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禹征三苗后,中国大格局由三国鼎立变为东西争雄

禹是中国古史传说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有两大功绩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一是治水,二是创建夏王朝。在当时“万国”林立的形势之下,认为禹“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那显然不合情理。夏后氏能脱颖而出,不过因为它是部落邦国争战中的胜利者

禹是中国古史传说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有两大功绩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一是治水,二是创建夏王朝。在当时“万国”林立的形势之下,认为禹“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那显然不合情理。夏后氏能脱颖而出,不过因为它是部落邦国争战中的胜利者而已,“禹征三苗”便是夏后氏禹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场对外战争。

《墨子非攻(下)》记教了这次战争的情况。

禹征三苗后,中国大格局由三国鼎立变为东西争雄“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

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

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

四电诱衹,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侍。

镒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

禹既已克有三苗,焉磨为山川,别物上下,卿制大极,而神民不违,天下乃静。

则此禹之所以征有苗也。

似乎是禹乘三苗发生天灾内乱之际突然入侵,三苗惨败并被彻底征服。

另按《尚书·吕刑》“遏绝苗民,无世在下”、“苗民无辞于罚,乃绝厥世”的说法,则此次惨败后三苗就灭亡了。

宗庙被夷,“子孙为隶”,三苗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禹征三苗其实是尧舜以来“华夏”与“苗蛮”两大集团之间斗争的继续,只不过因此时华夏族实力大长,对土地资源、劳动力和财富的需求更为迫切,故战争进行得更惨烈。

此前,“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舜却苗民,更易其俗”,说明在尧、舜与三苗的冲突中,华夏族已占上风。

禹征三苗后,中国大格局由三国鼎立变为东西争雄战争的起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掠夺财富和劳动力、争抢地盘以外,宗教习俗上的歧异也是其中之一,《尚书·》有这样的记载:“苗民弗用灵。

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杀戳无辜……皇帝哀矜庶戳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

好象是因为苗民统治者滥刑峻法而致灭亡但这些话出自战胜者之口,不免得打上几分折扣。

其实首句“弗用灵”才是关键。

徐旭生先生引《说文》“灵,巫也”的说法,将战争的原因解释为三苗不肯遵守华夏族的宗教(巫教)习俗,很有道理。

此外,《伪孔传》说“三苗之君效蚩尤之恶”,《国语·楚语下》言“三苗复九黎之德”,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被认为有凶德的不少,为何独言东夷集团的“蚩尤”、“九黎”?说明苗蛮与东夷集团之间有过密切关系,宗教习俗上有共同之处,这在华夏人眼中自然就成为“恶”或“凶德”。

《吕氏春秋·召类》说:“舜却苗民,更易其俗”,可见舜时就已在试图改变三苗的宗教习俗了。

可惜文献中对三苗的独特习俗记载甚少,只有装束方面提到一点。

《淮南子·齐俗训》:“三苗髽首,羌人括领,中国冠笄,越人劗鬋,其于服,一也”。

何谓“髽首”?解释有三:以臬麻束发,屈布为巾”或“去纚而紒”,总之不用簪笄,与中原不同。

从考古学上探索禹征三苗,首先要弄清楚夏后氏与三苗的考古学文化归属问题。

夏文化问题已讨论多年,不少认识渐趋一致。

多数人认为河南中、西部为夏之中心地域,二里头文化早期属夏文化。

但对夏文化的上、下限意见还不一致。

就上限来讲,或认为里头文化早期才进入夏代,或认为可提早到王湾三期文化晚期。

但无论哪一种说法,夏后氏(先夏)都与王湾三期文化有关联。

华夏集团作为包括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等在内的联合体,其文化应大体与“中原龙山文化”对应。

三苗文化曾被推测为以江汉平原为中心的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

到同尧、舜、禹发生冲突的时候,就已经应该是石家河文化了。

在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群发现过不少双手抱鱼的小陶人,头部似为束发,恰好与文献中“方捕鱼”和“髽首”的记载相合。

既然夏后氏和三苗文化分别与王湾三期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相关,那么只有对这两个文化自身的面貌特征、年代分期及相互间关系等问题有个较为深入的认识,才可望对禹征三苗在考古学上的体现有所揭示。

(关于王湾三期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考古上的解释,从略)现在我们知道,豫南和湖北地区龙山前、后期文化发生了巨大而猛烈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的实质和动因又是什么呢?以下对各同时期文化间关系的分析或许有助于找到问题的答案。

龙山前期,石家河文化与王湾三期文化前期之间的交流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讨论方便,我们将两文化的陶器分作三群:A群有宽扁式足釜形鼎、漏斗形擂钵、红陶杯及粗柄镂孔豆等,为石家河文化的典型器,但在王湾三期文化前期也有相同或相似的器物发现;B群有折盘豆、篮纹弧瑕钵、瓶、圈足杯和瘦长体束颈鬶等,在二者中均有且皆非主要器类;C群有直领瓮、深腹罐盆形擂钵,平底跪、乳足或高足罐形鼎等,为王湾三期文化前期的典型器类,在石家河文化中也有发现。

从这三群器物的情况看,两文化的相互影响基本是势均力敌的,但如果动态地观察,在不同时期又有所区别。

A群器物在王湾三期文化前期遗存中的比例从早到晚大减,而C群器物在石家河文化遗存中的比例却猛增,篮纹、方格纹等在石家河文化中的比例也增加得很快,这反映了石家文化的影响在日趋减弱,王湾三期文化的影响则在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