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052B导弹驱逐舰的“软猬甲”

052B导弹驱逐舰的“软猬甲”仔细观察我国海军新一代052B型导弹驱逐舰,我们会发现舰上除了新式舰空导弹、国产730近防系统为代表的舰载硬防御武器外,在该舰艏楼前部平台两侧首次出现了两组4座类似多管火箭炮的新型发射装置,该发射装置采用回转式

052B导弹驱逐舰的“软猬甲”

仔细观察我国海军新一代052B型导弹驱逐舰,我们会发现舰上除了新式舰空导弹、国产730近防系统为代表的舰载硬防御武器外,在该舰艏楼前部平台两侧首次出现了两组4座类似多管火箭炮的新型发射装置,该发射装置采用回转式基座,并有三层定向发射管,每层6管,每座18管。

原来,这个看似火箭炮发射装置的神秘装置,就是052B导弹驱逐舰的新型软防御装置——726-4型大口径、远程无源/光电干扰发射装置,口语上被人们称之为舰艇的贴身“软猬甲”。

据介绍,国产新型726-4型干扰装置是一种全新概念和完全自主研发的舰载先进多功能、多用途防御/作战武器系统,它可发射红外、烟幕、厘米波箔条、毫米波箔条以及水声干扰弹等多种干扰弹,对敌探测系统及武器制导系统实施多种干扰手段。其可与舰载近程反导武器系统共同组成载舰末端防御体系,以对抗来袭反舰导弹。同时该系统还能与水声对抗系统连接,发射装置共架使用,可发射水声干扰弹对抗和拦截来袭鱼雷。

从结构组成来看,国产726-4型干扰装置包括一整套自动化的信息处理及火力指挥、控制设备。系统构成包括:多种先进舰载探测跟踪设备、火控设备、发射装置及具有各种专门任务用途的干扰弹和火箭弹。探测跟踪系统包括舰载雷达、光电等设备,其跟踪雷达和光电跟踪设备对反舰导弹类空中目标的跟踪距离不小于15千米,并具有比较短的反应时间和较高的高跟踪精度,可保证在4-10千米的射程内对不同高度的高速来袭目标及时实施干扰和拦截。

那么,国产726-4型干扰装置具体是怎么来干扰来袭目标,让其扑空?奥秘就在于:作战环境下,当探测系统发现来袭导弹目标时,它可根据目标导引头性质快速自动选择弹种、发射数量,如对红外制导导弹选用红外干扰弹,对雷达制导导弹则选用箔条干扰弹,并在极短时间内向导弹来袭方向连续发射,实施质心、冲淡、遮蔽及转移等各种干扰方式,并且在发射干扰弹后,自动向舰上电子战系统发送舰船航向规避建议,使来袭导弹制导系统无法捕获、跟踪、命中所要攻击的舰艇,从而致其攻击失败。

军舰在风浪中发生摇摆,这时舰炮如何瞄准

053H3型(江卫II级)和053H2G型(江卫I级)护卫舰,作为中国1990年代初期推出的新舰艇,技术层次比先前的江湖级护卫舰有飞跃性的进步。

053H3护卫舰,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二代全封闭导弹护卫舰,有比较强的对海,对空,对潜攻防能力,尤其提高了对掠海反舰导弹防御能力,是一型攻防较均衡的护卫舰。护卫舰可以胜任较远海域的任务,包括海面攻击、海岸巡逻、火力支援和一些其他任务。虽然“江卫”-II级护卫舰并没有像“旅沪”级驱逐舰和“旅海”级驱逐舰那样赢得很多关注,但“江卫”II级护卫舰却比较成功地体现了能力与成本的平衡。 053H2G型(江卫I级)护卫舰上装备的改进型“红旗”-61系统比053K型(“江东”级)上的老“红旗-61”系统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初步满足了海军对舰载点防空导弹的迫切需求。053H2G型护卫舰在技术上的最大进步,就是首次拥有了实用化性能稳定的舰载点防空导弹系统。该系统基于早期不成熟的“红旗”-61防空导弹系统改进而来,例如最初“红旗”-61采用双联装托架发射装置.通过自动装填设备从发射架下的弹库内进行补弹。这种方式带来的问题是导弹和各种设备暴露在外,在海上恶劣环境中容易发生故障,大大降低了系统可靠性。采用弹库装填的方式发射速度很低,没有对抗饱和打击的能力。因此,在“江卫”I级上,设计人员采用了一次性发射筒式结构,导弹的发射筒也是包装筒。这样一来,导弹日常保养维护性能大大提高,系统可靠性也有了很大提升。而且这种设计反应速度快,对抗多目标的能力也比需要装填机构的托架发射器强。采用发射筒结构,说明中国海军已经解决了防空导弹这种精密武器的日常储存保养问题,使舰载防空导弹真正走向了实用化。唯一不足的是,“红旗”-61导弹的弹翼无法折叠,所以其发射筒为了容纳展开的弹翼变得特别粗大笨拙,一来浪费了大量甲板面积,二来也使得备弹量只有6发。再者,笨重巨大的发射装置使得其驱动系统必须有很大的功率,以保证发射架快速转动对准目标 。

正式由于红旗-61改型系统固有的一些缺陷,使得海军对其的性能并不满意,所以“江卫”I级只建造了4艘。中国海军一直在谋求更紧凑、更可靠、反应速度更快的舰载点防空导弹系统,这一切在引进法国“海响尾蛇”系统并在其基础上研制成功“海红旗”-7后变成了现实,从此也诞生了053H2G(江卫”I级)的升级版本053H3( “江卫”II级)导弹护卫舰。 和“江卫”I级相比,053H3型(“江卫”II级)最大的改变就是主炮后甲板上粗大笨重的“红旗”-61发射筒被移除了,舰桥前的甲板室也因此被延长扩大。在甲板室顶部,安装有一具小巧的八联装“海红旗”-7防空导弹发射装置。该系统是引进并仿制法国“海响尾蛇”防空导弹系统的产物。在安装到“江卫”II级上之前,原装的“海响尾蛇”系统曾经在“旅大”、“旅沪”级导弹驱逐舰上使用过,这使得中国海军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海响尾蛇”系统体积小巧、便于布置、性能可靠,中国海军对此非常满意,故进行仿制开发了“海红旗”-7系统。该系统采用无线电指令、红外和光学复合制导模式,当远程警戒雷达发现来袭目标后,自动将目标信息提供给火控系统,舰上的“海狸”II火控雷达和导弹发射器转向目标方向并且作精确搜索并且锁定目标。此时,操作手按下导弹发射按钮,导弹发射筒前盖被抛掉,导弹射出。导弹离开发射筒后,由红外导引装置将其引人跟踪雷达波束或者光电控制装置的控制范围内,并对导弹进行跟踪。与此同时,计算机根据导弹与目标的角偏差和导弹的距离数据,按“三点法”导引规律,自动计算出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的控制指令,通过无线电传输发送给飞行中的导弹。导弹接收到遥控指令后,通过自动驾驶仪控制舵面偏转,改变飞行姿态、修正偏差,准确飞向目标。当火箭发动机点火产生的压力超过5×106帕斯卡、经过1.5秒钟后,导弹纵向加速度超过18g,此时战斗部的安全和保险装置均被解除,处于待爆状态。当导弹与目标遭遇且目标处在弹上无线电引信波束区域内时,即自动引爆战斗部,并以破片聚焦的方式杀伤目标。如果说改进型“红旗”-61的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首次拥有了真正实用化的舰载防空导弹系统,那么“海红旗”-7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海军终于拥有了真正满意信得过的舰载防空导弹 。

除了防空导弹技术上的重大突破,053H3型舰另一个特点,就是拥有了措载反潜直升机的能力。在现代海战中,反潜直升机在舰队反潜作战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武器无法替代的。拥有舰载反潜直升机后,舰队在远距离上的反潜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前几代中国导弹护卫舰上,虽然都装备了基本的反潜武器,但种类过于传统,仅仅限于反潜火箭、抛掷或滚落式深水炸弹等,基本停留在二战后期的水平上,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作战需求。所以,反潜直升机和防空导弹一样,成为另一个当时中国海军急待‘突破的技术难题。而到了“江卫”I/II级系列,舰载反潜直升机才真正投入实用。在“江卫”II级的后部,建有一个机库,舰尾有直升机平台,可以搭载一架直-9(Z-9)反潜型直升机。虽然在技术上直-9反潜型并非完美,但是这毕竟使中国海军首次拥有了直升机反潜能力,使舰队反潜这一中国海军的传统弱项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

舰炮火控系统的工作程序是:目标跟踪设备测定目标瞬时坐标,传给火控计算机,火控计算机实时计算射击诸元,并通过作战系统网络取得舰位、航速航向、摇摆量、风速风向等实时参数,进行实时解算和修正,输出如方向瞄准角、高低瞄准角和引信装订值等,供舰炮的瞄准、给带时间引信的炮弹装定、控制台控制舰炮发射、进行射击校正。

而对于现代舰炮来讲,在远距离上如何瞄准的问题,其实原理基本上与二战时期所装备的火炮是一样的。如果需要做到准确瞄准与精确打击,那么配套的火控系统是必不可少的的,而现代舰炮的火控系统,其核心就是专用的舰炮火控雷达/炮瞄雷达与光电跟踪系统。炮瞄雷达的主要作用是配合搜索雷达可以现实获取战场态势和目标的相关信息,并通过获取的目标相关信息,如距离、航向、航速等信息用于计算射击参数,而生成的射击参数则用于提供射击辅助决策并控制舰炮进行射击,最后还能评估舰炮的射击效果与目标的毁伤程度。

而除了炮瞄雷达这种手段外,早期舰炮所使用的光学瞄准系统也在现代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就是现代火炮所使用的光电指挥/跟踪仪系统。这套系统除了可以通过电视、被动红外等手段对目标进行搜索、识别与跟踪外,自带的激光测距仪还能对目标进行精确的测距与定位,用于更好的协助舰炮的火控系统进行精确射击。炮瞄雷达与光电指挥/跟踪仪都是现代舰炮火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的优势在于可以不受天气因素的制约,可提供全天候的舰炮火控支持。而后者的优势在于很难像雷达那样被电子战系统所压制,因此抗干扰能力强。两者属于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存在,为现代舰炮的远距离精确打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