时期,大部分人类都是过着狩猎采集生活,捕猎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据人口学家研究,当时全世界只有600万人。

除人类主要活动的欧亚大陆和非洲外,澳大利亚、美洲能有多少人?一个狩猎采集群体也就几十人,捕杀一头几吨重或者哪怕几百千克重的动物就能吃很长一段时间,又何必耗费巨大体力额外滥杀,更遑论捕杀那些大型食肉动物要冒着多大风险、付出何等代价。

对于那时的人类而言,滥捕滥杀大型动物绝对是一件得不偿失又毫无意义的事情。

至于把大型哺乳动物赶尽杀绝,这是西方某些学者对我们祖先的诬蔑,我们祖先当时绝对没有这样的屠杀动机。

为了寻找这些大型哺乳动物在过去2万年间灭绝的真正原因,最近,澳大利亚阿德来德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对动物DNA的碳-14数据与古气候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气候变化才是导致大型哺乳动物灭绝的“罪魁祸首”。

该研究组根据一个物种的DNA在一个特定地点的多样性来估算出其在特定时间点的数量。

他们对来自欧亚大陆和北美洲数千个地点的材料进行梳理,利用碳-14测年法对这些古代哺乳动物骨骼上的DNA进行年代分析,结果发现,在过去的6万年里,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不同物种消失于不同的时间。

这些物种有时随着气候变冷而迁徙,它们留下的生态位被新的物种所替代;有时则永久地灭绝了。

为了揭示这些大型哺乳动物迁徙和灭绝的真相,研究小组还对来自格陵兰岛冰芯和委内瑞拉海洋沉积物的两组气候波动数据记录进行了细致分析。

他们利用这两个记录,建立了一个小间冰期(在此期间气候突然变暖,地球平均气温达16℃,在持续了几十年后又迅速变冷)的时间轴,并发现从2.7万年前到1.9万年前,在地球进入末次冰期之前,这样的气候波动曾发生过多次。

研究显示,当末次冰期处于顶峰时,猛犸象、巨型地懒和其他大型哺乳动物都守住了自己的阵地,这说明寒冷并不像有些研究人员推测的那样是导致它们灭绝的直接原因。

但是,在某些地方,随着气候迅速变暖,许多物种的数量却大幅下降,甚至消亡,特别是在3.4万年前和3万年前—2.8万年前这段时期,为物种消亡的高峰期。

猛犸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是冰期动物的代表,其中草原猛犸象体重可达12吨,有粗壮的四肢,身高体壮,头特别大,门齿长1.5米左右,身上长着细密的长毛,皮很厚,皮下是厚度可达9厘米的脂肪层。

它们曾广泛生活在欧亚大陆的北部,但在约1万年前,开始陆续灭绝。

这是因为约1万年前,末次冰期结束,气候变暖,它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其难以适应。

因而,猛犸象的灭绝可以被视为冰河时代结束的标志。

关于北美大型哺乳动物灭绝的一项最新研究同样证明了气候与环境变化在其中起更大作用,而与人类关系不大。

为了对此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美国密苏里大学的考古学家决定对以前未被充分研究的美国东北部地区进行调查。

科学家通常只关注大平原和西南部地区,因此,东北部地区依然保存了数量惊人的史前动物遗迹,例如,仅在纽约州便发现了至少140头乳齿象和18头猛犸象的骨骼化石。

考古学家编辑了在美国东北部史前印第安人遗址和大型动物遗迹中采集的碳-14数据库,同时摒弃了一些可靠性遭到质疑的年代数据。

最终得到了来自47个不同遗迹的57种大型哺乳动物的年代数据,以及来自22处遗址的25个史前印第安人的年代数据。

当对这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后,他们发现,很明显大多数大型动物在人类到来之前便已经消失了,从而说明人类对当地大型动物的灭绝作用很小。

这些碳-14测年数据同时表明,美国东北部大型哺乳动物在最后灭绝前曾经历了两次主要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