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在欧洲王位的继承

在欧洲王位的继承主要的原因是欧洲的各王国之间一般都有血缘关系,而传统又存在差异。法国的贵族女子是没有继承权的,所以法国没有女王。而英国的女子是拥有继承权的,甚至可以继承王位。这造成后来的很多战争。比如英法百年战争,原因就是两国继承习惯的不同

英国何以打败法国称霸世界

在欧洲王位的继承

主要的原因是欧洲的各王国之间一般都有血缘关系,而传统又存在差异。法国的贵族女子是没有继承权的,所以法国没有女王。而英国的女子是拥有继承权的,甚至可以继承王位。这造成后来的很多战争。比如英法百年战争,原因就是两国继承习惯的不同,英国国王以自己是以前法国国王的外孙为由要求继承权,而法国国王没有直系的后嗣。法国的传统认为外孙这样的身份是没有继承权的。

荷兰执政威廉是因为他的妻子玛丽是英国的公主,而查理又没有后嗣,所以对英国的王位拥有继承权,而英国决定共戴二主。因为荷兰和英国一样是新教国家,在政治上可以相互支持。以往也有这样的例子。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王国的联姻造就了西班牙。还有路易十四时期的王位继承战争也是很好的例子。

伊莎贝拉一世是谁?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简介

公主继承王位 欧洲皇室的历史改变

英法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发生在1754年至1763年,而主要冲突则集中于1756年—1763年。当时欧洲上的主要强国均参与了这场战争,其影响覆盖了欧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和菲律宾群岛。

这场战争由欧洲列强之间的对抗所驱动。英国与法兰西和西班牙在贸易与殖民地上相互竞争。同时普鲁士,这个日益崛起的强国与奥地利正同时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体系内外争夺霸权。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之后不久,欧洲列强间进行了“伙伴交换”,被称为“外交革命”。普鲁士与英国建立了联盟,同时互为传统对手的法兰西和奥地利缔结了同盟关系。英普同盟日后陆续有德意志小邦(特别是汉诺威)以及葡萄牙参与,而法奥同盟则包括瑞典,萨克森,以及后来加入的西班牙。俄罗斯起初与奥地利结盟。但在1762年沙皇彼得三世即位后改变了立场,并同瑞典一起与普鲁士单独缔结了合约。

1763年法兰西,西班牙与英国签订的《巴黎和约》(Treaty of Paris 1763),以及萨克森,奥地利与普鲁士签订的《胡贝尔图斯堡和约》 (Treaty of Hubertusburg)共同标志着战争的结束。这次战争在欧洲以攻城战,对城镇的纵火,以及造成惨重损失的野战而著称。战争总共造成了约900,000至1,400,000人死亡。

战争起源

从174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到1756年,欧洲已享有8年的和平,但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并没有解决任何争执;仅仅造成奥地利在波西米亚和意大利的地位不稳;普鲁士在西里西亚的不稳;英国在汉诺威的不稳;而法国在印度,美洲及在莱茵河的地位不稳。

《亚琛条约》的稳定性比不上一个世纪前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达到的程度。昔日权利均衡的局面,已被普鲁士陆军和英国海军的兴起而扰乱。与日俱增的民族主义情绪,在英国是由于在望的商业利益和远景,在普鲁士是因为打胜仗,在法国是因为文化优越感。

英国企图夺取法国的殖民地,垄断整个制海权;普鲁士企图吞并萨克森,变波兰为自己的附属国,奥地利企图削弱争夺中欧霸权的对手普鲁士,收复1740年被侵占的西里西亚,法国则力图吞并英国国王在欧洲的世袭领地汉诺威,保护法国在美洲和东印度的殖民地,遏制普鲁士的势力,瑞典试图夺取普鲁士的波美拉尼亚,俄国力图阻止普鲁士东侵,并扩大自己在西方的领地。

奥地利准备带头掷下第一把命运的骰子。39岁的玛丽娅·特蕾莎仍旧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后,具备了哈布斯堡家族祖先所有的骄傲,她不能容忍西里西亚从她祖传的领土上分割出去。

奥地利皇后:玛丽娅·特蕾莎

上一次战争她答应割让西里西亚,以作为和平的代价,但她却使和平成为一项停战,并全神贯注进行改革,赢得强有力的同盟以及恢复近于解体的军队,她时常巡视军队营地,旅行到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奥尔米茨;她用报酬、官阶,甚至更多时候用皇家,用女性现身于人前,鼓励军队的士气,将军们勿需向她宣布效忠,因为这是他们血液中,以及骑士精神中,原本就有的;因此列支敦士登亲王花费20万的财产,无偿为她组建一支装备齐全的炮兵部队。她在维也纳近郊设立以她名字命名的战争学院,用以训练年轻的贵族,并为她的参谋准备有关几何、地理、防御工事和历史的最佳老师。

腓特烈二世赞叹道:“这位年轻的统治者,能迅速掌握政府精神所在,并使自己成为御前会议的灵魂,在她的治理下,奥地利的军事达到前人所未曾有的完善地步,至于将这位女人所实行的计划,视为伟大的男人所为,也不为过。”

逆转联盟

外交是这一计划的另外一面,她派遣密使,远赴各地,以激起对腓特烈的敌意,并为奥地利争取盟友。她注意到俄罗斯日渐壮大的力量,这力量是由彼得一世缔造,而当时由伊丽莎白一世统帅;她已看出,腓特烈对这位女沙皇的恋情所做出的尖刻品论;她内心也乐意重新与英国结盟,但这个协议已受到英国片面承认西里西亚归普鲁士所有而遭到破坏。英国为了取得波罗的海的木材,还和俄罗斯签订一项补助协议,要求俄罗斯在立沃尼亚保留5.5万的驻军,以阻止腓特烈采取任何向西的冒险行动。

英国几百年来和法国一向是敌人,三番两次的,法国鼓动并且支持苏格兰与英国对立,不断准备侵入英国本土,当时,法国是唯一能在海上,在殖民地世界向英国挑战的国家了。决定性的击败法国,赢得其在美洲和印度的殖民地,英国将成为世界的霸主,所以老皮特天天在议会发表演说,鼓吹战争,当时英国和奥地利、俄罗斯是盟友,皮特的说法是只要把法国的同盟者普鲁士拉过来,组成英、奥、普、俄对法大同盟,英国就可以赢得半个世界了。英国议会被他说服,遂向普鲁士提出共同防御的建议。

腓特烈非接受这项建议不可,因为形势的发展,已经使他的胜利显得黯淡无光了。面临奥地利的威胁,更坏的是,俄奥联盟,他是招架不住的;面对如此困境,只有英国,可以施以援手,如果他在英国所提出的盟约上签字,那他就可以利用英国来阻止俄国对他的攻击;而一旦俄国退缩了,那奥地利也不会贸然挑起战争。1756年1月16日,他和英国签订《威斯敏斯特协定》,规定英国和普鲁士将共同抗击入侵德国的外国军队,他希望这协定将可防止俄罗斯攻击普鲁士,英国却希望这协定能保护汉诺威。

法国、奥地利和俄罗斯无不觉得这条约的签订,等于被他们的盟国给出卖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的英奥同盟和法普同盟并没有被正式废止。玛丽娅·特蕾莎通知英国大使,说他获知英国竟然与“我个人及我家族永久的敌人”签订协定,深为震惊。路易十五抱怨普鲁士欺骗了他;而腓特烈辩解说,这条约完全是防御性的。蓬帕杜夫人想起腓特烈曾戏称她为裙子陛下,路易想起腓特烈曾嘲弄法国国王的道德。

当时法国国库空虚,陆军疲惫,海军能在大洋上航线的船只只有45艘,而英国却有130艘。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法国却为盟国所抛弃,如今,法国找哪一个结盟好呢,找俄罗斯吗?英国已经用金钱将其摆平,找奥地利吗?那也是法国几百年的世仇了,就在不远以前,法国还违背誓言,加入普鲁士一方对他进行攻击。

正好在这时,奥地利不失时机的向法国提出了 “逆转联盟”,这个天才的设想出自考尼茨-里特贝格亲王的心中,他是十八世纪欧洲所产生的一位最能干、最深入和最坚决的外交家。七年战争将是一场腓特烈大帝与道恩元帅间的军事决斗,也是一场考尼茨和老皮特之间的智力较量。

考尼茨

腓特烈说:“考尼茨有一颗全欧洲最聪明的脑袋。”当1749年,他将与法国联盟的计划呈献给女王的时候,女王以她的睿智理解了这一和她家族几百年敌人和解的谋略。女王的心思是放在收复西里西亚上面,考尼茨认为和英国结盟,无论如何也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因为英国的力量是在海上;至于和法国和俄国联手则是必须的,因为他们的力量是在陆上。一旦和这些国家联手,则击溃腓特烈并非不可能。他分析法国和普鲁士联盟将会有什么结果,结论是一个新的陆上强权将会挑战法国的陆上霸权,腓特烈不是常常在只顾自己的情况下,出尔反尔的出卖盟友吗?

当玛丽娅·特蕾莎1753年任命考尼茨为首相时,他依靠女王的支持,说服了维也纳宫廷那些德高望重的反对派,1755年8月21日终于使联和法国的提议成为国策,他给驻法大使下达正式指令,要求他运用一切力量争取路易十五和蓬巴杜夫人。路易十五指定首相贝尔尼主教和蓬巴杜夫人全权负责秘密谈判。

奥地利大使以女王的名义提出建议,认为法国应该放弃和普鲁士的盟约,而且和奥地利结盟并在战争中资助它,他辩称腓特烈二世是一个不可靠的盟国;路易注意到这样的协定,可能使他卷入奥地利挑起的对普鲁士的战争,但是不能保证奥地利在对抗英国的战争中有所帮助;而且,明显看出普鲁士的军队要比奥地利更善战。他指示首相贝尔尼主教回复奥地利大使,说法国没有明显证据证实腓特烈和英国有勾结,所以暂时不打算改变法国和普鲁士的联盟关系。

考尼茨就在等待,等他得到英普签订防御同盟的时候,他就知道他的计划已经实现了。无论腓特烈怎么解释,路易十五已经不大相信他的诚意。作为对应,1756年5月1日《凡尔赛协定》签署,法奥形成防御同盟,欧洲传统的联盟关系完美逆转,史称“外交革命”。签约国声称,他们只是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奥地利没有承诺反英,法国也没有答应反普,除非普鲁士有明显的侵略行为。路易十五认为普鲁士除非疯了,才会打第一枪,所以他心安理得的认为他签这个条约是百分百的和平行为。

考尼茨的目的还没有完全达成,因为法国当时还没有同意参加对普战争。他现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腓特烈自己跳出来进攻奥地利。同时,他轻而易举说服俄国的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参加这个新的联盟,她早就想除去普鲁士这个西进陆上的绊脚石了。另一方面,考尼茨又不得不避免她热情过火,因为奥地利的军队在1757年之前还没有完全准备妥当从事大规模战争。

当时,英国自信她和腓特烈签署的同盟,足以保卫汉诺威,于是放任一群好战之徒在大洋上四处搜捕法国船只,但没有宣战的表示。法国也准备攻击英伦三岛作为报复,并派遣一支包括15艘战舰的舰队,由路易·弗朗索瓦·阿尔芒·黎塞留公爵元帅率领下,攻打地中海的梅诺卡岛。这个岛是英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取得的。为了增援岛上薄弱的驻军,英国派出海军上将宾率领的十条战船赴援,在直布罗陀又有三条英舰加入。

1756年5月20日,双方在梅诺卡岛附近相遇,梅诺卡岛之战法军被击退,但英舰受损较大,以至宾海军上将放弃援救梅诺卡岛的行动,率队退回直布罗陀,岛上守军因孤立无援而投降。法国获得在地中海的一个战略据点,黎塞留公爵在巴黎被视为英雄人物而受到欢呼致敬,而宾海军上将则在朴茨茅次基地他的旗舰上被吊死示众,因为他被不公正的指责为玩忽职守。

1756年5月17日,英国对法宣战,但是找那个是启动七年战争序幕的人,自然是腓特烈二世莫属了。

(以上有关各国联盟逆转和天才外交家考尼茨纵横捭阖的情况,是世界历史上非常有趣和精彩的内

伊莎贝拉一世(西班牙语:Isabel I la Católica,1451年4月22日-1504年11月26日)是卡斯蒂利亚的女王。她与堂弟及丈夫费迪南二世(1452年3月10日-1516年1月23日)完成了收复失地运动,为日后他们的外孙查理五世统一西班牙奠定了基础。

伊莎贝拉一世是一位精力充沛、才干非凡的君主。她做出过一套完整的关键性决策,这些决策在好几个世纪中都对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有着深刻的影响,到今天对更多的人仍有着间接的影响。她还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资助人。

伊莎贝拉于1451年出生于卡斯提尔王国(现今是西班牙的一部分)的牧歌镇。她小时候受过严格的宗教训练,是一个很虔诚的天主教教徒。她的同父异母长兄恩里克四世从1454年到1474年死去时一直就任卡斯提尔国王。那时候西班牙尚未统一,主要分为几个王国:卡斯提尔、阿拉贡、格拉那达、纳瓦拉等。卡斯提尔的面积最大,阿拉贡位于今日西班牙东北部,格拉那达位于南部,纳瓦拉在北方。

十五世纪六十年代晚期,伊莎贝拉是继承卡斯提尔王位的候选人,又是欧洲最富有的女子,因此非常多王子都向她求爱。她的同父异母兄长恩里克四世希望她嫁给葡萄牙国王。但是1469年年满十八岁的伊莎贝拉逃出家门,不顾恩里克国王的反对,与阿拉贡王位的继承人斐迪南结了婚。伊莎贝拉这一违命举动激怒了恩里克,他于是便指定他的女儿胡安娜为他的继承人。但是1474年当恩里克死去时,伊莎贝拉宣布继承卡斯提尔王位,这遭到胡安娜支持者的反对,于是爆发了一场内战。1479年2月,伊莎贝拉的武装力量取得了胜利。同年阿拉贡国王胡安二世(1458-1479年)死去,斐迪南成为阿拉贡国王称斐迪南二世(1479–1516年在位)。从此斐迪南和伊莎贝拉共同统治卡斯提尔和阿拉贡的大片江山。

伊莎贝拉一世丈夫斐迪南二世机智敏锐,才干与她不相上下。他们的大多数重要决策往往是根据伊莎贝拉的建议,通过与斐迪南商议后才做出的,而且是通过与斐迪南的密切合作才得到贯彻执行。

从表面上来看,阿拉贡和卡斯提尔两个王国仍是各自独立,两国的大多行政机构也仍然各自保持独立。但是实际上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所有的决策都是俩人共同制定的,夫妇俩皆尽全力,默契配合,共当西班牙君主。在他俩共同统治的二十五年中,其基本政策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西班牙王国,这个王国由一个强大的君主政体统治。他俩的首要目标之一是征服格拉纳达王国--伊比利亚半岛上仍受 *** 教统治的唯一地区。征服战于1481年开始,到1492年2月结束,斐迪南和伊莎贝拉取得了收复失地运动的最终胜利。征服了格拉纳达等国,西班牙占据的领土就几乎和它今日的领土一样多。纳瓦拉王国在伊莎贝拉死后,于1512年被吞并。

斐迪南和伊莎贝拉在其统治初期建立了西班牙宗教裁判所。该法庭融法官、陪审团、起诉律师和警方调查人的决定权为一体,以其刑罚手段凶暴残忍和审理程式粗糙不平而臭名远扬。嫌疑犯非常少有机会或者根本没有机会反驳对自个的控告。他们无法晓得控告自个的全部证据,甚至连原告人的名字也无法晓得。嫌疑犯如果否认对自个的指控经常要遭到酷刑拷打,直到承以为止。根据一项保守的预计,至少有两千人被烧死在火柱刑上,受到刑罚比这轻的人数要比这个数目多非常多倍。

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头目是一个极端狂热的僧侣托马斯·汤戈马达,他是伊莎贝拉的私人仟悔神父。宗教裁判所虽然得到了教皇的认可,但是实际上是在西班牙国王的控制之下,宗教裁判所一是用来建立宗教统一,二是用来镇压国王的政敌。在英国,封建领主总是保持足够的势力以限制国王的决定权。西班牙的封建主也过去有权有势;但是西班牙国王现今可以利用宗教裁判所为武器来镇压公然反抗的封建主,由此来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国,也可以利用它来进一步控制西班牙牧师。

但是宗教裁判所的主要物件是在宗教上有离经叛道行径的嫌疑分子,特别是一些犹太教徒和 *** 教徒,他们名义上已改信天主教,但在暗地里却在继续奉行自个先前的宗教。

起初宗教裁判所并没有把矛头指向那些把自个的信仰公开出来的犹太教徒,但是1492年在狂热的汤戈马达的极力主张下,斐迪南和伊莎贝拉签署了一项布告,命令所有西班牙的犹太教徒假如不改信天主教,就在四个月内离开西班牙,并且不允许携带财产出境。这道驱逐令对大约二十万犹太教徒是一个大灾难,非常多人未来得及找到一个安全的避难之所便横遭杀身之祸。西班牙国中非常大一部分最勤劳、最精明的商人和手艺人流离失所,因此西班牙在经济上遭受了一次严重的打击。

当拉格纳达投降时,双方签订的和平协议规定居住在西班牙的 *** 教徒可以继续奉行自个的宗教。但是在事实上,西班牙 *** 不久便践踏了这项协议。因此摩尔人奋起反抗,但却遭致失败。1502年所有住在西班牙的 *** 教徒都被迫做出选择,不是改信天主教就是流亡国外,同样的选择在十年前就摆在了犹太教徒面前。

伊莎贝拉虽然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但是却从来不允许让她的正统观念干扰她的西班牙民族主义。为了确保西班牙天主教在西班牙君主制而不是教皇的控制之下,她和斐迪南努力斗争,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在西班牙未取得任何进展的理由之一。

当然,在伊莎贝拉统治期间最著名的事件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这个事件也发生在极不平凡的1492年。哥伦布探险是由卡斯提尔王国资助的,但是有关伊莎贝拉不得不典当她的珠宝来资助这壹次探险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伊莎贝拉于1504年去世。她一生有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胡安于1479年早夭。另一个女儿,阿拉贡的凯瑟琳(Catherine of Aragon)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第一任王后,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血腥玛丽)的妈妈。她的四个女儿中最著名的是胡安娜(疯女胡安娜)。斐迪南和伊莎贝拉把胡安娜许配给菲利普一世(美男子),他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皇帝之子,也是勃艮第公国的继承人。这两位不寻常的王朝联姻,使得伊莎贝拉的外孙查理五世皇帝继承了欧洲历史上最大王国之一的王位,他还被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当时财富最多、势力最大的欧洲帝王,开创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他在名义上或实际上统治过的领土包括现在的(西班牙、德国、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瑞士、大部分义大利、部分法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和南斯拉夫),此外还有西半球的一个非常大地区。查理五世和菲利普二世都是狂热的天主教徒,他们在长年的统治期间,靠掠夺大陆的财富来资助反对北欧新教国家的战争。因此由斐迪南和伊莎贝拉一世安排的王朝联姻几乎在她俩死后一百年当中都对欧洲的历史产生著影响。

卡斯蒂利亚王位继承战:和平谈判的背后,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伊比利亚半岛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地方,又称比利牛斯半岛,地形多以山地为主,正因如此,

该地极易形成势力割据

在15世纪70年代,伊比利亚半岛被5个不同的王国统治

后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国王亨利四世病死,这种多国家统治半岛的平衡被打破,从而爆发了卡斯蒂利亚王位继承战争。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场开启了世界近代史的战争。

卡斯蒂利亚王位继承战争爆发——分化两派

1474年的12月,卡斯蒂亚国王因病去世,但他却没有留下合法男性继承人,只有一位名叫乔安娜的女儿和一个名叫伊莎贝拉的妹妹,于是他的女儿和妹妹就成为了最有继承权利的人

。为了赢得王位,国内贵族迅速分化,成为两派。其中一派支持国王的女儿乔安娜,另一派则支持他的妹妹伊莎贝拉。

首先来谈谈国王的女儿:乔安娜,

乔安娜的母亲是一位葡萄牙公主,所以他们选择向葡萄牙国王求援

。当时葡萄牙的国王是阿方索五世,阿方索五世于1438年父王去世后即位,当时年仅六岁的他虽然无法管理国家,但他从小就对政事耳濡目染。

1448年,阿方索五世正式亲政。

当阿方索五世听闻卡斯蒂亚国王去世的消息后

,对吞并卡斯蒂利亚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并想要继承卡斯蒂利亚的王位,于是他想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主意,

宣布要和自己的侄女乔安娜结婚

1475年,阿方索五世与乔安娜结为了夫妻,由此阿方索五世也有了继承卡斯蒂利亚王位的权利

不仅如此,阿方索五世在得知法国与阿拉贡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与法国进行了联盟。得到了法王路易十一的支持,再加之西非海岸的金钱和奴隶贸易已经被阿方索五世基本控制,可见他和乔安娜已经做好万全的准备参与这场王位继承战争。

国王女儿乔安娜的势力不小,他的妹妹伊莎贝拉也不是吃素的。

伊莎贝拉擅于玩弄权术,她早就与半岛东部大国阿拉贡的王位继承人费尔南多二世秘密结婚,通过联姻使两个王国走向联合。

费尔南多是阿拉贡国王的独子。1469年10月,他就与伊莎贝拉在卡斯蒂利亚和莱昂王国的巴利亚多利德结为夫妻。

为了联盟能更加牢固,这对夫妻在婚前签订了一份十分详细的协议,这份协议意味着他们会共享各种利益以及权力。故而

在这场即将发生的王位继承战争中,伊莎贝拉获得了丈夫精神上的支持,以及在财产和军队方面的强大相助。

托罗之战——陆战

1475年10月,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率领大批军队进攻卡斯蒂亚。

布尔戈斯要塞是这个军队进攻的首要目标,不过这个要塞易守难攻

,阿方索五世的军队在经过漫长的进攻后才好不容易控制了它。

阿方索五世并不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优柔寡断,在战争中由强势的进攻逐渐转为守势,这一形势让越来越多的人逐步站到了国王妹妹伊莎贝拉的阵营中

当一方开始守的时候,另一方便会寻找进攻的时机。一个月后,卡斯蒂亚的部队就对布尔戈斯要塞进行了反包围。阿方索五世的守军被包围其中,双方僵持不下。

守军认为无法与之僵持太久,于是与围攻方卡斯蒂亚的部队达成了协议,要求主动撤退。

阿方索五世军队的撤退让卡斯蒂亚人的士气重振,他们开始主动寻求与葡萄牙军队主力进行决战。

1476年2月,葡萄牙军队遭遇围攻,卡斯蒂亚人又一次成功的将他们赶走,并在阿方索五世扎营的托罗将其抓住

1476年3月,被围困的葡萄牙人被迫与西班牙人进行决战

。因为交战环境恶劣,阿方索五世与葡萄牙王国的王子若昂两个人只能分别率领一支部队,分别迎战卡斯蒂亚以及阿拉贡联军。葡萄牙军队虽然兵力众多,但是因为这些兵力分隔两地,所以他们失去了在兵力上的数量优势。

前文提到阿方索五世在战场上优柔寡断、谨小慎微

。其实阿方索五世这一举动,与他缺少战场经验息息相关。相比于长期混战在伊比利亚山区的对手,阿方索五世所在的葡萄牙王国,不仅使他欠缺作战人口,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欠缺作战经验。

在整个15世纪,他们的大规模作战经验都是从与北非的战斗中取得的

。在欧陆本土,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内战需要应付,获取作战经验自然也是无从谈起了。

葡萄牙人对战穆斯林时有着骑兵与火枪的强大优势,但是这些优势放到与卡斯蒂亚军队交战的战场上,就显得丝毫没有用处了。

相反,西班牙人拥有更多的重装骑兵,他们还有轻装标枪部队,并且有着更胜一筹的战斗坚韧度。阿方索五世的谨小慎微,使得无论战局向好还是向坏,

他在精神层面都是忌惮敌方的,他怕在此战中损失葡萄牙王国的精锐部队,让本土失去重要的保护屏障

但是另一位领军者,也就是葡萄牙王国的若昂王子则没有这些顾虑,他年轻气盛,有着必须赢得这次决战胜利的决心。

若昂王子成功率兵突击,在激烈的对战中,双方势均力敌

。其实两国在兵力、武器和战斗力方面并没有存在过多的差距,但是

阿方索五世因为长期积累的“忌惮”心态,使得他率领的军队也失去了应有的能力和斗志。

阿方索五世率领军队作战时的优柔寡断,使得他亲眼看着自己的军队一点一点溃败,一点一点被卡斯蒂亚军队吞噬。

有一位勇士甚至为保护葡萄牙王国的军旗而被敌方砍断了双手,但一人之力毕竟有限,

他无法阻止葡萄牙军队的溃败,也无法改变阿方索五世谨小慎微的性格

最终阿方索五世率领的军队溃败,若昂王子率领的军队胜利。两场交战各有一方胜利,于是双方都宣布自己是最后胜利者,实际上谁也无法让对方妥协。另一方面,

由于阿方索五世在战场上的“优柔寡断”,使得支持他的卡斯蒂亚反对派越来越少,后面几年,他也不得不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法国人身上

几内亚之战——海战

托罗之战之后,陆战局面基本稳定下来,于是国王妹妹伊莎贝拉决定将战争扩大到海上,首先,

因为葡萄牙人的财力基础都在海上,只有海战才能彻底动摇其财力基础

由此,伊莎贝拉下令让本国的商人和船队进攻阿方索五世开拓的几内亚沿海基地,众所周知葡萄牙人的海战经验非常丰富,于是葡萄牙人仰仗自己丰富的海战经验,不断袭击的打劫卡斯蒂亚的沿海城镇。

虽然打劫到了金钱,但葡萄牙人也因此分散了兵力,

伊莎贝拉舰队借此机会不仅顺利抵达几内亚地区,还首次带回了西非黑奴

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法国身上的阿方索五世,十分期望路易十一的法军能从北方进攻半岛

,但法军却因被勃艮第公国的统治者勃艮第公爵和英国军队牵制,无法顾及阿方索五世。一直到1476年的春天,才有小部分的部队尝试进攻。由于他们不熟悉山地战场,导致

这次进攻刚开始,就遭到了西班牙军队的成功阻击

。在这种情况下,部队只能选择撤退回国。

唯一协助阿方索五世的是一批活海盗船队。这批船队成功拦截了一部分去往卡斯蒂亚北部的商船,但是杯水车薪,这微小的帮助对全局来说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1477年,葡萄牙人终于清醒,他们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不得不被迫用自己的方式和力量及时止损

。这时的乔安娜和一部分卡斯蒂亚反对派已经选择妥协,但伊莎贝拉并未因此收手,反而派出新一批舰队,继续进行海上攻势。

虽然卡斯蒂亚舰队兵力优势大,但是他们却缺乏对于反击的准备

。卡斯蒂亚舰队留下了约三百人的守军在作为非洲与西班牙本土之间的加那利群岛进行驻防,设想着葡萄牙人会首先夺回那里的所有岛屿,而他们自己就能够在这一时间在加纳海岸进行各类暴利交易,包括用欧洲生产的商品、贝壳,交换当地土人的黄金、奴隶,获取大量财产。

但让卡斯蒂亚舰队出乎意料的是,葡萄牙舰队并没有按照他们期望的那样行动,而是直接利用季风南下,避免在大西洋岛屿间进行消耗战

葡萄牙战队的反击,打破了卡斯蒂亚舰队发大财的美梦,给了沉浸在金钱世界中的他们沉重一击

葡萄牙舰队用于作战的船只基本以小型帆船为主,但是这些小型卡拉维尔帆帆船却装载着大量装备和具有强大火力的轻型火炮

。葡萄牙舰队的进攻使得停泊在河口的大量西班牙船慌乱起来。因为当时很多人根本不在船上,所以

卡斯蒂亚舰队完全没有迎战的能力

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帮助下,葡萄牙人轻松的解决了守船士兵,不仅将35艘敌船逐个占据,自身也没有任何船只损失

。西班牙人得知这一情况,知道已经无力回天,最终投降。投降后的他们被关押,其舰船和武器也被葡萄牙人收缴,贸易产生的财产也成为了阿方索五世支撑下去的军费。

战争持续——葡萄牙人失败

战争时断时续,一直持续到了1479年

1497年,阿方索五世进行了最后的尝试,一度就要击垮对方,却被圣地亚哥骑士团的反击击败

。伊莎贝拉也准备再策划一次海上进攻,但在谋划时,她发现自己的国家无论是在资金还是在海船储备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足,海上进攻优势无从谈起。

双方都已疲惫不堪,为后面的和平谈判埋下了伏笔

和平谈判——伊莎贝拉登基

随着边境冲突的持续,和平谈判也开始缓慢的展开。经过一系列讨价还价加之罗马教廷的斡旋,

阿方索五世方与伊莎贝拉方终于在1479年9月签订了《阿卡科瓦条约》

。在条约中

,阿方索五世选择放弃葡萄牙王位,他的妻子乔安娜选择退隐

最终国王妹妹伊莎贝拉成功登基,她成为了卡斯蒂亚女王

伊莎贝拉是个十分合格的君主,她做出的许多决策都影响着西班牙未来的发展

她让葡萄牙放弃了对加纳利群岛的所有权要求,作为交换条件,卡斯蒂亚人承认葡萄牙对其他大西洋沿岸的占领权。因为是卡斯蒂亚的商人率先发现加纳利群岛并在此探索,而后葡萄牙人才开始探索海洋的。

伊莎贝拉拿到岛屿所有权不久后,将该岛变成了

西班牙人通向美洲大陆的中转站,际上也进一步促使葡萄牙船队沿着几内亚湾南下

。数年后,著名的埃尔米纳要塞落成,

这个要塞将是迪亚士去往好望角的中转站,也是达伽马等人远航印度的必经之路

阿方索五世在战后心灰意冷,基本退出了政坛,意气风发的若昂上位,完成了葡萄牙远航东方的最后准备工作。

而后伊莎贝拉和她的丈夫费尔南多二世一起组建起后世西班牙的雏形,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个统一的西班牙王国被成功创建。

他们还在西班牙创建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他们持有的宗教偏见和创立的宗教裁判所对西班牙整个未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如果最终的结局并非是伊莎贝拉登基,那么近几百年的伊比利亚半岛历史可能就要重写,后来的西班牙日不落帝国也将不复存在了。

结语:

卡斯蒂利亚王位继承战争,参战的葡萄牙方和西班牙方都是伊比利亚收复失地运动的主力

这场战役不是为了“灭国”,而是想要建立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家

一个强大国家的形成,在驱逐外敌的同时也要解决内部的各种斗争、冲突和矛盾,最终达到统一。

卡斯蒂利亚王位继承战争带来了深远的意义,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17世纪中至18世纪末,欧洲错综复杂的王位继承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