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浙江经济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发展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浙江省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817,属于高等水平,同时他也是中国大陆各行省之中人均最好的(除直辖市),可见他的可发展水平甚高。 1.三大产业协调发展。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14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

经济发展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浙江省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817,属于高等水平,同时他也是中国大陆各行省之中人均最好的(除直辖市),可见他的可发展水平甚高。 1.三大产业协调发展。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14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幅比上年回落4.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95.4亿元,增长3.9%,增幅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1580.3亿元,增长9.4%,增幅回落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811.2亿元,增长11.8%,增幅回落3.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为5.1∶53.9∶41,三产比重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一、二产增加值比重分别下降0.2和0.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为4221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078美元,增长8.6%。 服务业较快发展。2008年,服务业增加值增幅高出GDP增幅1.7个百分点。 2.三大需求较为均衡。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增幅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投资8523亿元,增长10.6%,增幅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非国有投资56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占65.8%。基础设施投资2370亿元,增长7%,占27.8%。房地产开发投资1999亿元,增长9.8%,增幅比上年的15.7%回落5.9个百分点,占23.5%,房屋施工和竣工面积分别增长3.9%和0.8%,其中新开工面积下降3.3%,房屋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下降36.6%和30.9%。年末限额以上施工项目25892个,比上年增长6.1%,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2227个,下降0.7%,一批重大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成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力量,各项在建工程进展顺利。 进出口总额为211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进口568.6亿美元,增长17.0%,出口1542.9亿美元,增长20.3%,出口增幅扣除人民币升值因素增长9.9%。出口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个百分点,也高于广东(9.4%)、上海(17.6%)、江苏(16.9%),但低于山东(23.9%)。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58家,合同外资178.2亿美元,下降12.6%,实际外资100.7亿美元,下降2.8%。 3.财政、居民收入保持增长。2008年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2008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7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33.4亿元,增长17.2%,按可比口径增长15.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08.3亿元,增长2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727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58元,增长12%,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幅分别为5.4%和6.2%。 4.各类价格大幅回落。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4%,我省金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5.1%,从年初的第66位前移至第3位,温州、宁波分别上涨1.6%和0.8%,居第32和40位,杭州下降0.1%,居第49位。 2009年浙江省财政收入214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税收收入1983.67亿元,增长10.7%;非税收入158.70亿元,增长12.3%。 二、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 1.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2.民生继续得到改善。2008年,地方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环境保护支出分别增长31.1%、29.2%、27.2%、25.4%和48.2%,教育、公共安全、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分别增长18.3%、14.9%和13.2%。新增城镇就业7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平安浙江”建设成效显著,据调查,2008年群众安全感达95.65%。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新进展,2007年全省全面小康实现度为89.6%,比2006年提高2.4个百分点,按全国统一的指标体系测算,我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列北京、上海、广东之后,居第4位。2007年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81.2%,居各省区第1位。 浙江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对外开放省份。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综合性的农业高产区域,以多种经营和精耕细作见长,大米、茶叶、蚕丝、柑桔、竹品、水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绿茶产量占全国第一,蚕茧产量占全国第二,绸缎的出口量占全国的30%,柑桔产量名列全国第三,毛竹产量居全国第一。 浙江也是全国的一个重点渔业省,渔业已由传统的生产型,逐步过渡到现在的捕涝、养殖,加工一体化,内外贸全面发展的产业化经营。舟山渔场是全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海洋捕捞量居全国之首。杭嘉湖平原是全国三大淡水养鱼中心之一。 浙江工业基础较好,以轻工业、加工制造业、集体工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95年底,乡镇工业已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三。丝绸工业历史悠久,产品精美,传统工业闻名遐迩,电力工业发达,秦山核电站为国家第一座核能电站。新安江电站为国内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和施工安装的大型水力发电站。浙江境内交通条件日趋改善。 2004年全省进出口852.3亿美元,其中出口581.6亿美元,进口270.7亿美元。批准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824家。合同金额145.6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66.8亿美元。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对外设计咨询新签合同额16.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5.3亿美元。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06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902.5亿元。境外入境旅游者276.7万人次,其中外国人177.6万人次,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99.0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3亿美元。全年国内国际旅游总收入1010.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855.1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982.5亿元。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7741.7亿元。全年保费收入291.0亿元,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197.9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93.1亿元。各类赔款及给付支出88.3亿元。 全年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46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96元,实际增长7.4%。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家庭人均购建房支出达到1844元,比上年增长21.7%,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799元,增长3.1%,人均居住面积达51.3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2%和39.5%,分别比上年降低0.4个百分点和上升1.3个百分点。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6辆。 浙江省各类市场蓬勃发展。1996年底统计,全省有专业市场4388个,年成交额达2545亿元。其中消费品专业市场3886个,生产资料专业市场502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专业市场286个(内有超10亿元的大型专业市场57个,超100亿元的2个),并有43个被评为“全国文明市场”。1994年国家工商局排名的全国百强专业市场中,浙江省就占了24个,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名列榜首,绍兴中国轻纺城位居第二。浙江省创下了专业市场成交总额,超亿元市场、单个市场成交额均居全国首位的新纪录。专业市场的兴起,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全省有21个县市成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浙江外向型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有国家批准的一类口岸10个,省级批准的二类口岸10个。有67个市县对外国人开放,37个市县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国家先后批准建立了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包括对外国人开放市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浙西南和浙西北广大腹地的梯度推进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995年,已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家客商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巴西、墨西哥、多哥等国家设立了贸易公司或办事处。先后建立了30家省级专业进出口公司。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作领域广泛。来浙江投资的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合作项目涉及多种领域,“三资”企业遍布全省各市地。进入90年代以来,对外友好交往发展也很快,已同9个国家结成了23对友好城市(县、州)关系和4对友好交流关系,与10多个国家的40多个民间组织建立了固定友好交流渠道。全省的高  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也与国外建立了近百对友好关系,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相互进行科技交流,联合国等有关组织在浙江建立了中国水稻研究所等26个项目。 浙江城市名片: 杭州-中国旅游休闲之都 浙江长兴-2008年国际花园城市D类金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第 一名汽车万向节世界生产基地(萧山) 海宁中国皮革城(海宁) 宁波-中国模具城(余姚) 中国小机电之都(慈溪) 温州-中国皮革之都(平阳) 中国电器之都(柳市) 中国皮鞋之都 世界打火机、文具城 绍兴-世界轻纺交易中心(绍兴县) 中国黄酒之都 珍珠、领带之都(诸暨、嵊州) 金华-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 中国五金城(永康) 舟山-中国水产城 丽水-哥窑瓷器城(龙泉) 中国竹炭产业基地(庆元) 虾仁王国(温岭) 横店影视城(东阳)

民营经济规模总量突破性增长截至2004年,全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246792户,比2003年增长14.21%,其中个体工商户223567户,私营企业23225户;注册资金达447.87亿元,比2003年增长27.03%,其中个体工商户797102万元,私营企业3681564万元; 2004年,新增私营企业6729家,同比增长43.3%,新增注册资金74.4亿元,同比增长3.5%;新增个体工商户41050家,同比增长22.8%,新增注册资金16.4亿元,同比减少10.1%。民营企业朝着做大做强的目标迈出重要步伐,经营大户逐渐增加,民营集团公司进一步发展,全市民营企业集团公司达60家,比2003年新增30家。全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79亿元,同比增长17.8%,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8%;实现税收总额45.2亿元,同比增长34.7%,占全市总税收的19.8%。民营经济成为东莞市内源型经济的重要力量。

经营领域进一步拓宽 随着东莞市加大民营经济扶持力度以及政策环境的日趋完善,向民间资本开放一批环保、交通、能源、文化等项目,民营企业的经营领域也进一步拓宽,涉足高科技产业以及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环保等行业。2004年,东莞市民办中小学124所,比2003年增加31所,还有28所正在筹办中;民办幼儿园、托儿所256所,比2003年(注:2003年对外公布的数字中包括停办的24所)增加18所,另有13所正在筹建;民办医院17家,建成经营的11家,正在筹建的6家;全市31家旅行社均是民营企业。不少镇区道路建设、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建设,实行招标投标,全部向社会开放。

民营经济整体实力增强2004年,东莞市个体私营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当年价)296亿元,同比

石碣电子厂

增长34.4%,涌现出一批经营大户,包括属于第一产业的农业龙头企业——沙田顺发畜禽实业有限公司,属于第二产业的产值超亿元的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等28家制造型龙头企业,以及属于综合类、跨行业经营的丰泰集团有限公司、名冠集团等一批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集团。同时,相当一部分企业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竞争能力显著提升。至2004年底,全市共有市级民营科技企业900家,新增200家,比2003年增长28.6%,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36家,新增70家,比2003年增长42.2%;省级民营高新技术企业90家,新增15家,比2003年增长20%,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5%。2004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资产总额达115.5亿元,比2003年增长90.9%,实现技工贸收入241亿元,比2003年增长33.9%。其中,年技工贸收入超1千万元的企业有174家,比2003年增长112.2%,年技工贸收入超1亿元的企业有37家,比2003年增长60.9%。2004年,东莞市新增2个中国名牌产品,5个国家免检产品,2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8件省著名商标,其中,民营企业新增1个中国名牌产品,5个国家免检产品(累计达12个),2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6件省著名商标,占全市新增产品称号总数的91%。

毛纺织厂

民营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2004年,全市取得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的民营企业累计407家,比2003年增加93家,增长29.6%;新增民营境外投资企业2家;2004年,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845163万美元,比2003年增长60.65%,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13.1%,其中出口总额391706万美元,比2003年增长38.9%。2004年10月底,国家商务部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百强企业”中,东莞市民营企业有17家入选,其中,在前十名中占据一半,并囊括了前三名,有3家企业入选“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积极回报社会2004年,东莞市民营企业积极回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福利事业和文化事业建设,如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兴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为共同富裕和社会文明进步做贡献。春节期间开展百家民营企业拥军慰问活动,加强军民团结,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民营企业家、广东丰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锐平被广东军区评为“爱国拥军民营企业家”,成为整个中南五省区20名优秀拥军民营企业家之一。

首届50强民营企业评选2004年,东莞市开展首届50强民营企业评选工作,这是对东莞民营经济阶段性发展成果的检验。东莞市委、市政府公布《东莞市50强民营企业认定暂行办法》,成立以市民营办为组长单位的认定工作小组,并决定今后每两年开展一次50强民营企业评选,以激励龙头企业发展,带动民营经济水平提升。东莞市委、市政府在国内18家主流媒体刊发近800篇文章或新闻,在东莞日报、东莞电视台、东莞电台制作一批访谈类、专题宣传类栏目和节目。12月17日晚,东莞市委、市政府举办“庆祝实施民营牌战略三周年暨表彰50强民营企业”大型文艺晚会,表彰全市50强民营企业,增强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

首次民营企业统计调查2004年,东莞市开展首次全市民营企业统计调查工作,全面掌握民营经济阶段性发展情况,摸清东莞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研究和确定民营经济发展方向及今后的工作思路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调查数据涵盖面广,至2004年底,东莞市民营企业总资产超过1600亿元,民营企业在规模和数量方面取得突破性增长。同时,通过统计调查,增强了基层民营办开展调研、信息等基础性工作的能力。镇区民营办加强与辖区内民营企业的联系和沟通,详细了解企业的行业分布、品牌建设、经营管理方式等,充实民营经济信息和资料库。一些镇开始尝试以村为单位建立关于民营经济的统计数据和信息汇报制度。

基层民营经济工作机制逐步健全2004年,东莞市加大力度健全基层民营经济工作机制,完善基层民营经济组织架构和运作体系。32个镇区全部成立民营办,充实人员,专职人员的比例大幅度提升。部分镇区的民营办再向基层延伸,形成由镇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镇民营办、各职能部门、镇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各村民营经济工作小组共同构成的基层民营经济工作体系。莞城区民营办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完成《莞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建议书》,规划莞城区10年内的商业网点,积极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商品市场体系的形成;万江区建立专门的服务工作制度和体系,在成立重点项目贴身服务领导小组的同时,还相应建立重点民营企业项目集中报批、贴身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将任务落实到部门,实行目标责任制;望牛墩镇民营办则根据镇经济发展目标,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2004年引进40宗民营项目,其中涉及电子行业的项目占80%,带动后发优势的形成。

为民营企业服务工作2004年,东莞市继续做好民营企业引导和服务工作,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虎门-先进制袜生产线

一是扫除市场准入障碍,促进民营企业参与新领域的投资。2004年,东莞市大力引导民营企业在环保、文化等新开放领域投资,促进民营企业参与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5月底,16家污水处理厂完成签约,有10家民营企业参加的联营体获得12个项目。11月,第二批20家污水处理厂的BOT招标工作,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文化项目建设,

生产加工VCD

2004年,共签约73项公益文化项目,民营企业签约资金总计达4360.04万元。二是积极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针对东莞民营企业长期依赖本土市场、对于向外投资扩张心存顾虑的问题,东莞市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2004年,东莞市组织民营企业家经贸代表团分别赴广西、湖南、东北等省区开展经贸活动,与广西、湖南两省共签订经贸合作项目19个,项目投资总额达30.12亿元,合作项目涉及多个领域。三是解决融资难题,推动民营企业规范化运作。2004年,东莞市专门成立民营融资辅导中心,全力开展相关配套服务工作,加强融资辅导,帮助一批民营企业健全财务制度,规范管理,并为民营企业设计融资方案,多次召开融资项目推介会,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水平。四是发挥好市民营企业投诉中心的作用,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2004年,市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共接到投诉15宗,受理6宗,办结5宗,办结率为83%,为民营企业解决土地转让、人才入户等方面的问题纠纷;为37家大型民营企业办理“办事优先卡”,截至2004年底,共办理162家,提高了办事效率。五是加快民营企业集团的组建步伐,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2004年,市民营办协助民营企业全程进行企业集团的申报,经过筛选,确定重点企业进行辅导,协助企业完成集团组建工作。各镇区也积极做好民营企业集团组建工作。2004年东莞市民营企业集团公司总数达到60家,实现一年内使民营企业集团达到50家的目标。民营企业集团主要集中在莞城、东城、南城、长安、虎门、厚街等经济发达镇区,分布在化工、机械制造、电子、房地产、餐饮等行业,规模大,平均资产高,对外投资量巨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龙头带动效应突出,特别是一批国有企业的成功转制,增强了民营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

民营企业家培训加强2004年,东莞市加大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力度,突破以往单纯的理论知识培训,对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4月,组织60名民营企业家到浙江大学学习,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学员与浙大EMBA学员进行联谊,共同探讨民营企业发展瓶颈的突破,并组织企业家参观杭州、宁波等地的浙江省著名民营企业,与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和浙江省政协副主席、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进行面对面交流。同时,还邀请专家学者为民营企业家作专题辅导讲座,提高民营企业核心决策者对战略规划与掌控全局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优惠政策

一制定颁布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48条,即《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经营领域、经营条件、人才引进、进出口、园区经营、财税政策、融资渠道、行政服务、社会服务、民营企业家地位等10方面扶持民营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向规模化、科技化、外向型方向发展壮大。

二制定了10个方面与《意见》相应的实施细则。从经营领域、经营条件、人才引进等入手,完善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10方面的实施细则分别是:《东莞市民营企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东莞市民营企业申办进出口经营权暂行办法》、《东莞市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试行办法》、《东莞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投诉处理办法》、《东莞市民营企业人员申办出国护照或往返港澳通行证暂行办法》、《东莞市民营企业引进人才试行办法》、《关于来莞投资、购房等人员申办常住户口暂行办法》、《东莞市民营企业或个人办学的试行办法》、《东莞市民营企业或个人开办药店的试行办法》、《东莞市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联席会议规则》。

三是制订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除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快民营科技企业的政策规定外,我们还制定了《东莞市民营科技企业管理暂行规定》,主要鼓励和支持措施有:1、民营科技企业享受国家、省、市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先进技术型企业、新产品、中间试验、技术市场、技术出口等税收及其他优惠待遇。民营科技企业的科研、工业生产用地,当地政府给予办理优惠用地。2、民营科技企业进行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技 术承包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以下的,经技术合同管理机关登记,并经税务机关审核,暂免征所得税。3、 资信好、效益高、有偿还能力的民营科技企业所需的生产设备资金和流动资金,可向银行、信用社及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4、在本市创办的民营科技企业,经济效益好的,对东莞贡献大或拥有重大科技成果的市外科技人员,可按规定优先办理入户。按国家规定已获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市外科技人员及随迁直系亲属,可免收城镇基础设施增容费。5、民营科技企业可以申请和接受委托承担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科研项目。其取得的科研成果,可以申报鉴定和有关科技奖励。6、年出口额达到有关部门规定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经批准可享有进出口经营权及出口产品退税等权利。

四是实行\"东莞市民营企业办事优先卡\"制度。协调中央、省属驻莞单位和市有关部门给予各项优惠,鼓励民营企业增资扩产、扩大出口、发展高新技术和打造著名品牌。凡领取\"东莞市民营企业办事优先卡\"的企业,可享有《东莞市扶持大型企业优惠措施》规定的各项优惠。如享受\"绿色通道\",简化企业年检手续,优先办理各项业务手续等。

五是给予民营企业用地、厂房购置等政策优惠,吸引民营企业进入工业园区进行经营。对进驻园区经营的民营企业,实施配套优惠政策:用地方面。优先安排,并对实业型,或上规模,或高新技术类的项目,区分不同情况,市在土地出让金收取上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各镇(区)、村根据实际情况,另给予适当优惠; 厂房购置方面。购买厂房的,由市财政给予缴纳契税额50%的奖励;产业引导方面。凡投资工业项目的,从盈利年度起,由市财政给予2年企业所缴纳所得税地方收入部份100%的奖励;2年后,给予3年企业所缴纳所得税地方收入部份50%的奖励。

民营牌

民营经济是我市“一网两区三张牌”发展战略中的战略重点之一。2002年,广东省召开了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我市在未来发展中,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努力营造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采用更加有效的激励机制,提供更加优质的政府服务,促进我市民营经济朝着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高新技术化和产业集聚化的方向蓬勃发展。

一是放开促发展。我们已经制订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了《东莞市民营企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关于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办理出国护照或往返港澳通行证的暂行办法》等实施细则。今后,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规范市场运作,努力把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尤其要认真实施放开战略,凡对外资放开的领域,都对民资放开。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经营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鼓励民资参与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鼓励民资兴办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及其他社会公共事业。通过开放投资领域,放宽经营条件,增加市场准入机会,拓宽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

二是服务促发展。我们将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继续强化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与引导。我市已经成立了民营办,专门负责有关民营经济的各项工作。今后将强化投诉机制,对办事部门或工作人员在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办事质量、勤政廉洁等方面的问题,民营企业主可以向市机关效能投诉中心投诉,一经查实,严肃查处。我们将积极倡导民营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商会等,以此为依托对民营企业进行指导和服务。2002年,我们在国内首开先河,举办了民营经济博览会,效果非常好,今年我们将继续举办第二届民营经济博览会,实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帮助民营企业开拓市场、寻找商机。我们将积极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目前我市有关部门正在认真研究,准备出台适当的优惠政策,便于民营企业加快办理土地、房产等产权证,用于办理抵押贷款。2002年,我市民营企业成立了康华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目前已为8家民营企业提供担保,贷款额度达3880万元,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们将鼓励类似的信用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并与金融部门积极沟通,促使他们采用更多灵活变通的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渠道。我们还将大量引进人才,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储备。

三是联合促发展。我们将帮助民营企业走集约经营之路,促进民营企业规模化发展。目前,我们已经组建了12家大型民营集团公司。今后,对于一些规模大、效益好、主导产品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我们将鼓励他们通过资本联合等多种形式,加速集约经营,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大型企业,有条件的要争取成为上市公司。要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引导企业走现代化管理道路。我们还要对一些大型的民营企业实行贴身服务,在职责范围内全 力协助等等,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比如我们实施民营企业办事优先卡制度,目前已有33家民营企业获得办事优先卡。今后我们将出台更多类似的政策措施。同时要引导中小企业和大企业间搞好分工协作,建立更紧密的产业集群结构,强化我市产业链条完善的优势。

四是品牌促发展。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品牌战略。我们将以特色产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贯彻落实扶持

厚街家具城

民营经济发展的48条措施及其实施细则,强化现有的本地特色产业群的集聚优势,更好地包装、推广虎门服装、

虎门富民服装商场

厚街家具、大朗毛织等区域品牌。实施\"一镇一品、主业兴镇\"的策略,努力挖掘新的特色产业。我们将积极鼓励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企业发展,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品牌战略的实施。

目前,我们正在考虑从申请市技改贷款贴息、政府采购、市内媒介登广告、绿色通道待遇等方面给予优惠,并对荣获名牌名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主动积极做好有关政策、规章的宣传和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协调,做好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知识产权工作;从产业政策上强化品牌的核心地位,通过核心技术、严格的品质保障和优质的市场服务等\"软\"资源向品牌凝聚,进一步提升自有品牌价值。通过名牌战略,促进我市民营企业快速发展。

五是科技促发展。一直以来,我们鼓励民营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今后,我们将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引导民营企业退出低效益、高污染的行业,逐步转向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积极引导和帮助民营科技企业申报省级民科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鼓励民营企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民营经济提高科技水平。

东莞发展园区经济情况

东莞市的园区经济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建设高标准的工业园区,是东莞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广东省第八次党代会关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而提出的新举措。

各工业园区均实施统一的政策和管理办法,规范设立管理机构,实行封闭式运行管理,减少各种收费,为入园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为园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信息服务,大大增强了园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

在发展园区经济的过程中,我市重点建设以松山湖、东部工业园、虎门港开发区为代表的高科技园区,有力地带动了全市的招商引资。松山湖地处穗、港、深经济走廊的中段,占地72平方公里,我们将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定位为规模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创新创业活跃、科技人才荟萃的综合性生态型高科技新城,是未来东莞的经济科技中心和产业支援服务业中心。建成后,每年将为东莞带来上百亿美元的出口,产值相当于再造一个东莞。在建设中,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整体布局\"的原则,推进开发、建设、招商协调有序进行。目前,松山湖已经完成了约70公里的路基工程及大部分沥青路面的铺设,开工建设了东莞理工学院新校区、生产力大厦等8项配套设施和北部科技工业园,引进20多个高新科技项目签约落户,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医学院等高校相继入园建设新校区,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生命科学技术与人才培养基地也落户园区,松山湖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高新技术开发区\"。虎门港开发区是西部沿海经济产业带的龙头,成立至今,已有近100批次的国内外投资代表前来开发区考察、洽谈项目和寻找商机。其中包括国内外实力雄厚、知名度较高的大型企业,如马士基物流、和记黄埔、台湾台塑等。东部工业园位于东莞常平、桥头、企石、横沥4镇交界处,规划面积35.5平方公里,将建设成为一个以现代制造业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的\"东莞市示范型现代化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市东部的制造业中心,目前各项规划建设进展顺利。

今后我市园区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四集四新\",即实行用地集中、开发集约、产业集聚、能量集合,以园区承接新增量、培育新产业、营造城市新布局、增创发展新优势。也就是通过园区集聚一批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高质量的生产要素,形成具有优势的支柱产业及产业群,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推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东莞经济总量和城市竞争力的跨越式发展。

我市将抓住当前招商引资形势较好的有利时机,继续做好松山湖、虎门港开发区和东部工业园的宣传推介,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密集型大企业前来落户,带动全市招商引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东莞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新载体、产业结构升级的龙头、产业支援服务业的中心,我们将按照东莞未来经济科技中心、综合性生态科技新城的目标高标准建设。今年上半年将全面完成征地拆迁和园区主干道路建设,年内争取完成行政办公区、商务区、国际学校等配套设施建设。抓紧建设松山湖大学科技城,建成东莞理工学院新校区和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首期工程,9月对外招生,争取建成中山大学松山湖生物技术学院,积极吸引国内外其他有实力的著名高校进驻;年内完成松山湖生产力基地的初期建设,加快已签约各项目的实施,引进一批大型企业和中小科技项目入驻基地,推进产学研结合,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和技术支援,使大学科技城成为科技成果的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推动园区发展。虎门港开发区今年将启动港口大道、立沙岛油气码头等建设项目,同时抓紧引进规模大、实力强的油气化工项目进入立沙岛油气化工仓储加工集散中心,加快与集装箱码头重点引进投资对象的洽淡和跟踪工作,加强对适宜在港口发展的重化、装备工业项目的引进。东部工业园将按照\"五统一分\"的原则,即统一规划、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招商标准、统一优惠政策、统一管理、分镇实施,抓紧做好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今年我市将集中力量,先在几个镇的交界处启动一个面积2-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迅速招商引资,落实项目,开工投产。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形式上,将从提供土地、收取租金和来料加工、贴牌加工、外资独资等层面向合资合作、自有品牌、配套产业层面转变。从战略上考虑,我市将把外资牌和民营牌结合起来,园区建设将充分吸纳民营企业参与。凡是给予外商的优惠条件,同样给予民营企业。我们将以园区为载体,通过引进国内大企业、发展民营经济等途径,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骨干企业,培育与外商合资合作的新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