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谁吗?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少年成名,也有人大器晚成,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神童,他们天资优异,与同龄人有很大差别。比如战国时期12岁拜秦相的甘罗,三国时期曹操之子曹冲,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那么你知道被救的那个人是谁吗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谁吗?

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少年成名,也有人大器晚成,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神童,他们天资优异,与同龄人有很大差别。比如战国时期12岁拜秦相的甘罗,三国时期曹操之子曹冲,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诗人王勃从小便能写诗作赋,在古典文集《儿世说》、《幼童传》中记载了许多有关神童的故事。在历史上的神童很多,他们往往有着比较惊人的表现。

在《诗经》上最有名的是\"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君子当学问精深品德高尚,显然,司马光正是这样一位君子,学问方面从《资治通鉴》中可见一斑,至于品德要数他最为人所熟知的\"司马光砸缸\"了。

司马光砸缸 的故事家喻户晓,砸的真的是缸吗

司马光小时候和一群孩子们一起玩耍,突然一个孩子掉进大水缸里,其他的孩子们都跑去叫大人帮忙,危机时刻司马光拿起一块大石头,把水缸砸破,把那孩子救了出来。

比较巧的是,在司马光这件事发生之后,司马光的父亲就升官了,之后更是一路平步青云,直接做到了封疆大臣,司马光事迹能够如此广为流传,其中也少不了父亲身份的推动。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光所救出的小孩,复姓上官,名为尚光,也即和司马光一样,两人的名字中都带有光字。由此,在笔者看来,上官尚光这个名字,很可能也是因为他出生在光山县一带,所以才得名的,这也符合他和司马光成为小时候玩伴的情况。

根据《宋史》等史料的记载,宋仁宗宝元元年,司马光在成年后为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也即在北宋历史上,司马光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大臣。

时光荏苒,上官尚光也逐渐长大成人,但是在他的心中,却还一直记着这件事。为此,他大兴土木修建了一座感恩亭,也算是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这位上官尚光的详细信息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因为他从未出现在正史的记载中,但是现在在光山县居住的上官家族的家谱中有详细记载,而且在那里上官家族的后代都很清楚这个故事,后人为了纪念两位先辈,还把自己居住的西龙堤改名为上官岗和尚光岗。

至于在上学时老师为何对上官尚光和后面的故事避而不讲?那只是因为那时候小朋友们年纪尚小,理解能力有限,加之这个故事在史书中也只是寥寥几句而已,老师们更在意的是传承像司马光这样的中华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有人早年成名,也有人大器晚成,更有甚者孩童时代就已经家喻户晓。就如曹冲5岁就懂物理中的浮力,并且运用它来称象。就连人才济济的曹操身边都没有人解决的难题,却被一个5岁小孩给解决了,不得不说起智力超群。历史上诸如此类的神童很多,他们在各个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惊人表现。

司马光就是其中一个,从小在课文上我们就学习了他的砸缸救人的光辉事迹。但他只是一个小孩的时候,遇见玩伴不小心掉进水缸。他一点都不慌张,却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睿智。他进行了一番仔细的分析,首先自己年纪还小,身高又不够力气也不大,靠蛮力是不可能救出小伙伴了。缸里的水是满的,若时间一久小伙伴必定会被淹死,喊大人是来不及了。突然他灵机一动,有办法了,只要把水放出来小伙伴得救了。于是他立刻找了一块石头,费了好大力气终于把水缸砸破了,就这样小伙伴成功得救。于是乎,司马光就这样成为口口相传的英雄,简直就是“一砸成名”!

可关于救出的小孩是谁?很多人却是稀里糊涂完全不知道。实际上被救出的小孩也不是一般的普通之人,他名字叫做上官尚光。和司马光从小玩到大,同时上官尚光自小聪慧,读书很好,就是相当于我们如今的学霸。如此优秀的他,参加科考当然也是小菜一碟,一路高歌猛进,顺利过关考中进士。可为官清正的他官运上却差了点,后来他无意留恋官场,就选择回到了家乡。

回乡之后的上官尚光为了感恩小时候司马光的救命之恩,特意建造了一座感恩亭。其一是为了感恩,其二是希望后人要懂得知恩思报。而上学时期老师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后来的事情呢?最主要就是想通过故事,让我们学习司马光的这种智慧以及救人的精神。而司马光长大之后,变得更加的优秀和出色,进士及第后开始步入官场,由于政绩卓著,官至尚书左仆射,并在他的主导下编写了巨著《资治通鉴》。其品德、学识至今为人所敬仰!

都知道司马光砸缸,可知道救出的小孩是谁?

从古至今,历史上出现了不少杰出人物,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都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学习,而漫漫历史长河当中,也流传下来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像孔融让梨一样的故事就有很多是我们大家从小听到大的。流传下来的这些故事,除了教育人们要孝道以外,还教导人们要沉着冷静,不慌不乱,比如《宋史》中记载的有关“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短短几个字,将司马光当时的表现描述得非常形象,这也是古人的智慧。

不过,大家都知道司马光把缸给砸了,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司马光当时救了谁,那个小孩的身份是什么?这一点老师一直不说,不过如果知道个中原委,或许你就要感慨一句:“难怪老师不说”了。《资治通鉴》这本书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所写的,这本书内一共讲述了16个朝代,跨越了一千三百多年,超过了三百万字,是历史学说中极为重要的一本瑰宝。在现代,许多历史学家在查阅各种历史资料时,很多时候都会选择《资治通鉴》,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司马光出生在1019年,他从小就非常聪明,也很有天赋,小小年纪便博览群书。这正是因为父亲的言传身教,司马光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根据《宋史》的记载,司马光早在七岁的时候,就做出了救人一命的大事件。如今的七岁孩童,虽然有一定的聪明,但却未必能够做到当下立断果敢机智,可年仅七岁的司马光,却在面临着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地反应过来,凭借着自己的聪慧,把人救了,这在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的。

根据记载,当时的司马光正在和他的朋友们一同玩耍,一个贪玩的孩子不小心掉进了院子里的大水缸,这个水缸很大,小孩子根本踩不到底,就像掉进河水里一样,只能拼命大声呼喊。而在院子里的其他小孩子都被吓懵了,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急得哭了起来,只能希望有大人能够听见院子里的动静,赶紧出来救人。水缸里孩子的情况越来越危险,再不救可能就来不及了,关键时刻,司马光突然站了出来。他在院子里找到了一块大石头,使劲把那大水缸砸破了。

水缸裂开一条缝以后,里面的水很快就流了出来,水缸里孩子的危险情况也解除了,最终成功被救了出来。虽然打破了一只水缸,但却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司马光也因此受到了表扬。这件事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主要在于它的背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而这件事也能很好的看出司马光的性格特点。

也许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司马光在小时候到底救了谁?那个孩子的身份又如何呢?其实那个获救的孩子并不是个普通人,他的家族在最辉煌的时候曾是官拜宰相,而且背后还有着相当深厚的家族势力。这个小孩有一个比较拗口的名字——上官尚光,据说这个名字是为了表达对司马光的感谢而改的。

据考证,上官尚光在长大以后,移居在了城西的龙堤南坡,因为心中感恩司马光当初对他的救命之恩,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亭子,名字就叫“感恩亭”。上官家族的势力在山西很大,它也属于“名门望族”之中,影响力也十分大。然而出名也不见得就一定是好的,上官尚光影响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他是一个大人物,可却因为政见不被百姓接纳,也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璀璨的一笔。世人不认可他,也难怪老师从来都不说他的名字了。

结语

其实,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也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遇到各种事情不要太过慌张,要冷静地去分析和思考,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处理突发事件。因此对于司马光所救之人,并没有去过多的描述和记载。

参考资料

《宋史》

《资治通鉴》

回忆杀 看到小时候的课本是不是很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