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51《传习录》上048

51《传习录》上048

【原文】

        问:“孔子谓武王未尽善,恐亦有不满意?”

        先生曰:“在武王自合如此。”

        曰:“使文王未没,毕竟如何?”

        曰:“文王在时,天下三分已有其二。若到武王伐商之时,文王若在,或者不致兴兵,必然这一分亦来归了。文王只善处纣,使不得纵恶而已。”

【译文】

        陆澄问:“孔子说周武王还没有达到尽善,恐怕对武王也有不满意?”

        先生说:“对于周武王来说,自然应该如此做,兴兵伐纣。”

        陆澄问:“假如文王还活着,他会怎么做呢?”

        先生说:“文王在世的时候,三分天下有其二,他的国力已经远远大过纣王了。到武王伐商的时候,如果文王还在,或者不至于兴师动众,纣王这一分也必然自动来归顺了文王。文王只是善于和纣相处,不让他作恶罢了。”

【浅谈】

1、孔子什么时候说周武王未能尽善呢?《论语》原文是:子谓韶,曰:“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2、韶,是舜的乐。武,是周武王的乐。孔子认为舜的音乐尽善尽美,而周武王的音乐,尽美,但是不能尽善。这里的“武”,是指《大武》。舜的国乐叫《大韶》,武王的国乐叫《大武》,相当于国歌。

3、美,是声容之盛,那音乐、舞蹈,都太美了;善,是价值观,于声容之美,再到那人性至善的去处。政治、大雅,歌功颂德尔。尽美是指歌,是艺术形式;尽善是指德,是思想价值。

4、为什么舜的音乐尽善尽美,而周武王也是一代圣君,他却只能尽美,未能尽善呢?

张居正注解说,舜是生知安行的圣人,雍容揖逊而有天下,心和气和,天地也以和应之,其舞乐,歌神人,舞鸟兽,平和安详,其妙不可形容。

武王亦圣人矣,处其时,必征伐杀戮而救其民。其舞乐之中,未免有赴汤蹈火的之气,所以说不能彻底平和。

5、先生怎么看待呢——在武王自合如此。对于武王来说,自然应该这么做,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一代人唱一代人的歌,这无法比较。

6、那如果是文王,是不是就不至于兴兵?伐纣是文王的遗志,他只是不打无把握之仗,一直没有动手。《孙子兵法》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不到万无一失,不能轻易动兵。

7、武王的谨慎,也不亚于文王。第一次动员军队之后,他还觉得时机不成熟,就自己班师回朝了。又等了两年,探知纣王更昏庸暴虐:良臣比干、箕子一个被杀,一个被囚;太师疵、少师强见不可救药,抱着商朝宗庙祭器出逃;百姓皆侧目而视,缄口不言。武王同姜尚研究,认为灭商条件已完全成熟,遵照文王“时至而勿疑”的遗嘱,果断决定发兵伐商。

8、这也是孙子兵法:“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当敌人出现败象的时候,不能失去机会。

前先生说:“蓍固是易。龟亦是易。”在武王伐纣的最后决战“牧野之战”开战之前,狂风大雨暴雷,周国联军都很恐惧,又想班师回朝。于是武王派人用蓍草龟甲占卜,占卜结果是大凶,连周公都害怕了。姜子牙把那蓍草龟甲夺过来烧了,说:“枯草朽骨,安可知乎?”下令进军,结果一战而定。